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占据中原称帝的耶律德光,为什么很快就被赶走了?

滴答历史 33 0

  耶律德光一度占据中原称帝,为何很快便被赶走?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辽太宗耶律德光堪称一代雄主,在完成塞北统一大业后,将注意力南移,梦想做中原的皇帝。为此,他先是扶持石敬瑭叛变后唐称帝,建立后晋,并占有燕云十六州之地,以此作为进一步南侵的跳板。等到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登基后,耶律德光又利用后晋背叛契丹的良机,先后三度南侵中原,并在会同九年(946年)底灭亡后晋。至此,耶律德光终于实现进占中原的梦想。

  会同 十年(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大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并诏令各地藩帅入朝觐见。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契丹改为辽,改年号为大同。此时的耶律德光,俨然把自己视作中原的新主人,并打算在这里长久待下去。然而由于他此后昏招连连,导致这个愿望很快落空。

  耶律德光灭亡后晋,实现在中原称帝的梦想

  原来,耶律德光当初率军南下时,为了保障行军的速度,并没有携带足够的粮草,只能通过四处劫掠的方式来解决给养难题,令河北各州县的百姓不胜其扰。如果说当初劫掠百姓是无奈之举,那么等到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的皇帝后,就应当本着收拢民心的出发点,改变这种极不得民心的举措。更何况,辽国已占有后晋的府库,粮草供应已不成问题,自然更不应该再动劫掠的心思。

  然而,耶律德光似乎从劫掠当中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迷信武力,认为只要手中有兵有枪,中原藩镇全都向自己称臣,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地方。正因如此,耶律德光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热,便急吼吼地派出辽兵以牧马为名四处劫掠,并美其名曰“打草谷”。虎狼一般的辽兵自恃有皇帝在背后撑腰,便在各地烧杀抢掠,经此浩劫,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范围内,几乎成为一片白地。

  契丹士兵经常劫掠中原百姓

  不仅如此,耶律德光还以“犒军”为名,严令各州县官员搜刮民财,不论贫富贵贱,一律都要献出数目不等的钱帛,唯此才能免于被杀,甚至于连“引狼入室”的大汉奸杜重威都被勒索万缗钱财。通过这种方式劫掠而来的钱财,耶律德光并不分给将士们,而是指定专人运回本土,以供皇室的享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辽军敲骨吸髓式的掠夺,激起中原军民的群起抵抗,各支起义军人数多至数万、少至数千,纷纷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并对汴梁渐成包围之势。与此同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见民心可用,便在晋阳称帝,然后率军南下进逼汴梁,各地藩镇和后晋旧将纷纷起兵响应。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德光自知再无法留居中原,最终决定撤军北返。

  耶律德光遭到中原军民驱逐,被迫北撤

  耶律德光撤出汴梁前,将后晋府库中的财物劫掠一空,然后挟裹着降官、宫女、宦官数千人返回塞北。在回师途中,耶律德光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在攻克相州后,竟然杀光城中的男子,掳走所有的妇女,并以游戏的方式杀死大批婴儿,暴行令人发指(“悉杀城中男子,驱其妇女而北,胡人掷婴孩于空中,举刃接之以为乐。”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

  后汉高祖刘知远

  当辽军行将抵达临城时,耶律德光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己在三方面犯下致命错误:命各州县长官搜刮民财;让辽军“打草谷”劫掠百姓;没有早些遣返前来朝见的节度使回去治理藩镇。总结完毕后,耶律德光懊恼不已,加上旅途劳顿,很快便患上重病,勉强支撑着走到栾城杀胡林时,竟然一命呜呼,终年46岁。此时,距离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才4个月时间。

  由于耶律德光死时正值初夏,除非对遗体进行特殊处理,否则难以顺利地运到千里之外的都城上京。为此,大臣和太医们绞尽脑汁,最终按照牧民们腌制腊肉的办法,将耶律德光的肚皮剖开、摘去内脏,然后用盐腌排除水分,再用火慢慢烘干遗体,最终制成类似于“木乃伊”一样的干尸(“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引文同上)。

  辽军撤退途中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一代雄主耶律德光辛苦恣睢多年,虽然一度实现进占中原称帝的梦想,但由于他迷信武力、倒行逆施,对中原进行敲骨吸髓式掠夺,结果激起各地军民的反抗,没多久便被迫撤军北返,并在死后被制成腊肉,真是莫大的讽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