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后来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在约公元前5000年前,炎黄部落联盟统一黄河流域,形成中华民族雏形的时候,其时新生的父系氏族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脱胎而出,正在茁壮成长,蓬勃立世。
炎黄部落联盟在战胜了以蚩尤为首的东夷部落联盟之后,在炎黄联盟内部,两氏族首领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据记载说,炎帝部族首领榆罔在得胜之后,对内欺压族人,不讲信义,横行霸道,品德败坏;对外掠夺他族,穷兵黩武,征战不已,招致怨恨。就在内外族人的不满与反抗声中,黄帝决定征讨炎帝部落首领——榆罔。
炎黄之争的战场——阪泉,大致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地区。这场战争虽为炎黄联盟内部冲突,但因为这是两个各自包含了千百氏族的庞大部落群体,因此虽在远古人烟稀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动员可观的人数参战。据记载,黄帝动员率领了许多以猛兽为图腾的氏族参战,个个勇猛异常。因此其战况惨烈异常。据记载,战场上双方族众奋力拼杀,血流成河,血水漂起了盾牌。
阪泉之战的发生,表面看来是联盟内部矛盾斗争,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人类社会除旧布新的政治斗争,是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向新生的奴隶制社会过渡中的一次剧烈震荡。炎、黄两个古老氏族比较起来,炎帝氏族在先,大概主要生活在母系氏族时代。当初适应这个时代要求的炎帝氏族,也曾经有过不俗的上乘表现。比如教民刀耕火种,教民制作耒耜,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琴弦,这些均造福人生,造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是平等、均衡、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但也是相对贫乏、无知、野蛮,甚至是无秩序可言的。有记载说,在太古时代,并无君主,老百姓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没有亲戚、兄弟、夫妻、男女的区别;没有上下、长幼的道德;没有进退、揖让的礼节;没有衣服、履带、宫室、蓄积的设备,没有器械、舟车、城郭、险阻的设施。在这种情况下,炎帝部落的继任者不但不能给社会带来秩序,反而引发族内、族外众人的不满与反抗,因此黄帝对他的征伐就显得顺理成章。
黄帝之所以能够兼并炎帝,归根结底是因为黄帝对社会的治理符合了新生的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规律的需求。黄帝首创“九州”体制,使社会管理有序化;黄帝还首创“井田制”,解决了族众在农耕中地界不清引发的矛盾冲突;黄帝在社会的人文治理方面也有所建树,规范了长幼、兄弟、夫妇之间的人际关系,族群、部落之间的相处之道。
总之,在黄帝顺应天时、地利的前提下,原始华夏社会出现了千众人和,万心归一的大一统局面,在氏族融合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已经赫然登上历史舞台,为华夏万代子孙演出的威武雄壮的大剧拉开了序幕。
其实,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都是华夏民族的自称。“炎黄子孙”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 黄帝子孙 "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标签: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