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北宋大才子苏东坡苏东坡和佛教的渊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过往也非常亲密。在居士分灯录里,记载东坡前生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苏轼的母亲刚刚怀孕他的时候,梦见一位身躯瘠瘦、眼睛眇细的出家人,后来就生下了苏轼。
事隔数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的时候,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参禅论道。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就回答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曾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
真净法师听了,赶忙接口说:
“五祖山的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终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
圆泽禅师中国有句成语,“缘订三世”,表示彼此之间缘份的深远,其实这是一则哀怨动人的轮回故事。
据苏东坡的《僧圆泽传》记载:唐僧圆泽和李源相约前往峨嵋山一游,圆泽禅师主张取道长安陆路,李源坚持行走荆州水路。圆泽禅师无奈,怃然叹息说:“一切是因缘,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来,途经南浦的时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妇女拿着瓦瓮在河边汲水,圆泽禅师看后,脸色苍白,长叹一声说:
“我主张走陆路的原因,正是为了怕见到她呀!这位妇人姓王,我本当投胎为她的儿子,三年来我到处躲着她,使她怀胎三年总是无法生产。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缘已尽。三天后,请你到王家来看我,我以微笑与你为证。十三年后,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们再见一面。”
当天晚上,圆泽禅师就无疾而终。李源依约,三天后到王家去祝贺,襁褓中的婴儿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十三年后,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鸣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高声呼叫说:“圆泽禅师您还健朗吗?”
牧童挥手回答说:“李公果然是个守信用的人。”然后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在呜呜的笛声中,牵着牛冉冉而逝,留给李源无限的怅然与嗟叹!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明儒王阳明先生 有一次王阳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由于王阳明一再请求,知客师父碍于情面无法违抗,只好万分为难地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亘古如昔地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王阳明为了纪念这件事,曾经在金山寺留下诗句: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
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禅宗第五祖弘忍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起来,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了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抚养他成人。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文学家黄山谷 在江西修水县的县志里,记载安徽芜湖县的女子转世为江西修水县的黄山谷的一段故事。
有名的大文学家黄山谷二十六岁出任芜湖知州,有一天,梦见自己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白发斑斑的老婆婆,在门外设香案祭拜,香案上面供有一碗芹菜面,黄山谷一闻面,端起来就吃,梦醒口齿还留有芹菜余香。黄山谷以为是自己公务忙碌成梦,心中不太在意。第二天午睡,却再度梦见昨日的情境,醒来觉得异常纳闷,于是循着梦境,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村落,果然看到梦中的老婆婆,手中拿着袅袅的三支香,喃喃地对天祷告,奇异的是香案上正摆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芹菜面,黄山谷趋前问道:
"老婆婆!你在做什么呀?"
"昨日是我死去二十六年的女儿的忌辰,我在祭拜她呀!"
黄山谷一听非常惊诧,怎么正好和自己的年龄相彷,急忙再追问:
"你女儿平日喜欢做些什么事呢?"
"她在世的时候,喜好茹素奉佛,喜欢阅读诗书佛经,矢志不嫁,尤其喜欢吃芹菜面,因此我今天特别为她准备一碗。"
"我能参观她的闺房吗?"
老婆婆于是带领黄山谷进入房门,只见书架上摆满了许多自己曾经读过的经书古籍,墙角并放置有一口大柜子,黄山谷好奇地问:
"那里面都放些什么东西呢?能打开来看看吗?"
老婆婆也不知道里面究竟放些什么东西,更不知道钥匙摆在何处?黄山谷沈思了一下,彷佛忆起了什么,很快就找到钥匙,打开柜子一看,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里面放满了自己每次参加科试的文章。黄山谷终于明白眼前这位孤苦无依的老妪,竟然是自己前生的母亲,双脚一跪,诚恳地说:
"老人家!我是你过去世的女儿,请你回去接受我的奉养。"
黄山谷将母亲迎奉回家孝养,并且还特地自题诗偈说: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是个带发的在家人,却是心向往道的法同沙门;虽然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却不为俗尘所染污。歎人生似梦,身外还有拘累之身,真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这故事有五点值得研究:
(一)、确实有轮回。山谷的前生,原是安徽省南部芜湖县乡村的女子,死后转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县的男身黄山谷。
(二)、确实有业力。由前生种因,而来生结果。山谷前生喜好文学,遂有今生的诗书画三绝,所以明代进士袁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现今的天才儿童,应属此理。至于由女转男,且有功名,当为其信佛、吃素、孝顺、不嫁,等业力而来,极为明显。
(三)、确实有灵魂。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之有形的肉体,但灵魂则是身体的主宰,乃是无形的,佛学上称为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山谷在州衙午睡,灵魂仍会回老家去接受母亲的芹菜面,因而促成再生的会合。阿赖耶识在唯识学上它是“去后来先作主公”的,当它(指芜湖乡村女子的神识)离开芜湖乡村,飞向修水黄家,千里迢迢瞬息即到,飞行迅速且不谈,它何以偏偏找到黄家呢?佛学上说这是由于“业力”, 但业力本身会有选择的能力吗?这又使人费解了?后来读了《地藏经》才知道,原来举首三尺,便有神明,在虚空之中,有很多鬼神鉴察善恶,人世间一切的一切,无论如何隐秘的事物,它们全都了如指掌。真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地藏经》云:“南閰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可见已经表现在行为上的罪恶,绝隐瞒不了;就连心念初动,也会被鬼神洞察无遗。不过世人不察,还以为自己心中的事,有谁能知?因此可见业的范围,应包括有形的行为与无形的心念,由业所产生的力量,应决定此人的趣向,而鬼神再从中撮合,这便是黄山谷出生之所自来了。还有鬼神撮合亦应有其标准,否则便是鬼神作主了,其标准即佛家的因缘,说完全点就是因缘果报,佛家讲因果通于三世,或超过三世,而为多世。如此说来,则黄山谷之出生,必有其因缘,绝非偶然巧合之事了。
(四)、这故事依世间法来讲,可以算是成功的,因为善有善报,她不仅保持着难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转男,又有功名,与前生相较,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间法讲,则不算成功,因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内,凡轮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况有了功名富贵,更容易仗势凌人,而造恶业。
试看山谷少年时期,受一般风气影响,喜好填写有关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一次与同辈少年擅于画马的李伯时,同游佛寺,参访当代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为了不忍见他迷于艳词,致招堕落可惜,所以当他警诫完了李伯时,嘱他不要再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专想于马,以致形随心转,恐难免堕落成马身。然后又呵责山谷:“大丈夫怀有盖世的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山谷听了这番呵责,还很不以然反自以为是的笑着说:“据禅师这么讲,难道我也会像李伯时一样变作马吗?”秀禅师听他这样反驳,乃特别以威严而庄重的态度,很诚恳的开示他说:“李伯时为了画马,念想在马,模拟既久,难免堕落成马而不自知,但也是他自己的事。而你作那撩乱人情思的哀艳词章,不知会令多少人读后,动起邪思而贪淫好色,这种诲人于淫乱的作为,岂只是变马而 已,恐怕地狱正等着你下去哩。”
山谷被那义正辞严、因果报应道理的当头棒喝,深知秀禅师乃一得道高僧,绝不会虚言吓人,顿时猛悟其间利害关系,遂极为惶恐的向秀禅师谢罪悔过,发誓永不再写作那哀艳词章了。
(五)、山谷奉母最孝,他的母亲喜爱清洁,他就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虽然他后来作了官,也还是要亲自来洗,这是他行孝的美德,所以他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以他少年的行为不检,几乎堕落,幸遇善知识指正,后来有此孝行,这都足以证明山谷的善根深厚。山谷曾作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由此诗得知山谷终于回归佛门,而学佛吃素了。因当时禅风高峻,时人多驱于习禅,山谷亦亲近不少高僧,潜心参究,并得法于黄龙禅师。晚年建精舍于四川射洪县涪水之滨,自号“涪翁”,栖心净土。著有《山古内外集》、《山谷别集》行世。山谷的诗文著作流传日本,深受推崇,对日本的汉文学有较大影响。
标签: 历史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