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浅述

滴答历史 143 0

  原本的文章里面说过,我只管述说,证明只在蒙学引用出现。

       古代历史在已有学界似乎只追溯到夏朝,也有相关考究

       而在我们的历史中,以古为名的历史没有那么短。

  最初有四个‘古’阶段

        分别为

                有巢氏为代表的元古

                燧人氏为代表的遂古,也是人皇所在时代

                包犠氏为代表的太古,也是天皇所在时代

                神农氏为代表的盘古,也是地皇所在时代

  封禅的七十二君时期 整整持续有2160年左右

                 而后进入有熊氏为代表的黄帝时期,开始五帝时代

                 在五帝之一的黄帝之外。按照时代先后分别是:

                 高阳氏的帝颛顼

                 高辛氏的帝喾

                 陶唐氏的帝尧(阴阳家三圣之一)

                 有虞氏的帝舜

  而后按照夏代-殷商-西周-东周-秦代...不断发展推进

           盘古时期的全球迁徙探索,为《山海经》奠定了丰富的文献基础。由于七十二王的封禅,先民累世定居一地,千年经验累积,对于当地气候非常熟悉,不再需要天文研究,只需要注意当地生物规律,安排农业生产。物候学在这个时期得到跨越式发展,物候时代就此开启。物候时代的特征是对于气象和医学,人体研究的突飞猛进,也是很多中国古医学的源头时代。因为七十二王的封禅延承自神农氏,而神农氏族又主导很多相关研究,往往名归于神农氏之成果。

           以五帝之一的有熊氏,因探索求道(黄道 赤道 白道以及诸星轨),再度使得古代天文学飞速发展。五星和生克运算理念,也是在这个时代出现。在寻找宇宙中心的第二次全球大探索过程中,半坡氏族也是跟随当时规划,移动到美洲地带。虽然现今美国考古有在亚利桑那州出土过,与半坡遗址相同符号的彩陶,依据当时规划推算,于德克萨斯州的地下,应该也有与半坡氏族类似的遗址存在。‘昆仑’为天文观测台之称,在这个探索过程,出现很多比如昆仑旧所(墟)之称的慕士山,越南南端也有‘昆仑岛’等待 

           如果说盘古时期是盖天说演变到浑天说的阶段,那么黄帝时期开启的是浑天说到宣夜说的演变,从而形成古天文演变的脉络。而自包犠氏时期,便以卦为符,记录和阐述时空细节的概念。

            随着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考古挖掘,与传承互相佐证,外界虽依旧封锁于过往历史经验带来的误区,困境于谜团,但是很多答案已经昭然若揭。

           《周礼 外史》记“外史《周礼·春官宗伯》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尚书序》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古代典籍,本由各类史官保存,结果遭遇了孔子的‘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因与政见相违,故而删书易史,所以秦汉以来,历代学者难以还原古代的一些成果。从有巢到黄帝以来的历史和技术成果,因儒家引发的政祸,几乎一扫而空。先圣邹衍,艰难中窥得真相,以《大圣》十三万言,集先民之成果,述天地人事诸理,后也因秦代政祸也遭遇劫难,简为图式,传于心授,自此而隐,部分残留于民俗。先贤杨雄曾以‘遂欲流唐漂虞。滌殷蕩周。除仲尼之篇籍。自勤功業。改制度軌量’(劇秦美新)讽秦之政祸。《庄子》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的寓言,大多数是古代重要文献的遗留,若不知其义,便是会沦落到错讹之中

            至于易学演革,将在后面文章中适当叙述。

            古易与今天的易是两个体系,甚至可以划分为两个学科。

             易源演革之心传曾言:

       上下四方分八卦,十二循律定三爻

             河图趋义演八法,洛书统理定华夷

          卦的符号有形成的源头,而最初河洛模型,也是很复杂的图式,很多易学模型,是对历史的记录与编译,就藏在一些现代看似寓言之中。

标签: 燧人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