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答是肯定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奋六世之余威,十年磨一剑,秋风扫落叶,“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大帝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二、生平简介
嬴政,即秦始皇,因生于赵地,故又称赵政(前259~210年)秦朝建立者。前246~前210年在位。
(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其父子楚为秦国太子安国君之子,早年被送赵国作为人质。逃回秦国后不久即登上王位 ,是为孝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公元前247年,子楚死,嬴政从十三岁继位。
秦国大权操纵在丞相吕不韦手中。吕不韦是当时颇有政治影响的人物,他利用秦国传统优势,积极推进蚕食六国的统一活动,对秦国的发展曾作出贡献。但吕不韦与太后及宦官嬖臣嫪毐等相勾结,专权用事,引起秦王政的不满。”
前238年嬴政以二十二岁亲政。嫪毐乘他外出之机,发动叛乱,他一举粉碎嫪毐叛乱集团,诛杀嫪毐,幽禁太后。次年免吕不韦相,令其迁居蜀郡,吕不韦自杀。
自此秦王政独揽大权,重用尉缭、李斯,任用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为将,重新部署了针对六国的战略和策略,采纳李斯等灭六国、成统一之计,远交近攻,分化其”合纵”联盟;以金钱收买山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并连年派兵东征,由前230年灭韩开始,至前221年灭齐,十年间悉灭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即帝位十二年间,出巡郡县凡五次,沿途刻石颂德,以示不朽之功。
前210年,于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
(战国时期地图)
三、雄才伟略
(一)、统一六国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采取的是奖与罚相结合的“军功爵位制”。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秦军真正成为了一支无坚不摧、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虎狼之师。他们吟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之战歌 ,在王翦等将军的指挥下 ,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横扫宇内,统一六国。
(秦统一后的全国地图)
(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传二代,二帝,共十五年。秦朝虽短命,但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1)建立皇帝独裁制度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废谥法,以世计数,自为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国家一切政务皆取决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废封建置郡县,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中国通史》
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来了,以后汉承秦制,这一制度进一步巩固。”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三公九卿都可以参加商议国家大政和决策。商议中,群臣各言其是,最后由皇帝裁决,颁布诏令,分头执行。”《中国通史》
(3)、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
• “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法令加以补充和修订,颁布全国,对六国原有的法律法令,除有用的条文外,其余都予废除。”《中国通史》
•统一货币。“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原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以下简称《中华上下五千年》)。
•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中华上下五千年》
•“秦始皇的第四个贡献是思想文化上的一些变革。这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同行伦,即三同政策。”《中华上下五千年》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写法形状各异,“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政府规定了“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 ,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隶书。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中国通史》
•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
“车同轨”——
“车同轨”即交通方面的改革,实行的结果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通史》
“车同轨”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驰道”的修筑和水路的疏浚。驰道以京城咸阳为中心,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可谓四通八达。
通水路——
水利工程最著名的当數分湘江为南北二渠 ,开凿沟通湘江,珠江的灵渠等。这是开发岭南的重要航路。这样,陆上驰道和水上河渠,构成了相当发达的交通网,大大便利了各地经济的往来发展和文化联系。
去险阻——战国时期各国利用险要地形筑城郭,阻碍交通。将国内长城巨堑及城郭要塞,一并平毁。
•促进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状态。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秦始皇整齐人伦关系的措施,这贯穿于他的五次出巡上。
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变革。《中国通史》
(4)、南定百越
前214年,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至此,秦朝已经将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河套地区加入了自己的版图。从这时起,秦朝已经是一个“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被向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大帝国了。《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修筑万里长城
(1)、《中国通史》:“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亲自到北部边境巡视,布置反击匈奴的行动。回到咸阳后,就以长子扶苏为监军,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出击匈奴。
蒙恬的30万大军以破竹之势,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第二年,又渡过黄河,夺回了被匈奴控制的高阙、阳山、北假。”
(2)秦始皇为了把自己国家的篱笆扎的更紧 ,得胜的秦军转攻为守,三十万大军就地修筑长城。
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会算经济账的始皇帝。
因匈奴大军飘忽不定,来无影去无踪。而秦军深入大漠作战,则需要相当大数量的骑兵,要把根本不善骑射的农夫训练成强大的骑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是粮草的运输和损耗的费用也是相当的惊人。
于是要修筑长城,将原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阻挡游牧民族的骚扰入侵,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东起辽东(今辽宁丹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但是修筑万里长城也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秦长城的修筑在当时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对保护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中国通史》
三、残暴统治
(一)、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干出了一件更令后人诟病,轰动了整个历史的著名事件——焚书坑儒。
即除吏官所藏《秦记》外,别国史书均烧毁。凡儒家经典、诸子书(除博士官所藏外)一律焚之。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世称“焚书坑儒”。
因为这件事,他的暴君名号传遍了整个历史,无论他的功绩再大都难以将其洗清。
(二)、晚年生活奢侈
•造宫室。秦灭六国,图绘各国宮室,在咸阳照样建筑,共有宮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一万人以上。
之前秦惠文王就开始建筑阿房宫,宫殿未建成人先死了。到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征发七十余万民工,耗巨资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
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实非民力所能胜任。
秦刑法苛暴,是加在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很多农民被称为罪人去服役,秦始皇末年,农民起义已经接近了爆发点。
(三)、秦始皇本来就好大喜功,并吞六国,混一区宇后,什么宋子齐姜,吴姬赵女,六国粉黛,一齐享用,并乐游忘倦,再加上连年用兵,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局面,国力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结束语: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实行的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都是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这是秦始皇的巨大功绩。《中华上下五千年》
秦始皇的南征北伐是秦国统一之后所做出的意义非凡的大事,它大大的扩充了中原王朝的土地,为日后中国的每一任统治者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版图基础。而对于岭南和河套的开发更是成功地将其拉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为日后的中原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政局安稳的前提。因此南攻百越和北击匈奴是秦始皇众多贡献中又一个意义重大的贡献, 只凭此,秦始皇的功绩便足以被讴歌千年。
秦始皇所做的上述事业,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因之他也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代表人物。(范文澜《中国通史》)
秦始皇缔造出了不朽的千古伟业,在中华五千年的伟人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称之为千古一帝真乃实至名归耶!
标签: 秦始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