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初将实权交给光绪的话 清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滴答历史 27 0

清朝末年,如果慈禧把实权交给光绪,清朝会灭亡得更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行径会更加疯狂和猛烈。很多人把清朝的灭亡归结在慈禧身上,认为她的专权、顽固、腐化、守旧、自私埋葬了满清王朝,这是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其实,慈禧太后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顽固派。她的顽固,在于她对权力的迷恋和操控。而对于国家的发展,她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之人。晚晴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就能证明慈禧也有开明开放的一面。从1864年清廷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后,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这30年,国内基本安定,国家也在求富求强,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国门由此而打开。

西方的技术、思想、资金和人才得以引进,新式海军、陆军开始编练,一大批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式学校得以创办,大量的留学生被派往海外。这个时期的中国,呈现出一派中兴的气象。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主宰中国。真正摧毁大清国运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中日甲午海战。这一仗,不仅摧毁了清廷的北洋水师,更摧毁了中国人的自信。有着五千年辉煌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竟被东洋的弹丸小国击败,让中华子民的精神脊梁为之崩溃,本来有望觉醒和自强的中国人再次沉沦苦海。经此厄运的中国底层民众,开始变得自卑、麻木、颓废,仿佛接受了技不如人、低人一等的现实。

这就是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最可怕最严重的的后果。那如果慈禧早点把权力交给光绪,会不会避免大清亡国的命运呢?光绪皇帝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年轻有为、勤政爱民、励志变法图强,确实有救万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事实上,光绪亲政以后,慈禧也没有过多的干预朝政,光绪施展才能的空间,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掣肘。相反,对日开战就是光绪极力主张的,慈禧并没有反对。光绪任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慈禧也没有反对。所以,慈禧交不交权,并不是满清亡国的决定性因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绪作为皇帝,审时度势的能力严重不足。

满清积弱已久,需要休养生息,虽然经过30年的发展,但与完成工业现代化的西方列强有着巨大的差距,与日本也有很远的距离。光绪如果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内审视一下自己,就不应该贸然开战,即使开战,也需要充分做好战前准备。国与国之争,得失不在一时一刻,要有战略韧性。把甲午海战的失败,情绪化地归罪于慈禧祝寿挪用海军军费,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另外,甲午海战失败后,慈禧并没有怪罪和追责光绪,戊戌变法之初,慈禧也没有反对和干预。可是,光绪发动变法时,所倚重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都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变法团队中除了他的老师翁同龢之外,没有一个是高品阶的实权人物。

而慈禧真正出手扼杀变法,是因为光绪对慈禧动了杀心。不管有没有甲午海战和戊戌变法,满清覆灭都在所难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历代王朝均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在光绪时期,满清统治中国已经有260多年,正处于兴亡周期率的尾声阶段,当然这个不能当成清朝灭亡的直接论据。事实上,鸦片战争就已经为满清灭亡敲响了丧钟,太平天国运动又动摇了满清的根基,中日甲午战争直接宣判满清为癌症晚期,剩余的时光无非是在病床上苟延残喘而已。还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其他朝代的亡国,多数都因为内在的腐朽。而满清却不同,满清处于一个世界潮流千年未有的大变革里。

从1760年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世界的中心已不在中国,天朝上国只是满清统治者意淫的表象。在随后的100多年里,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也来越远,国家的生存,也遵循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这也注定了满清不可避免走向灭亡。总结:实际上,探讨慈禧交权不交权一点意义都没有,在一个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环境下,满清的覆灭是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可是,在这种情形下,中国该怎么办?中国人民该怎么办?中华民族该怎么办?这才是一个有意义的命题。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回过头来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要靠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自强。

幸运的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最有韧性的民族。短暂的沉沦后,中国人民觉醒了爆发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真正的领导者,它指引着中国人民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