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杀少正卯是儒家史上留下的千年悬案,是否真假,引来了后世激烈的争论。争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迷团,给人们带来满头的雾水。
相信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是源于《荀子》、《孔子家语》、《史记》等古典史料中有名确的记载。尤其是巜史记》的权威性,让后人无可辩驳。
又有学者认为,孔子有足够的理由杀少正卯。孔子列举少正卯五大罪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强记而博,顺非而泽”。他认为只要犯有其中的一条,就应该诛杀少正卯。
更多的说法是,少正卯在当时是鲁国的文化名人,他的私学比少正卯更有名气,他的讲学吸引了孔子的大多数弟子去听课。少正卯传授的是法家思想,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容易被人接受,占尽了风头。孔子传授的儒家思想,过于超前先进,与当时的动乱社会不相适应。少正卯是孔子的异己,孔子杀少正卯是排除政敌,公报私仇。
孔子是否真的诛杀少正卯,引起了后世很多儒学大者的质疑。他们认为孔子心怀仁慈博爱,主张仁政,反对刑罚。对待他人过错,以德感化,重在教育。他上任大司寇代理宰相仅七天时间,也没有这个权利对少正卯定下死刑,也不会轻易而举板倒官至少正的士大丈,少正卯是当时的贤能名士,也绝非等闲之辈。即使孔子为少正卯列举的罪名成立,也只是很微小的过失,谈不上诛杀至死,更不可能暴尸三天。
《史记》对孔子诛杀少正卯的记载是来源于《荀子》,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何对孔子有着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得而知,只有从多方面去分析。荀子虽然对儒家有所传承和发扬,但是他的思想却有着道家法家以及各家之众长,他的许多观点与孔子有所对立。他在崇尚孔子思想的同时,对少正卯的法家思想也很关注。孔子对少正卯过激的反对和攻击,也可能令荀子心怀不满。
“诛杀”在古代是对他人的责怪和反对,如成语所说“口诛笔伐”,好象不是将人置于死地。《荀子》中的孔子诛杀少正卯,是不是引起后世身的误会,也有这种可能。
荀子是在孔子两百多年后的儒家人物,《荀子》之前的《论语》、《左传》、《孟子》都没有孔子杀少正卯的说法。先秦时期许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没有文字的记载,通过两百多年的演变都形成了故事和寓言,成为民间传说。真真假假,真假难分。
荀子不可能编造孔子杀少正卯,但他却与这一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专家认为很可能有人在《荀子》中有意添加这一段,我认为毫无根据。
孔子之所以封为至圣先师,那是他有着最崇高的道德品质,有着超越时空的智慧。我认为孔子绝对干不出伤天害理之事,他之所以背负两千多年的巨大污点,很可能是荀子引用“诛杀”两个字,引起后世的误读所造成。
这种争论还在继续,何时何月水落石出,能还孔子的清白,我们试目以待。最好还是有请荀子的后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给头条的网友听一听,掀起新一轮的百家讲坛,百家争鸣。
标签: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