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吕不韦,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商人,通过扶持异人最后成为了秦国丞相。以一己之力改变秦国历史,令人惊叹,甚至还有人认为他就是秦始皇的生父。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善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吕不韦到底是死于智商太高,还是情商太低。
秦始皇
吕不韦的发迹,起源于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质子异人。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他看到异人之后,认为奇货可居。然后“梭哈”投资异人,通过一系列高智商的操作,让异人回国当上太子。
在异人回国前,吕不韦第二次发挥了他的高智商——移花接木,把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秦昭襄王在位56年,仅次于康熙帝和乾隆帝。但是秦孝文王和庄襄王却没有继承长寿基因,分别当了3天和3年秦王,就相继驾崩。赵政年仅十三岁就继位,称吕不韦为“仲父”。
异人
赵姬当上太后,可能是年轻守寡,不甘寂寞,于是经常缠着吕不韦。此时吕不韦已经是丞相,私通太后,这个罪责他担待不起。于是他第三次发挥了他的高智商:略施小计把身体强壮的嫪毐带进宫献给太后,太后对嫪毐也很满意。吕不韦可能沾沾自喜,觉得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自己得以脱身,也不得罪太后。
嫪毐
聪明反被聪明误。吕不韦没有想到嫪毐得宠后,变得骄横擅权,惹得文武百官怨声载道;他也没有想到,嫪毐会和太后生下两个儿子,让秦王无地自容。
果然,嫪毐为了避免事情败露,发动政变,失败被杀。秦始皇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皆被下令扑杀。太后打入冷宫,吕不韦受到牵连,罢免相位。
吕不韦和赵政
我们看看吕不韦的一生:
一、出众的经商头脑。吕不韦是战国著名的商人,投资异人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在整个过程中,吕不韦作为没有社会地位的商人,唯一的敲门砖就是金钱。每一次都要花重金打通道路。“千金入秦”,放到现在就是亿万身家了。资本的丰富说明他在商业方面非常有出众的头脑。
二、独到的投资眼光。一个被秦国抛弃、赵国囚禁的王孙,应该说是一支“垃圾股“,所有人都不看好。可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而且预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在位时间不长,能够看到这个商机,说明吕不韦具有高于普通商人的眼光。
三、胆识过人。在分析完这项投资的成本和利润,并且对可行性评估之后,吕不韦不是简单的“低仓”或者“半仓”入市,而是全仓买入。倾其所有投在异人身上。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投。成功了,名利双收。失败了,倾家荡产。这说明吕不韦胆识过人。
四、超高的智商。如何让一支垃圾股变成龙头股,没有任何政治外交经验的吕不韦,采取了迂回政策,步步为营。双管齐下说服华阳夫人,不慌不忙,思路清晰。
五、政治、文化方面都有建树。当上秦国丞相之后,救灾、平叛、御外,政治上颇有建树,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后着手编撰战国末期杂家巨著《吕氏春秋》,以文传千代。
吕不韦和赵姬
这样一个除了出身地位比较低下,各个方面几乎比较完美的高智商商人,任秦国丞相长达12年之久,未逢敌手。但是在秦王赵政的身世和嫪毐事件上,犯了糊涂。
秦始皇是否为吕不韦之子,尚有争议。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纠结。我们从两个人的两个角度来分析:
1、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吕不韦的儿子。假设始皇帝内心认为自己是吕不韦的儿子,站在他的角度会怎么考虑?作为国君,要维护自己的血缘正统,他不可能公开认吕不韦。称吕不韦为“仲父”,已经是最高规格了。
吕不韦
2、秦始皇认为自己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如果这样,赵政从小就被“两个爸爸”的流言蜚语困扰,长大了一定要宣示正统,清除干扰,以正视听。正愁找不到机会,吕不韦向太后进献假太监当男宠,这件事做的不漂亮,反而给自己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只这一件,天大的功劳都不足以抵消其罪过。从这件事上看,高智商过头,就是低情商。
站在吕不韦的角度来考虑:
1、吕不韦认为秦始皇是自己的儿子。“延续香火”的观念至今仍存在中国人脑中,古人更甚。子不能随父姓,且不能相认,这对吕不韦是一个巨大的痛苦。既然不可能相认,聪明人的做法,应该就是面对现实,为“儿子”消除不利的舆论影响,“划清界限”,让他有更好的发展。
2、吕不韦认为秦始皇不是自己的儿子。如果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商人,做到一国丞相,应该心满意足。作为臣子,就要照顾君主的心理感受,不能让君王陷入跟自己有关的流言蜚语之中。干涉王室内务,更是臣子的大忌,不可能有好下场。
秦王赵政
不论站在谁的角度,第一种情况,吕不韦情商高的话,应该要理解“儿子”赵政的苦衷。第二种情况下,更要情商高一点,不能给皇帝难受,这是在自掘坟墓。
高智商的人,情商往往有缺陷。
清朝著名摄政王多尔衮和名臣鳌拜,都是情商低,无视小皇帝的存在,骄横跋扈,挑战皇权,最后下场悲惨。吕不韦虽无逆心,但是在这方面也不高明,没有照顾到“小皇帝”的感受,更没有思考将来小皇帝成年以后自己的处境,结局可想而知。
无欲则刚,关心则乱。吕不韦的情商,应该不止于此。
嫪毐政变失败后,吕不韦只是被贬,秦始皇并没有下令杀他,在洛阳还有十万食邑,这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回到洛阳之后,吕不韦没有夹起尾巴做人。养门客千人,著书立说。六国不断的派人来请他出去做官,吕不韦对此非常得意,幻想以此来吸引秦始皇的注意,重回朝廷。这又是情商低下的操作:身为戴罪之身,还和他国眉来眼去,会让秦王对他的忠诚产生怀疑。再者如果吕不韦真的到六国家当上高官,那岂不是打秦始皇的脸?
于是秦始皇给了吕不韦“黄牌警告”:“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然后把吕不韦贬到巴蜀。知道回朝无望后,吕不韦倒是情商过剩,直接饮鸩自尽。
有人说,这是聪明的做法,秦始皇早晚要杀他。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秦始皇从小颠沛流离,深知政治上的丛林法则,所以长大后性格凶残,对两个同母异父的无辜弟弟,下手都毫不心软。如果秦始皇真想要吕不韦死,以他的乾纲独断,如果对吕不韦怀恨在心,还需要先贬再骂,再贬再杀么?
一连串致命的失误,造成了吕不韦的悲惨结局。
如果吕不韦情商再高一点,或是一心辅助秦王,或是主动功成身退,也许自己的结局,会好看很多。
标签: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