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史:先秦编》|荀子:天论

滴答历史 126 0

所谓天论就是关于天的论述。荀子对于天有着怎样的见解呢?他首先给我们讲了三个观点。

第一,上天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人遵循其规律就不会有灾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就是说上天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就消亡。用礼义来配合上天就会得到吉祥,用混乱来配合上天就会处境凶险。增强根本(指发展农业生产)而节约用度,那么上天就不会让人贫穷;保养周备而行动合时,那么上天就不会让人生病;遵循正道而没有偏离,那么上天就不会降下灾祸。荀子还说,如果违背常理正道而去胡作非为,那么上天就不会让他富贵吉祥。

第二,天和人的职责使命不同,人不能和天争夺职分。“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荀子·天论》)就是说所以明白了天和人的职分不同,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至人了。不作为而达成,不求取而得到,这些叫作上天的职分。像这些,即使很高深,也不对此加以考虑;即使很博大,也不对此加以费力;即使很精妙,也不对此加以深察,这就叫作不与上天争夺职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子·天论》)就是说天有天的时令季节,地有地的材料资源,人有人的治理能力,这叫互相参与配合。放弃自己的参与能力,而只把心愿置于和自己配合的事物上,那就是迷惑的行为。此外,荀子还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差异来说明不与天争夺职分就能进步,反之则会倒退。他说,天和君子都有自己的规律本性,君子注重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所以每天都有所进步;小人轻视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反而去贪慕上天所决定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

第三,人制造出的反常怪异的事情灾害严重,非常可怕。荀子说,大禹和夏桀面临同样的天、地、时,但是大禹时期就能安定太平,夏桀时期就十分混乱,所以说社会的太平和混乱不是因为天、地、时,而是在于人的作为。“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耘耨失,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乘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菑甚惨。可怪也,而亦可畏也。”(《荀子·天论》)就是说从已经出现的事情中看,人祅(人制造出的反常怪异)是很可怕的。粗放地耕种会伤害庄稼,胡乱地锄草会影响收成,政策不当会失去民心,田地荒芜庄稼枯萎,粮价昂贵百姓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就叫作人祅;政令不清不明,举动措施不合时宜,根本的事情(指农业生产)不好好治理,不顾农时劳役百姓,牛马相生,六畜反常,这就叫作人祅;礼义不加整顿,内外没有区别,男女淫荡混乱,父子相互猜疑,君臣离心离德,内忧外患同时到来,这就叫作人祅。祅是由于混乱而产生出来的,以上三种人祅如果出现,那国家就不得安宁了。这个说法非常深刻,人祅的损害非常严重,对此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应该感到畏惧。

了解了荀子的这三个观点之后,我们再来思考,人应该怎样做才能遵循天的规律、不与天争夺职分、避免制造反常怪异的事情呢?

荀子说:“大天而思之,敦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就是说看重和思考天,不如根据天的本性积极作为。顺从和颂扬天,不如顺应天的规律进行治理。所以放弃人为的努力而只是对天进行空想,那就违反了万物的原理。这也就是说人应该遵循天的规律,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作为。

那么应该从哪个方面进行作为呢?荀子说:“在人者莫明于礼义。”“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天论》)就是说对人来说没有比礼义更重要的了。国家如果不推行礼义,那么功名就不能清楚明了,所以人的命运关键在于上天,国家的命运关键在于礼义。“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荀子·天论》)就是说对于君臣大义、父子亲情、夫妇区别这些,应该每日钻研而不停歇。所以总体来说,荀子认为人应该在礼义方面积极进行作为。

至此,我们对荀子的天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荀子虽然以“天论”为题,但他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人的方面。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认为“荀子认为人的作用是超越天的”。但笔者对此并不认同。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道:“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就是说荀子厌恶当时混乱的政治,当时亡国昏君不断出现,他们不遵循正道却只钻营占卜祭祀,信奉求神就能得到吉祥。这段记述说明了荀子是为了针对性地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论述天时才颇费笔墨劝人重视人为和礼义。此外,在上一段中我们提到荀子说“故人之命在天”(人的命运关键在于上天),并且荀子亦无“人的作用超越天”的相关言论。如此,我们便能知道这些学者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了。

(本文节选自《中华哲学史:先秦编》)

《中国古代哲学史:先秦编》|荀子:天论

《中华哲学史:先秦编》

张新宇 著

新华出版社 2020年6月

ISBN:978-7-5166-5109-5

定价:39.00元

标签: 荀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