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尔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尔基的故事》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高尔基成功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
高尔基成功的故事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高尔基的故事的名人故事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高尔基人物生平
经历
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
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并存。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对文艺使命的理解分不开。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学应象“警钟”一样唤醒和推动人们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表现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凄惨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代表作:《切尔卡什》。
小说《切尔卡什》(1895)生动地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
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5年革命前后(1900——1909)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高尔基由于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
1901-1910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10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06年)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共产党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06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两次革命间(1908——1917)可作为高尔基思想和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1905年革命失败后,此间,高尔基曾因长期侨居意大利,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作品中篇小说《忏悔》(1908),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俄罗斯童话》《海燕之歌》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其中《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以他的自身经历为原型的自传体小说。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年)。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年)。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
标签: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