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滴答历史 245 0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家喻户晓,说的是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柴桑,欲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但孙权手下众人大多主张投降曹操。为争取建立孙刘联盟,诸葛亮与孙权手下的主要谋士们进行了一场激烈辩论。

诸葛亮一个人应对以张昭为首的江东众人,但诸葛亮辩才极佳,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在《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按照这个故事,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在鲁肃带领下来到幕下,见到张昭等20多位江东谋士,诸葛亮一一与他们相见,互道姓名。

施礼已毕,张昭首先发问:“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是真的吗?”显然,张昭的这个问话很不友好,哪知诸葛亮回答道:“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这只是我诸葛亮的一个“小目标”,你想挑事、想激,我偏偏正面应对,故意气气你。

张昭继续发问:“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欲席卷荆襄,但现在荆襄已属曹操,下面该怎么办呢?”诸葛亮想,看来这位张先生今天就是故意来找茬的,但他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如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了孙权及众人?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诸葛亮于是回答说:“在我看来,取荆襄其实易如反掌,只是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罢了,所以坚决推辞。刘琮只是一孺子,听信佞言,暗中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如今我主屯兵于江夏,别有良图,其谋略非等闲之辈可知。”骂人不带脏字,诸葛亮一席话不仅回答了张昭的诘问,而且顺手把张昭贬为“等闲之辈”,张昭心里肯定不痛快。

为打击诸葛亮,张昭仍抓住“管乐”不放,继续发难道:“如此一说,倒是与先生言行相违背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相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下齐国70余城。此二人,真乃济世之才。先生在草庐之中,只会笑傲风月,抱膝危坐,既然跟从刘豫州,当为生灵百姓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但依我看,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得到先生之后人皆仰望,希望看到刘豫州复兴汉室,剿灭曹氏。但先生自归刘豫州后,曹兵一出,刘豫州即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为什么刘豫州得先生之后反不如之前了呢?”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这一番话,就历史事实来说有虚有实:“弃新野”是没有的,但“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倒是有,都不是什么“光荣事迹”,一般人听了这番话脸一下子会红起来,但诸葛亮没有。

诸葛亮应声而答:“鹏飞万里,其志岂是群鸟能识?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和药以服,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再用猛药以治,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如果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实在太难了。我主刘豫州之前败于汝南,后寄身刘表,手下兵不满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极重之时,新野是偏僻小县,百姓稀少,粮食缺乏,刘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还谈不上坐守于此。甲兵不具,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火烧博望,使夏侯惇、曹仁之辈心惊胆裂,窃以为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诸葛亮说的“火烧博望”也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一个情节,发生在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后,但根据史书记载看,这一仗与诸葛亮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诸葛亮继续回击张昭说:“至于刘琮降操,刘豫州实在不知情,又不忍乘乱夺同宗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之举!当阳之败,刘豫州见到有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不忍丢弃,所以队伍行进缓慢,只能日行10里,这才被曹兵追上。寡不敌众,胜负乃常事,昔日汉高祖数败于项羽,但垓下一战成功,这都出于韩信的良谋。国家大计,社稷安危,靠的是武力,而不是在这里比口才、诡辩。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一到临机应变,则百无一能,这样的人只能为天下人所笑!”这番话说得更重了,但张昭无法应答,于是舌战结束,诸葛亮大获全胜。

不过,根据史书的记载,上面这段精彩的对话并没有真的发生过。张昭确实反对抗击曹操,属于“投降派”,但他是在孙权面前表达的观点,而没有与诸葛亮就此有过正面交锋。与诸葛亮有过“舌战”的,只有孙权。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诸葛亮一到柴桑就去见了孙权,没有太多客套和试探,诸葛亮直接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拥兵于汉南,都在与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占领荆州,威震四海。根据眼下的局势,我为将军考虑,无外乎两条出路: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下决心;如果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向曹操投降?”

孙权听了有些不爽:“如果真如先生所说,刘备为什么不投降?”看到孙权急了,诸葛亮不慌不忙,一本正经地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尚且能守义不辱。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如果成不了大事,那是命运不济,怎么能干投降敌人的事?”

孙权一听大怒,这不是小瞧人吗?刘备是英雄,我孙权难道不是英雄?孙权道:“我不能举全吴之地,10万之众,反而受制于人。我意已决,不是只有刘豫州能抵挡曹操,刘豫州失败了,还有我!”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个,此时诸葛亮27岁,孙权26岁,别看诸葛亮只比孙权大一岁,但显得老练得多,诸葛亮趁热打铁:“刘豫州虽然败于长坂坡,但手下人马加上关羽统率的水军还有万人之多,刘琦所率的江夏郡人马也不下万人。曹军远道而来,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投降过去的军民又未必心服。将军如果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同心协力,必然能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大悦”,于是定下孙刘结盟以对抗曹操的战略,这是史书记载有关诸葛亮“舌战”的唯一一次。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在柴桑,张昭的确与诸葛亮也有过接触,只是二人的关系并不像大家印象中的那样,一见面就剑拔弩张,而是关系比较融洽,张昭对诸葛亮的印象也非常好。

张昭比诸葛亮大25岁,早已是天下人所共知的名士,在江东的地位也非常显要,应该说,在张昭的眼里诸葛亮还只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而不是自己争辩的对手。

张昭很欣赏诸葛亮的才华,特意把诸葛亮推荐给孙权,希望诸葛亮跳槽到孙吴来。诸葛亮拒绝了这番好意,有朋友不解,诸葛亮解释说:“孙将军算得上是个好领导,然而据我观察,他能重任我,却未必能让我能尽情施展才华,所以还是算了。”

领导信任你,重用你,却未必都能让你尽情发挥,真正顶尖的人才不在乎挣多少,不在乎官多大,在乎的是自我价值是否最大化。诸葛亮没有投曹操,也没有早早地跑到刘表那里谋差事,等了很久才等来刘备,他是不会轻易换主人的。

张昭之所以看中诸葛亮,除诸葛亮过分的才能外,还缘于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诸葛亮十多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徐州刺史部琅琊国,就此与兄长诸葛瑾分手。诸葛瑾为避战乱,之后南下江东,一开始境况不太好,后结识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弘咨很欣赏诸葛瑾,把诸葛瑾推荐给孙权,孙权正在用人之际,诸葛瑾被孙权任命为自己的长史,相当于秘书长,诸葛瑾逐渐成为孙权的重要助手之一。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对手不是张昭,二人的真实关系出人意料

诸葛瑾到江东后与张昭关系逐渐密切,他们的祖籍都在徐州刺史部,也都是从江北南下避难来的,出身和际遇相同,大概更容易交流和理解。张昭的儿子张承还娶了诸葛瑾的女儿,双方结成了“亲家”。

诸葛瑾的这个女儿、也就是诸葛亮的亲侄女,嫁给张承后生下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陆逊的儿子陆抗,一个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和,诸葛氏一族在江东的关系网越织越广。

曹操为什么不把孙策当英雄?孙策自己说出了答案

同是洗雪国耻,为何汉朝用了七十年,唐朝只要三年?

标签: 诸葛亮舌战群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