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沈从文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沈从文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初来北京的这年冬天,沈从文蜷缩在湖南会馆一间没有炉子的小屋里。天寒地冻、弹尽粮绝,可他连一件棉袄都买不起。幸好郁达夫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他的住处。让郁达夫吃惊的是这位青年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正用冻僵的双手伏案写稿。看到这,郁达夫解下自己的围巾替他围上,然后领他去街上吃饭,并把衣兜里剩下的几块钱全部给了他……
然而四年未满,沈从文就因军阀张作霖在北方制造白色恐怖,而随同冯雪峰、丁玲、胡也频等一批青年文人南下,移居上海。三年后他返回北平,经胡适推荐在中国公学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沈从文随同清华、北大师生南迁昆明。1946年,沈从文携带家眷绕道上海回到光复后的北平,至此,他的后半生便留在了北京城。
子冈先生有一篇题为《沈从文在北平》的文章,为我们活生生地勾画出了沈从文在北京的生活。“如果你在北平的庙会或小胡同碰见一位提了网线袋,穿着一身灰色或淡褐色的羊质长衫,身材矮小,一脸书卷气,眯着眼睛在书摊上找旧书或是在找门牌号数,说一口湖南、北平、云南杂糅的普通话,那便是沈从文。你可以告诉他,该去理发店理发啦。”
1933年沈从文发表了一篇文章《文学者的态度》,把南北作家划分为“海派”和“京派”,褒扬“京派”而贬低“海派”,并自居于京派之列,由此引发了一场轰动南北文坛的大争论。正是这篇文章使沈从文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焦点和核心。那个时候谁会想到,沈从文后半生竟会远离文坛、沉寂四十年呢?
1948年,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军队退守城内,两军对峙。一大批文化名流接到国民党通知,限期南下。北大教授、着名作家沈从文也名列其中。但饱经离乱的沈从文毅然决定留下。
1949年3月的一天,沈龙朱看见父亲把手伸到电线的插头上。他在慌乱中拔掉电源,把父亲蹬开。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阻止父亲再次的自杀行为。几天以后沈龙朱上学,“父亲找到一把保险刀片,割手腕的动脉,割脖子上的血管”。在沈家做客的张中和(沈龙朱的表舅)从沈从文所在的房间外走过。他听见房内有呻吟的音,推门的时候门纹丝不动。张中和破窗而入。“父亲已经用小刀将手腕上的动脉、脖子上的血管划破,处于昏迷状态,头上手上的鲜血流得一塌糊涂,样子很吓人。”张中和把沈从文送到了位于德胜门外的安定医院。被医生救活的沈从文以为医院是牢房,大喊着要逃走。
1953年,沈从文接到开明书店通知:其作品因内容已过时,凡已印和未印的作品均代为焚毁。
1978年,因胡乔木的关怀,沈从文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并配了助手。1981年前呕心沥血写出的八开本煌煌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精印出版。胡乔木致函祝贺:“以一人之力,历时十余载,几经艰阻,数易其稿,幸获此鸿篇巨制,实为我国学术界一重大贡献,极为可贺。”
沈从文去世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造成部分瘫痪。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天,香港、台湾以及国外多家媒体均报道了沈从文逝世的消息,而国内只有《文艺报》一家发了50个字的短消息。据说,沈从文的葬礼放的不是哀乐而是他生前最喜爱的音乐——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
一代大师,悄然而去,留给后人无限沉思。沈从文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的作品《边城》、《湘西》等影响了至今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作家。然而他前半生叱咤文坛、威震八方,后半生青灯黄卷任浮沉。
从
标签: 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