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事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滴答历史 112 0

  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除了口口相传以外,舞台艺术表现传播也相当多,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是否真有梁祝其人其事?如果有,他们是哪个时代、什么地方的人?或者根本就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小说家”所造?这是个众说纷纭、饶有兴味的“谜”。

  否定有梁祝真有其人其事者认为:梁祝和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的故事合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后来编成戏剧,尽管戏剧和故事都十分动人,但毕竟只是传说,因此事实上是不存在其人其事的。他们进而推论说:梁祝死后岂能化蝶?孟姜女焉能哭倒长城?至于织女和白娘子一为天女,一为白蛇所化,纯属“子虚乌有”,其理自明。

  这是一家之言,听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认为梁祝实有其人其事的也很不少。江苏某报的一篇短文,说祝英台本是明代侠女,梁山伯原是前朝书生。两人本来毫不“搭界”,但是祝英台为民造福,死后人们为她安葬,挖掘墓穴时发现下面有梁山伯墓,于是将他们合葬,才演化出“梁祝”故事来的。

  其实,研究“梁祝”是否确有其人其事不是从今日开始的。历史上有些严肃的学者也进行过研究和探索。清代乾嘉时著名经学家焦循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在《剧说》卷二中引宋元之际刘一清的《钱塘遗事》以及自己亲身见闻,说全国至少有四座 所谓“梁祝墓”。第一处墓葬地在河北林镇,见刘一清的《钱塘遗事》。

  第二处墓在 山东嘉祥县,是焦循曾经亲眼见到祝英台墓的碣石拓片。他在《剧说》中说:“乾隆 乙卯( 1795 ),余在山左,学使阮公(即阮元)修山左《金石志》,州县各以碑本来。 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第三处墓在浙江宁波,这一说法是嘉庆元年 ( 1796)焦循到宁波,“闻其地亦有祝英台墓,载于志书者,详者事云:‘梁山伯、祝英台墓,在鄞西十里接待寺后,旧称义妇冢。

  ’ ”焦循在记载中虽然没有说曾经亲眼看见这座墓,但据浙江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新中国成立前这个地方除有梁祝墓之说外, 还有梁山伯庙。鄞县乡间还流传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俗语,庙中 香火还很盛。焦循进而查考地方志。据方志记载:“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少游 学,道逢祝氏子同往。

  肄业三年,祝先返,后山伯归,访之上虞,始知祝为女子,名曰 英台。归告父母,求姻时,已许鄕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适马氏,舟经墓所,风涛不能 前,英台临冢哀痛,地裂,而埋璧焉。事闻于朝,丞相封‘义妇冢’。”第四处是扬州 祝英台墓,焦循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他说:“及吾郡城北槐子河旁,有高土,俗亦呼为 祝英台坟。余人城必经此。或曰,此隋炀帝墓,谬为英台也。”清代另外一位著名学者 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和焦循记载鄭城(今鄞县)梁祝墓大同小 异,只是多了“今吴中花蝴蝶,盖橘蠢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这么一句话 而已。

  根据焦循、毛先舒引方志中的记载,梁山伯在历史上实有其人,那时女子也没有缠足陋习,为祝英台女扮男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且志书上记载竟然如此详尽,因此不 能排除历史上确实有梁祝其人其事的可能。如果大胆假设、揣想,梁祝故事会不会本是编撰,但由于这一悲剧感人至深、代代相传,后人才信以为真的而写入志书呢?总之,梁祝故事传说中还有一些谜,需要后世 的学者去破解!。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