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枪白马女将军的故事
1950年,一部叫做《赵一曼》的电影上映后迅速风靡全国。一个时年21岁,叫陈掖贤的年轻人坐在电影院里,被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感动的热泪盈眶。然而,此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荧幕上的赵一曼和他会有怎样特殊的联系。
直到六年后的1956年,组织上找到这个年轻人,他才知道赵一曼就是他的母亲。此时陈掖贤27岁,而他的母亲赵一曼则永远定格在了31岁。
之所以时隔赵一曼牺牲20年才找到她的儿子,是因为赵一曼是为了革命掩护身份而起的化名。她的原名叫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短短的31的生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荡气回肠。
黄埔军校首届女毕业生
1926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学员,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的赵一曼,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六期学员。军校纪律严格、节奏紧张,在这里,女学员和男学员一样,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叠齐被子,10分钟收拾完毕后进行操练。黄埔军校的经历培养了赵一曼扎实的军事技能和指挥才能,为她以后走上前线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她成为黄埔军校历史上最著名的女学生。
留学苏联结良缘
1927年9月,赵一曼受我党委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培养我党领导干部的摇篮。
赵一曼在苏联学习期间遇到了一生挚爱陈达邦,他也是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但两人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认识并相爱成婚的。婚后不久赵一曼就怀孕了。按组织上的要求,赵一曼告别新婚的爱人,于1928年冬奉命回国。而陈达邦则留在苏联继续学习。两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陈达邦在后来《忆一曼》的回忆录里深情回忆:
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别时,她怀孕已经4个多月了。我建议她解怀以后再回国,她坚决不同意。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为了照顾她,我又建议,我俩一同回国,她认为夫妻离别事小,求学的任务重大,劝我莫作此想。她的党性和原则性多么坚强……
赵一曼回国后,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这一年12月,赵一曼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去东北前,赵一曼把三岁的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从此,母子再也没有相见。
赵一曼和儿子惟一一张合影
红枪白马女将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组织抗日斗争。她先是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2年赵一曼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赵一曼来到哈尔滨,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与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斗争。
1934年,赵一曼来到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所在部队,先后任珠河(今黑龙江尚志市)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
赵一曼骁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手使双枪,出神入化,给日军以痛击,让敌人闻风丧胆。以至于当时的《盛京日报》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称“共匪女头领赵一曼,红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悬赏重金缉拿。红枪白马女政委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女侠。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动用了各种残酷的刑具来逼问赵一曼。身负重伤的赵一曼痛得几次昏了过去,却仍平静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就义前,她给自己唯一的儿子宁儿留下了一封信后,慷慨就义,年仅31岁。英雄逝去,风骨永存!
牺牲前的赵一曼
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一封信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
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
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
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
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在车中
为了纪念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最后用聂荣臻元帅对赵一曼的评价来结束本文:“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慨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原创 作册青史
标签: 历代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