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风云人物,他原是一个投机商人,因“奇货可居”涉足政治,助子楚登上秦国王位,自己也一跃成为秦国相国。子楚死后,连小嬴政都得尊称他“仲父”,吕不韦势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当时,吕不韦有家僮万人,门客三千人,可谓权倾朝野,是秦国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势力。
然而,就在嬴政登基的第十年,盛极一时吕不韦就被逼自杀了。
是什么导致了吕不韦的死?这就是写本文的主旨。
在《史记》中,司马迁把吕不韦的死,直接归咎为受了嫪毐的牵连。
按照《史记》的说法,秦庄襄王死后,吕不韦常与嬴政的母亲私通。
与太后私通,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随时会引火烧身。吕不韦那么聪明的人,不会不知其中的风险。他不想继续下去,想与太后断了这层关系。但太后是一个淫荡的女人,粘着吕不韦不放。于是,吕不韦就把嫪毐介绍给了太后。
《寻秦记》中的吕不韦形象
嫪毐别的本事没有,对男女之事倒是很在行,用今天的话说,嫪毐很男人,能够满足太后的淫欲,于是乎,太后很快就喜欢上了嫪毐,也就不再粘着吕不韦了。后来,嫪毐就以太监的身份(当然,这个太监是假的),留在在宫中服侍太后。
就这样,吕不韦成功“甩掉”了太后,“放飞”了自我。
秦始皇九年,他到了亲政的年纪,所谓亲政,就是要把权力从大臣手中收回。巧的是,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人告发嫪毐,说他不是太监,说他与太后私通,还生了两个孩子,且与太后谋划,将来让他俩的孩子继承王位。
岂有此理!这还了得!
于是,即将亲政的嬴政下令彻查此事,嫪毐无奈之下,只得造反。然而,嫪毐并没有掌握兵权,手中能用之人不多,势单力孤之下,造反轻易地被平定,嫪毐身首异处。
很快,嬴政就查清楚了一件事:嫪毐是吕不韦介绍给太后的,顺带着估计也把当年吕不韦和太后的私通的事情查清楚了,于是嬴政免了吕不韦相国一职,让吕不韦去封地就国。后来,嬴政仍不放心吕不韦,又把吕不韦及其家人前往蜀地。吕不韦在惊恐之下,饮鸩自杀。
以上就是《史记》中吕不韦之死的过程及原因。
《寻秦记》中的嫪毐与太后
然而,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吕不韦真的仅仅是因为被嫪毐牵连而死的吗?请看接下来的分析。
据《史记》记载,嫪毐造反被杀一事,发生在秦始皇九年四月,而免去吕不韦相国一职则发生在秦始皇十年十月,这其中隔了一年半的时间!请问,如果吕不韦是因为受了嫪毐的牵连,嬴政会等一年半以后才对吕不韦动手吗?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另外,据《史记·索引》记载,嫪姓出自邯郸,太后也是邯郸人,认为太后早年在邯郸之时,就已经与嫪毐认识。换句话说,嫪毐很可能不是是由吕不韦介绍给太后的,既然这样,吕不韦何罪只有?
同时,关于嫪毐被告发一事,其实也很有意思。需知,嫪毐虽然以太监的身份居住在宫中,但他和太后生了两个儿子,虽然他们曾迁居于离宫雍城,但这种事情是瞒不过去的。换句话说,嬴政其实早就知道嫪毐与太后私通。那么,他为什么装作不知呢?为什么他马上就要亲政了,就有人跳出来告发嫪毐呢?
因此,告发嫪毐一事,很可能是嬴政在背后指使的,否则不会这么巧。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指使人告发嫪毐?而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呢?这就与秦国当时微妙的政局有莫大的关系了。
《史记》中说道,吕不韦有家僮万人,门客三千人,势力很大。其实嫪毐也了不得,《史记》中云“嫪毐家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又云“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
可见,嫪毐在秦国的势力也非常大,且后面有太后的支持,俨然与吕不韦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吕不韦和嫪毐之间相互制衡
众所周知,古代政治,最讲究平衡朝局。秦始皇登基之时,只有十三岁,未到亲政的年龄,只能“委国事于大臣”,所谓的大臣就是吕不韦。当时吕不韦权倾朝野,长此以往,必然对少年嬴政形成威胁。
对此,嬴政与太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干着急也没用啊,怎么办?聪明的做法是,培养一股势力,让这股势力去制约吕不韦,形成一个平衡的朝局,这样对嬴政有利。培植谁呢?嬴政孤儿寡母的,在秦国的根并不深,于是乎,只能培养从赵国过来的亲信,这个人就是嫪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嬴政虽然早就知道嫪毐与太后有私通,但却一直隐忍不发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太后为什么会以“嫪毐与她的孩子继承王位”为诱饵来笼络嫪毐。
此后,在嬴政的默认及太后的培植下,嫪毐的势力很快强大起来,对吕不韦形成了制约。这种制约,让嫪毐和吕不韦都感受到对方的威胁,两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秦国朝堂在这种平衡的局面下,稳稳当当的度过了几年,直到秦始皇亲政。
既然秦始皇要亲政了,就要收回大臣手中的权力,削弱大臣的势力。怎么削弱呢?毫无理由的打压是不行的,这样会给人口舌,在舆论上处于下风,不是高明的手段。于是,秦始皇决定先拿嫪毐动手,让人告发嫪毐不就行了吗?告发后,很容易查实真相,这样嫪毐只有死路一条。
嫪毐不会等死,他必然造反,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嫪毐的势力连根拔起,从后来的局势发展看,的确是这样的结果。对嫪毐的处置时机可以看出,嬴政确实是一个很有手段的政治家。
秦始皇很有政治手腕
嫪毐被搞定了,顺带着把太后软禁了。过了不久,嬴政又把母亲放了出来,接回了咸阳。接回了母亲之后,嬴政立马就免了吕不韦的相,让他去封地就国。显然,母亲的回归,使得赵国在秦国为官的人自然支持嬴政,这让嬴政的势力更强大,如此一来,他对付吕不韦也就不用顾忌了。
因此,嬴政很快就搞定了吕不韦。如果这时吕不韦低调一点,或许还有活命的可能。然而,在吕不韦去封地的路上,“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他的高调让嬴政感受到了威胁,旋即又把吕不韦及其家人从封地河南迁到了蜀地。吕不韦知道嬴政终究不会放过自己,惊恐之下,就饮鸩自杀了。
分析吕不韦的死因,从根本上看,在于他是秦始皇亲政后必须扫除的障碍,并非是受了嫪毐的牵连。与吕不韦一样,嫪毐之死,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吕不韦的死比嫪毐还要复杂。吕不韦担任秦国相国时,曾经召集一批文人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吕氏春秋》,书中有一句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而彼时的秦国,正在往帝王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吕不韦写这本书,显然是反对嬴政的。
政见不同,恐怕是吕不韦之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吕氏春秋》中与秦国当时国策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对此,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十批判书》中分析道:
读《吕氏春秋》,你可以发现它的每一篇每一节差不多都和秦国的政治相反对,尤其和秦始皇后来的政见与作风简直是在作正面的冲突。秦始皇才是吕不韦的死对头,秦始皇除掉吕不韦可以说是理所当然,而亦势所必然。
是呀,秦始皇怎么会放过一个势力如此之大,又反对自己的人呢?可见,秦始皇亲政后,吕不韦其实已经是非死不可了。
——END——
标签: 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