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在古代指什么?

滴答历史 84 0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大学士最早出现在唐代,这一时期先后置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唐代的大学士一般由宰相兼领,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宋代也曾仿唐制,搞过一些大学士称号,同样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明代时,朱元璋怕宰相夺权,不设宰相,但自己政务又忙不过来,便置一些翰林学士到武英殿、华盖殿、文渊阁、东阁中参与政务,称作殿阁大学士或内阁大学士。清代沿用内阁制,置三殿三阁大学士,为正一品,设满、汉头目各一人,相当于宰相,置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满、汉各一名,相当于副宰相。

标签: 唐朝十八大学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