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育事业上有什么成就,他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教育家?

滴答历史 139 0

孔子是“大成至先先师”,孔子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教育上,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一生弟子3000,贤者72,从而把教育从贵族的专利转向民间。具体说来,孔子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相长。孔子经常和弟子们一起讨论、切磋学问,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修养、人物评价,无所不谈。有时孔子从学生们的谈话里受到启发,不仅虚心接受,还会及给予表扬。孔子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第十五),有时在与学生谈话的中,孔子发现学生思维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要么提出严肃批评,要么及时进行纠正。

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针对不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第六)。教育过程中,有时候虽然是同一个问题,但不同的教育对象,孔子却给予完全不同的答案。《论语》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不同的人问孝,不同的人问政等,孔子都能根据不同的人的情况,给出不同的答案。可见,孔子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启发式教学。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这一教学法仍有研究和使用的价值。对于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孔子阐述的一清二楚,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七),“愤”是心求通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未能之貌。孔子认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所在。

4、言传身教。孔子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引导作用,他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不拖泥带水,总是言简意赅,让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孔子回答学生的提问时,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孔子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子罕第九)。

5、培养习惯。儒家非常重视从日常言行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张第十九),子夏认为,“洒扫应对进退”虽是小事,然而不从这些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就不可能成就大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标签: 孔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