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历史喜欢拾古人牙慧,不经哪个古人说过一句什么话,不管是真是假都当成真理。
比如,有的书中写道炎帝、神农氏为同一个人,他就像拿着“圣旨”一样信以为真,尤其是这种说法是从《汉书律历志》这样的“正史”中出来的,就更加信誓旦旦、有恃无恐了。
但实际上,有大量的资料证据,炎帝、神农氏并不是一个人,他却视而不见。
所以,判断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出发。第一个是判断证明炎帝、神农氏不是同一个人的资料是否可信,第二个是判断《汉书律历志》中“炎帝为神农氏”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以及是否可信。
《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氏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又说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
试问,既然神农氏“世衰”,又如何能“侵陵诸侯”并且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呢?而且,前文说“世衰”两次提到神农氏,后文说征战两次提到炎帝,而没有提及神农氏,可见跟黄帝大战的是炎帝,与神农氏无关。后面又说“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不说代炎帝,亦可证明炎帝、神农氏为两个人。
《易传》曰:“庖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以此可见神农氏在黄帝之前,这一点与《史记》中相吻合。而《左传.昭公十七年》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表明炎帝在黄帝之后,由此可见炎帝跟黄帝也并非同一人。
《封禅书》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这里很明确的指出了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人,而且炎帝在神农氏之后。
那么,如果《汉书》中“炎帝为神农氏”是误传,这个误传又是从何而来呢?
战国以后,阴阳学说盛行,学界开始以五帝配五行,“太昊为木,为春,炎帝为火,为夏,少昊为金,为秋,颛顼为水,为冬,黄帝为土,为中央”,《吕氏春秋》和《月历》都采编了这个说法。但是,此时的五行分配五帝,只是说明五帝各主其德,而不代表五帝的排名先后顺序。
汉宣帝、元帝之后,谶纬之学大盛,而五帝的排序问题也早已混乱不堪,所以刘歆等人就以“五行相生学说”排名,炎帝属火德、黄帝属土德,火生土,所以炎帝就排在了黄帝前面。但这样一来,就与早期神农氏在黄帝前的次序发生了冲突,所以就干脆把黄帝和神农氏揉成一个人,变成了“炎帝神农氏”,刘歆按照“五行相生”的排名才得以自圆其说,而《汉书律历志》也采纳了这个错误的说法。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清·崔述《考信录》三代考信录,卷下,炎帝非神农氏
标签: 炎帝神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