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滴答历史 314 0

昨天我刚刚回答了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今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试着回答一下。

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按照《孙子兵法》中谋攻篇的观点,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下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历史上的典型例子。

首先,在理论上分析如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人类社会的战争史表明,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在理论上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以谋略制胜,以武力威慑,以政策配合,以大兵压境,使敌人望而生畏,达到不战自崩的目的;以政策攻心,瓦解敌军,使之军心混乱,知难而退,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之相互倾轧、分崩离析,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其次,举例说明如何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代的例子在春秋时代,齐桓公、管仲所成就的霸业中,就主要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方法,靠伐谋和伐交的有效手段来实现其战略意图,很少直接使用武力。

当时,强大的楚国想兼并宋国和郑国,但又畏于齐国的实力,于是想重金贿赂齐桓公,让其放任楚国对宋、郑的吞并。此时,管仲向齐王献计:建议兴兵救宋、郑,但不攻楚,而称会盟。在会见楚王时,当面以宋水、郑城相请。“楚若许,则可达以文令楚;若不许,则以武令之。”齐国通过这一谋略的运用,再授意宋、郑两国军队实施具体的调整部署,并适时造势,以迷惑楚国,最后齐国终于保存了宋、郑两国,而没有动用武力。这就是我国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很好例子。

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近代的例子在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也运用得很好。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前,冯玉祥部在河南,李宗仁派人与冯玉祥联系;同时蒋介石也派人与冯玉祥联系。李宗仁想冯玉祥助战,蒋介石要求冯玉祥中立。在此过程中,蒋介石一方面运用非武力手段,成功策反冯玉祥的部属韩复榘,结果冯因失韩而退至潼关;另一方面,以武力手段打败李宗仁。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冯玉祥的战法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历史上有哪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

蒋介石、李宗仁和冯玉祥

历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很多,在此仅举两例,以达抛砖引玉之意图。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韩复榘之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