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众期待的《大秦赋》正式上线,剧中场景、道具之精致,让观众赞叹不已,由段奕宏饰演的商人吕不韦,更是给人印象格外深刻。吕不韦不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在颇有远见的政治投机者。在剧中,吕不韦在协助嬴异人(秦始皇之父)逃离赵国的过程中,被嬴傒(秦始皇之伯父)派人追杀,一支箭射中吕不韦,吕不韦拔箭一看,揭露了秦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先介绍一下故事背景:早在秦昭襄王(秦始皇之曾祖父)时期,秦国和赵国短暂议和,赵国要求秦国派一名公子到赵国为人质。因当时的太子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有20多个儿子,嬴异人不受父亲安国君的宠爱,因此被派往赵国为质。后来,长平之战爆发,秦赵两国关系恶化,嬴异人作为秦昭襄王之孙,在赵国备受赵国人冷眼,生活一度十分窘迫。这时,一位“贵人”出现了,他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长期往返于咸阳和邯郸之间,对秦赵两国的政局十分熟稔。吕不韦考虑一番后,最终决定来一场大“投资”,吕不韦做了三件事:
第一,出重金资助嬴异人。
第二,把心爱的姬妾赵姬送给嬴异人,赵姬后来给嬴异人生了一个儿子,此人就是秦始皇嬴政。
第三,当时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妻子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到咸阳贿赂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游说华阳夫人认嬴异人为养子。如此一来,嬴异人就能以太子“嫡子”的身份,将来继承秦国国君之位。
吕不韦的如意算盘打得响,然而,没等华阳夫人答应,长平之战就结束了,赵国大败,秦将王龁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大怒,要杀嬴异人。关键时刻,吕不韦用重金贿赂城门守将,带着嬴异人逃出赵国,直奔秦国。而赵姬和年幼的嬴政却被遗弃在赵国。
得知嬴异人已逃,赵国派人一路追赶,好在嬴异人运气极佳,半路上遇到了秦军,侥幸逃脱。然而,在回到咸阳之前,嬴异人的哥哥嬴傒得知弟弟要回来,怕弟弟夺嫡,便派人在半路上追杀弟弟。好在吕不韦的众多门客拼死护住了吕不韦和嬴异人。不幸的是,吕不韦却中了一箭;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箭射在了吕不韦的钱袋子上,没有伤到吕不韦。
吕不韦之前并不知道是谁在刺杀自己,他拔箭一看,大吃一惊:因为这支箭竟然是秦国的箭。也就是说,不仅赵国想要嬴异人的命,就连秦国内部也有人要杀嬴异人。
在冷兵器时代,弓弩是杀伤力较强的远距离兵器,当时七国混战,弓箭大同小异,吕不韦为何认定这支箭是秦国的箭呢?用吕不韦的话说:
“只有秦箭统一了大小和重量,其箭羽、箭杆、箭簇都是统一大小,并且相互可以拆卸,若三者损其一,只需要再配一个零件,就能继续使用。”
其实,这并非编剧杜撰,在历史上,秦国的兵器,的确领先其他六国,吕不韦的上述论断,也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原因。
公元1974年,陕西省骊山秦始皇兵马俑中挖出约4万件秦国兵器,其中包括戟、矛、戈、盾、箭、剑、弩等,后来,专家在分析这些兵器时,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戟、矛、箭等秦兵常用的兵器几乎都是可以拆卸的,例如,秦国的戟分为鐏(尾部利器)、柄(长杆)、横枝(镰)、刺(矛)四部分,每一部分的连接处,几乎都是统一规格,相互拆卸和安装都十分方便。
戟,属于长柄兵器,兵马俑中的秦戟长达6.3公尺(即6.3米),在战场上虽然有优势,但也最先遭到敌军的破坏。一番鏖战先来,其他六国的戟如果遭到破坏,只能重新换一把新的,秦国却只用换其中的“配件”即可。
也就是说,秦国把戟、箭、矛、戈等兵器的零件规格经过“标准化”改良后,不仅节省了制造兵器的人工成本,更节省了原材料(特别是青铜器)的冶炼成本,这就是秦国的强大之处。
秦国不仅在同一个兵器中有“标准化”的概念,在不同兵器中也可以相互“支援”。例如,戈和矛在战场上作用相似,秦国的戈、矛的长柄其实也是通用的,有专家测算过,戈、矛的长柄可以互换,而且误差极小,这种精细化操作,让后人难以想象。
不仅如此,秦国还在每一个兵器中刻上特殊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每一位工匠的名字。也就是说,若某个兵器在战场上出现了质量问题,打造这个兵器的工匠可能会受到连带责任,这个举动保证了兵器的质量。放眼世界,秦国这种“实名责任制”可以说领先了一个时代。
兵器只是秦国领先六国的一个缩影,但只从兵器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秦国的强大,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几代人的精耕细作的结果。《大秦赋》从各个细节方面给我们展现了2000多年前一个悠久而强大的文明,值得一赞!
标签: 吕不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