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落槌」加入世贸 中国与世界共赢

滴答历史 114 0

【历史瞬间】

一声槌响 中国入世

多哈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木槌“嘭”的一声,中国“入世”终于得到了世贸组织最终的批准。

“入世”20年来,中国一直以开放的姿态,敞开怀抱欢迎更多高品质国际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开放的胸襟,引领全球化新进程,与世界实现共赢。目前,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由“入世”前的15.3%降至7.5%以下,远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接近发达国家、发达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世贸落槌」加入世贸 中国与世界共赢

“入世槌”

加入世贸

中国与世界共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谈判长达15年,中国代表团换了4任团长,美国换了5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也换了4位。朱镕基总理曾感慨地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

为何谈判如此艰苦卓绝?用一位外国经济学家的话,“这是一场把全球最大的计划经济国家纳入到市场经济的多边体制的谈判,是一场把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纳入到全球开放的大市场中的谈判”,确实,完成这样的谈判在国际多边贸易谈判史上并无前例,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

中国当年为何一定要加入世贸组织?长达15年的谈判的最后一场充满了怎样的戏剧性?在入世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有什么重大突破?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观察员”牌子扔进了大海

20年前,随着卡塔尔多哈世贸部长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中国推开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15年的谈判与等待之后,在世纪之初,WTO终于接纳中国成为它的第143个成员。

“爽!”那一刻,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的龙永图终于能将胸前佩戴了7年的观察员牌子摘掉,换上正式代表的牌子进入会场。事实上,他后来真的走到了多哈的海边,把那个观察员牌子扔进了大海。

7年来,龙永图每一次戴着观察员的牌子和其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一起去参加世贸组织大会,要么感到愤怒,要么觉得很不公平,甚至觉得是一种羞辱。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应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来恢复中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大家庭当中的平等权利,匹配中国的大国地位。”龙永图告诉记者,“中国入世,首先是要解决中国在国际经贸社会中的平等地位,这事关国家的尊严。后来,通过谈判,我们也逐步认识到,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开放倒逼中国的改革”。

入世前,不少人曾怀疑,中国能不能经受得住这场开放以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考验。20年过去了,中国不仅按协议全部履行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而且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同时,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开放中取得了和世界的共赢。这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龙永图欣慰地说。

难忘的最后一场谈判

2001年9月17日当地时间5时20分,从日内瓦传来了令国人兴奋的消息: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举行正式会议,中国加入WTO的全部法律文件获得通过。

入世的最后一场谈判充满了戏剧性——碰上了震惊中外的“9·11”事件。这场从9月10日开始的会议,事实上只剩下几个难点问题。但美国代表团一发言,就态度强硬地表示这些问题从美国方面很难再做出新的让步。龙永图和中国代表团成员们也心知肚明:这次谈判会非常困难。

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11日12时左右,龙永图突然看见美国代表团人来人往地递条子,讲悄悄话,乱成一团。“没过多久,美国代表团团长建议休会,后来才知道美国纽约早上九点发生了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龙永图说,当时美国代表团整个阵脚大乱,已经没有心思谈判。

9月11日下午休会,9月12日休会……在各方代表的缄默中,整个会议足足停摆了一天半,直到9月13日才正式恢复。重新谈判时,美国代表团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原来认为要采取强硬立场的很多问题,都提出可以进行讨论,可以谈判。接下来的几天,谈判进展可谓势如破竹。

龙永图说:“后来我们回想起来,如果没有‘9·11’,也许美国还会在很多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9·11’改变了美国的战略重点,他们觉得比起‘9·11’来讲,中国入世的这点最后的分歧已经不算什么了。”

入世20年的两个重要启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重要的承诺就是我们愿意搞市场经济。”龙永图说,为了承诺搞“市场经济”这四个字,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顶了6年。

“一直到1992年10月,也就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才承诺搞市场经济,而且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西方一直质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能不能搞市场经济?”龙永图说,西方国家一直想让中国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去掉。“他们说全世界都在承认搞市场经济,为什么你们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一个社会主义?”

为此,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我说社会主义这四个字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龙永图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向全世界证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可以比其他国家搞得更好,做到这一条,关键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实证明,在入世时承诺搞市场经济,但坚持必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入世谈判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龙永图看来,中国入世的第二个重大突破,是在同意开放市场时,坚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开放市场必须按照我们的发展阶段所能承受的压力,有步骤地按照我们的节奏进行开放”,“开放必须要有时间表,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但它同意和我们谈开放的‘时间表’,时间表就是逐渐有序开放。”

「世贸落槌」加入世贸 中国与世界共赢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龙永图(右一)及其他代表团成员鼓掌庆贺。

【记者手记】

北京日报社捐赠“入世槌”

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专题展中,一只红褐色木槌静静躺在玻璃柜里。正是这把木槌,为中国入世 “一槌定音”。

“入世槌”在国博展出,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有一段渊源。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3日晚10时,喜来登饭店萨尔瓦会议大厅里结束了一天的议程,工作人员正忙着清场。写完最后一篇稿件的北京晚报记者郭强和侯振威再次回到酒店现场,他们突发奇想:“可否将中国入世那天卡迈勒先生敲响的木槌带回国?”经过沟通,工作人员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并对中国成功入世表示祝贺。

2001年11月15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本报记者将带回“入世槌”的短讯,并向读者广泛征集安置“入世槌”的方案,引起了巨大反响。同一天,还在多哈的两位记者意外地接到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收藏“入世槌”的越洋电话。

11月18日晚,走出首都机场的两位记者受到了同事、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想亲眼看看“入世槌”的同行的迎接。“入世槌”如何安置成了各界热议的话题。12月12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决定将“入世槌”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革博馆长夏燕月表示,“入世槌”是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刻的见证物,它算得上是一件重要的国家级文物。

2007年,“入世槌”首次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上亮相,随后与该专题一起入驻国家博物馆,并成为一件常设展品。

标签: 中国历史事件时间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