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故事。还记得吗?你最难忘的,又最不愿意提起的是什么?

滴答历史 87 0

60年大饥荒,人们为争一口吃的,也不要什么脸面了。那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了。春天,队长派我和一个同伴到县城棉加厂拉上级分配给的棉籽饼,同去的还有外队几个年轻人。两个人一辆平车,我们都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县城离我们村二十五里,两个人替换在车上坐着,五里地轻换一次,得走三个小時。有人说,不要着急,等进入棉饼库后将下班的時间,不要急着装车,等工人上班后咱们再装。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磨磨噌噌,也只好由着他们,我也坐到车辕杆上休息去了。等棉加厂的人一走,他们便用锹伸到门底下往外刨棉籽饼,因门缝太窄,不好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几小块,几个人争先恐后的抢,还得看着厂里来人。最后抢到手最多的是我同伴,他两个衣兜里都塞的满满地,一见我还在车上坐着发楞,说:你真是个书呆子,你不抢就饿着吧。当时我确实面皮薄,下不了手,脸面事大呵。同伴虽然生气,还是把兜里的棉子饼分给我一半,大家狼吞虎咽,美美的饱餐一顿。那些没进来的人,眼睁睁地馋着。

等上班的人来了,开始装车过秤,丁是丁,卯是卯,称的很公道,一点也不少,但一两也不会多。回到生产队交差时,照样一丝不拘地镏铢必计,在那个年代,能填肚子的东西,绝对一点也不马虎。

过完秤,开了小票,到会计室换票。我和同伴刚一进门,恰恰遇见那会计,是我同班同桌的同学。她一见我,就热情地给我握手,我又自卑,又尴尬,手伸也不是,回也不是,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她说,咱俩同桌三年,还没见你这个样,咋了,不认识了?我同伴赶紧给我打圆场,说是正要寻你呢,又说了几句打趣的话岔开了。我这个同学叫阎秀蓉,和我同桌三年,相互之间,十分投机,当毕业前,她还偷偷给我递过纸条呢,由于自己家庭条件太差,不敢有非份之想,只有作罢了。如果当时胆大一点,也不会在生产队里修理地球。因她舅舅是县财政局一把手,可以很容易为我找到理想工作,可是好事让我自己耽误了。

阎秀蓉为我俩打来了洗脸水,倒上茶(白开水),又到灶上给端来两份饭菜。吃过饭,又让过秤的给我们车上添了两大锹棉籽饼,怕回去蚀耗了我俩回去不好交差,一直把我俩送出大门,并再三交待,到城里一定过来,千万不要生分。

尽管后来有时进城,我再也没有去过她那里。她几次给我捎信让我去。我也没给过她回音,再后来她成家立业,调到地区棉麻公司当主任去了,我还是老农民一枚。我同伴说我这是狗肉上不了桌子(席面),我想也是。一辈子也不愿给别人说起这事,时过境迁,不提也罢。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故事。还记得吗?你最难忘的,又最不愿意提起的是什么?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故事。还记得吗?你最难忘的,又最不愿意提起的是什么?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故事。还记得吗?你最难忘的,又最不愿意提起的是什么?

标签: 地牢女孩真实历史事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