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为什么从周朝开食可以广泛传播?存在就必定合理

滴答历史 98 0

茶叶为什么会得到广泛传播?这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作为酒的替代品从周朝开始就有了禁酒的训令:周公将康叔分封到卫国,卫国多为殷商遗民,出发前,周公对康叔说的话被整理成了《尚书》中的一篇文章《酒诰》,其中关于对饮酒者的惩罚就写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结果,在卫国确实因为饮酒很多人被杀。饮酒误事的事例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这是酒的第一个坏处。另外,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十分有限,又不能将余粮进行有效的保存。遇到灾荒年景,粮食就更加紧缺。一斤酒需要几斤粮食酿造。故而周公不提倡饮酒。饮品是人们所必须的,没有了酒的饮用,茶的需求就应运而生。周朝征伐四方的时候,在巴蜀遇到了茶叶,并且让巴蜀地区连年上贡茶叶来供应王室享用。后来的各个朝代也都屡次颁发关于禁酒的政令。使得茶叶在周以后慢慢发展起来。

茶叶为什么从周朝开食可以广泛传播?存在就必定合理

国外的茶叶饮用习惯也大多始于对酒的禁用。茶叶从17世纪开始进入英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大规模禁酒,并成立了禁酒委员会。刚开始由于禁酒的力度比较温和,反而促使了啤酒的消耗增加。后来大力推广以后,加之茶叶在社会的广泛普及,得以顺利进行。从此茶叶成了英国社会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茶叶作为药用被接纳传说神农时代,先民就发现茶能解毒。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到了唐代,《本草拾遗》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描述得更深入。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茶叶被引入药用,伴随着几千年的医者们,茶叶得以在另外一个世界散发光芒。

茶叶为什么从周朝开食可以广泛传播?存在就必定合理

茶叶和宗教传播自魏晋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佛教禁酒,修心养性的过程中,茶叶伴随着佛事的进行而传播。佛教在唐代发展到一个高峰,茶叶也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朝茶叶的兴盛,是在佛教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据《封氏闻见记》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汉语“修心”或“静虑”的意思。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唯许饮茶。茶叶还是最佳饮料,具有清火、提神、明目、解渴、消疲解乏之效。因此,饮茶是僧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茶文化中,佛的融入是独具特色的亮点。

茶与道教结缘的历史已久,道教把茶看得很贵重。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氏就是最早使用茶者,道教认为神农寻茶的过程就是在竭力寻找长生之药,所以道教徒皆认为“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茶是“草木之仙骨”道教徒之所以饮茶、爱茶、嗜茶,这与道教对人生的追求及生活情趣密切相关。道教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饮茶的高雅脱俗、潇洒自在恰恰满足了道教对生活的需要,所以道教徒喜茶就不言而喻了。

茶叶作为政治筹码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说:天若生此物为我朝控驭外夷之具也。由于茶叶为中国之独有,从宋朝开始跟少数民族的贸易上就有了茶叶的影子,茶马互市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明朝以后,以茶制夷的思想逐渐发展并得到落实,在于西藏,蒙古的外交上面经常能看到茶叶的影子。明朝对于茶叶的改良,至今都有影响。明朝以前,茶叶以团茶为主,明太祖朱元璋受宁王朱权的影响,要求改团茶为散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红茶、绿茶的饮用方式。到了清王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与俄国的外交上面再次用到了茶叶。

恰克图互市的几十年中,茶叶就是绝对的主角,甚至由于关闭互市通道,导致两国差点重开战端。在19世纪英国人将茶叶移植到印度,并大力发展以后,茶叶不在是我天朝独有之物,才渐渐回归到饮用的功能上更多一些。

文化传承自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茶叶的话题突然丰富起来,在品茗过程的:器具,环境,心态、水源、姿势等等都有了具体的要求,文人雅士趋之若鹜。各种关于茶叶的诗歌、散文,著作层出不穷。借着茶叶文化的传承,才让后世可以从茶的艺术作品中窥探更多的历史知识。

茶叶为什么从周朝开食可以广泛传播?存在就必定合理

标签: 清朝和唐朝哪个朝代能吃到玉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