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鉴》自序

滴答历史 176 0

《山海经.鉴》自序

  自 序

  “一个人,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能忘本,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知原达始,返本归根;或返本报始,寻根问祖,落叶归根。”

  ——王大有

  本书创作之初,原计划请先师王大有先生为此书作序,但在作品未完成之际,家师便已驾鹤西去,所以只能自己操笔,面对着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以螳臂之力,力求借此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山海经》这部书自从秦汉之际面世以来,由于不是出自宗师之手,且又来历不明而饱受非议!再加上百家的看不懂,而一再地被历朝历代文人大儒视为异端,甚至打压!即便是有喜爱者,也不过是以神仙道法之术,迎合世俗好奇之心,而将之演绎成神话。两千年风云过后,令古代宗师大儒们完全没想到的是:就是这部在他们眼中看似荒诞的《山海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群经之首,其学术价值,远远在《周易》之上。

  历史总有定数。正是由于百家的看不懂,才使得《山海经》这部经典,没有遭受灭顶之灾,而以一部志怪之书的姿态,基本完整地保留到现在。这使得我们在五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洞察到上古伏羲及其子孙们的鲜活形象。

  说起经典,现代人所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一些被儒家供奉于庙堂之上,瞻仰于鼻息之间的雅言经书。而对于流传在民间的巫术之书、志怪之书、风水之书、诡诈之书、灵符咒语,以及《山海经》之类,不屑于顾,殊不知这些书与经书一样,也都自成体系,是华夏上古典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燧人氏开天道,弇兹氏作绳文,图书便已分为经书与纬书。具体地说:孔孟之道所传全部是经书;而巫术之书、志怪之书、风水之书、诡诈之书、灵文咒语,以及《山海经》之类便是纬书。经书与纬书,一左一右,珠联璧合,构成上古华夏的整个知识体系。所谓某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无非是说这个人已经贯通了经书与纬书,博学古今,可以纵横捭阖于天下!

  现今我们中国的读者,所阅读的古代文献,根本不全面,至少缺失了一半以上古代知识。此话一出,自然会有一片反对之声!但事实就是事实,反对也好,默认也罢,全然阻挡不了,华夏历史即将翻开她那曾经辉煌灿烂的一页!

  宇宙有经纬,天地有经纬,道路有经纬,庙堂有经纬,人心有经纬,蜘网有经纬……,世间万物都被经纬所包围。无经纬不成物,无经纬不成器。古人织布,先定经线,以此依托,再穿纬线,织成布匹,正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由此而来,在古代中国,文献分类,出现经纬之说,自然而然,且又顺理成章。

  所谓“经书”,就是正言正统,是以孔孟为首的儒家雅言,兼有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方技家,是治国修身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读者所能阅读到的。

  “经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处世原则,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和国家意志。因此古代凡是以“经”命名的书籍,都相当了得。如群经之首的《易经》;儒家的《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经》;还有道家的《道德经》;墨家的《墨经》…… ,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王朝首选的教材,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大学问,但其缺憾是各自独立,都是一家之言。

  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很多学者将其归结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周天子无德摄诸侯,才出现社会动荡,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而导致的文化繁荣现象。其实,并不尽然!诸子百家的出现,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在于私学的兴起。私学因何兴起?在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两千多年由少典氏一家把控文化的局面,致使原本属于少典氏贵族所垄断的华夏文化,向社会下层扩散,导致人人想登上政治舞台,争锋天下。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方技家,这些治国修身理论体系从何而来?是这些学术宗师自创的理论体系吗?当然不是。诸子百家的出现,诚然有其时代背景,但是它与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关系更大!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周朝时期的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之前,因嫡长子姬寿早亡,便改立姬猛为太子,但是周景王又宠爱另一个儿子王子朝,因此在立储问题上十分含糊。等到周景王去世以后,王子朝与姬猛(悼王)、姬匄(敬王)二兄弟争权,失败之后带领召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携带着周朝全部重要典籍出宫,逃到楚国。后来周敬王(姬匄)派人前往楚国暗杀了王子朝,追索周室典籍未果。随着王子朝被杀,这批代表华夏文明的周王室典籍全部消失在楚国。此后诸子百家突然兴起,这与周室典籍的外传不无关系。

  王子朝被刺之后,少典氏史官老聃见所管理的典籍散失,已经无事可做,便骑着青牛,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径出函谷关,直奔昆仑虚西去。“王子朝之乱”是华夏历史的一场文化大劫难,致使周王室典籍流失殆尽。这批外流的文献当中,就有《山海经》。

  百家争鸣开始,各派宗师根据自己所得到周朝散失的典籍,推陈出新,著书立说:孔子得《尚书》、《诗经》成儒家;墨子得机械制造之书成墨家;韩非得上古法典而成法家;鬼谷子得谋略之书成纵横家;屈原得《山海经》而写《天问》;老子不得而抱憾终生,抛下五千言成道家。说白了: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不过就是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被众家分食的结果。

  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民间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但也造成华夏文化的断层。原本是同室而读的经书与纬书,就在这个时代开始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经受着不同的遭遇!

  诸子百家争鸣,轰轰烈烈,把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进行了一次民间翻版。后来随着汉朝的建立,儒家把控了政坛,儒家的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便自然成为了雅言正统,是为“经书”。

  在众多的“经书”中,竟然有那么一本十分扎眼,满篇怪兽,满纸谜题的书籍,也混入“经书”行列,被刘秀命名为《山海经》。在作者看来:《山海经》其言不雅驯,通篇鬼怪神兽,称其“经书”,实在有悖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的初衷!按《山海经》之文风、用语、及所叙述的内容,这部书分明是“纬书”。

  什么是“纬书”?简而言之,就是被儒家精选以后剩下的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或叫“逸周书”。因为这些书籍的语言文字,不符合儒家雅言,便在汉朝时代,只能附会在“经书”之后,自成一体。这些书由于丧失了传承有序的解读,基本都是我们现代读者所无法读懂的书籍。

  纬书究竟有多少呢?据《后汉书》李贤注:“河洛五九,六艺四九。”所谓“河洛”,就是指河图、洛书。纬书中关于河图的篇目有9篇,洛书的篇目有6篇,再加上从伏羲到孔子演绎的有30篇,共45篇,是为“河洛五九”;“六艺”就是附会在《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上的纬书,如《诗纬》《书纬》《礼纬》《易纬》《乐纬》《春秋纬》,“六艺四九”共有纬书有36篇。“河洛”与“六艺”合计共有纬书81篇。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根据《后汉书》李贤所言,可见“纬书”的总量,要远远超过儒家的“经书”了。

  “纬书”记载着上古华夏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生活知识、星象历法、礼制法度、易学经典、民俗巫术、谶纬之言,囊括了除“经书”以外的所有上古文献知识。由于“纬书”语言杂驳,立意天地鬼神,因此古往今来很难被儒家学者接受。

  “纬书”记载的事件诡异,就连书名都很玄幻,比如《易纬》篇中: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稽览图、辩终备、通卦验、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坤灵图、中孚传……,这些篇目含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并且“纬书”中大量引用了《山海经》内容。若《山海经》不是“纬书”,“纬书”为何如此重视《山海经》而大加引用?

  确切地说:《山海经》应该称作《山海纬》,它不属于儒家经书系列,而属于华夏纬书系列,《山海纬》记载着上古华夏先民总结出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

  那么《山海经》中,究竟包含了多少华夏知识体系呢?据作者多年研究,可以确定下来的《山海经》知识体系有:古天文、古地理、古图腾、古历史、古易学、古巫术、古语言、古文字、古医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古矿物学、古气候学、古星象学……,可以称之为“华夏上古百科全书”。凡是官府所刊录的,抑或是所民间流传的,无一事不记载,无一物不涉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考古视角在不断地扩展。近年围绕着上古昆仑山(今冈仁波齐峰)出土了大量《山海经》记载的文物:比如殷商甲骨文龟板上的《山海经》四方风神;《清华简·保训》上的《山海经》河伯仆牛;成都三星堆出土的《山海经》青铜扶桑树;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大量《山海经》华夏帝王印章;恒河流域出土的《山海经》建木太阳神树;哈拉帕出土的《山海经》共工台;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夏朝均台……,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物为《山海经》作证:华夏历史并非虚构,华夏历史也并非蛮荒,只是我们近代的历史学家,太小看我们自己的祖先,错误地套用了西方历史模式,才致使数万年的华夏文明轰然倒塌,471年的夏朝渺无踪迹!

  作者最初也没有想过研究《山海经》,是由于想破译出土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必须要研究上古典籍,所以才锁定《山海经》与印度河文明的密切关系。最终发现:《山海经》竟然是印度河出土印章的产品说明书。很多出土于印度河文明的印章画面,其文字版就记载在《山海经》之上。在此基础之上,作者破译了140个哈拉帕印章文字,分别刊载于2018年出版的学术著作《遗失的华夏·哈拉帕》,以及2019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左祖右社与阳城》两部书上。受此启发,作者又回过头来研究中国上古星象、图腾、语言、易学、地理,反推《山海经》,竟然与这些华夏文化理论体系严丝合缝,无有差池!加之近期读者们对《山海经》探索热情的极度高涨,问道者不计其数,本人也疲于作答。于是在读者们的鼓动下,于2020年春节正式起笔,斗胆注释《山海经》。说是注释,不过是在连缀而已,毕竟作者苦读《山海经》近30年,很多书中情节已经了然在胸,加之这些年在网络上发表了很多帖子,以及出版了几部书,索性文字、图片等资料并不匮乏,所需工作,不过是按照《山海经》一书的纲目,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而已。

  为了使读者更加容易地走进《山海经》的那个时代历史,作者一反古人注书之常态,在译注《经本》原文之前,首先为《山海经》撰写了《传本》,将《山海经》一书所涉及的古天文、古地理、古图腾、古历史、古易学、古巫术、古语言、古文字、古医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古矿物学、古气候学、古星象学……,这些理论体系,先以故事的形式,悄然地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山海经》之前,就对这部书所记载的历史时代背景,人文风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于《山海经》原文《经本》的处理,作者首先对原文三万一千字予以注音。由于在《山海经》陆续成书的1500年间,语言文字几经改变与转换,造成现代人很难读懂《山海经》,特别是在东汉学者许慎的“六书理论”影响之下,现代人企图以象形、会意、形声的手段去解读《山海经》,便越解越奇,越解越神,以致于在当代学者袁珂的助推下,使《山海经》彻底脱离了历史典籍的轨道,成为神话。

  作者研究《山海经》多年,深知上古最初文字是表音的,并不是表意。而《山海经》成书的时代,正是文字表音时代。

  《山海经》是一部特别注重表音的典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山海经》在使用文字方面,极其随意,只要文字发音相同,皆可以互换使用。如果我们仍旧生搬硬套六书理论,去用象形、会意、形声的方法读《山海经》,死挖文字,不管读音,那么就会造成,本是记载同一件事情的文字,哪怕存在很小差异的字或词组,所说的事情就不是同一回事了,这样就彻底脱离了《山海经》产生的那个文字表音年代。

  比如《大荒南经》说:“有人名曰张弘(cháng gōng),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弘(cháng gōng)之国,食鱼,使四鸟。”“张弘”的字根是“长厷”,按上古字根读作cháng gōng ,而不能读作zhāng hóng 。而“张弘”这个国家还出现在《穆天子传·卷二》:“天子乃封长肱(cháng gōng)于黑水之西河,是惟昆仑鸿鹭之上,以为周室主。是曰留胥之邦。”《海外南经》又把“张弘”叫作“长臂”,《海外南经》说:“长臂(cháng bì)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

  看看《大荒南经》中的张弘(cháng gōng)国,再看看《海外南经》中的长臂(cháng bì)国,两个族徽上的画面,全都是有人在海上捕鱼。这说明它们是分别记载于不同章节上的同一个国家。如果按现代汉语,把“张弘”读作“章红”,那么我们就永远也不会知道:“张弘国”、“长肱国”、“长臂国”本就是同一个国家了。

  本次《山海经》注音工作,坚持以下几个标准:

  一、采用郭璞注音;二、使用甲骨文出土文献校音;三、使用哈拉帕印章文字校音;四、使用夏三音文字理论校音;五、使用古文字的字根注音;六、凡是采取以上几种方法,仍不能确定的文字古音,暂时使用《现代汉语字典》通行的读音注音。

  注音的同时,作者还替换掉了一些古繁今简的异体字,比如“枏”字,替换为“楠”;“柤”字,替换为“楂”,“櫾”字,替换为“柚”,这样即使不用作者解读,读者也可以轻松地阅读原文。

  对于《山海经》原文《经本》的注释,作者首先摒弃郭璞的道教思想。因为道教是在汉朝时代才趋于成熟的,它晚出于《山海经》,道教只是上古华夏文化的一个余脉分支,它如何能以偏概全,以今释古呢?《山海经》是萨满巫师观象授时,天人合一,例行巫治的时代。原始的萨满道家思想是积极的,圣人以天地为师,取法天地,例行天道,以天道治国;而汉朝以后的道教时代,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教的思想是消极的,听其自然,以不激化矛盾为手段,其实君主心中清楚地知道:矛盾存在已久!

  其次,对于《山海经》原文《经本》的注释,作者排除袁珂的神话论。《山海经》是不是神话,将其与《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一比便知。《山海经》原文并没有玄乎其神的章节,倒是古今名家大儒,生拉硬扯上了一些道教神话!这完全违背了《山海经》原文的立意。此次注释,作者以纯粹历史主义的观点,结合上古天人合一的天道思想,综合上古昆仑地极、蛇鸟图腾、帝系沿袭、易学演变、巫术巫言、文字解密、星官对位、出土文物,佐证以上古医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气候学、地理学……,剥丝抽茧,为读者逐渐还原出来一个真实的华夏历史面貌!

  凡是在《遗失的华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与阳城》书中,所详细讲解过的《山海经》理论体系,本书全部一代而过,以便缩小本书篇幅。读者要究其详尽,请参阅《遗失的华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与阳城》两部书。

  《山海经》篇幅宏大,涉猎广泛,横向八卦九宫分天地,纵向三皇五帝到商初,岂是我区区一篇序文可以尽言!还是请读者跟随亚布的文字,走进《山海经》,走进华夏祖先光辉的历史时代!

  亚 布

  2020年7月22日

  作者作品展示

《山海经.鉴》自序

标签: 燧人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