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滴答历史 204 0

衣赐履按:孔明第四次北伐,再次让我“云里雾里放光彩,早生华发三五条”。相对来说,这一段史料还算丰满,凑出一回内容,问题不大。然而,这些个史料不但矛盾重重,而且有的截然相反,让我产生强烈的骂街冲动。

关于这次北伐的记录,《三国志》、《汉晋春秋》、《晋书》、《魏书》、《魏略》等都有涉及,除《晋书》以外,其他史料基本没有违和感,只《晋书·宣帝纪》的记录,十分突兀,甚至“悖谬”,然而,你要说《晋书》完全失实,似也未必公允。《通鉴》把以上史料,挑三捡四,全都给揉起来了,估计司马光认为揉得已经相当完美、没有破绽了,然而,衣赐履认为,有一个问题,司马大爷无法解释。

我们先看《通鉴》怎么说的,再看《晋书》,最后分析。

《通鉴》记录

公元231年,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身份,主持汉中郡留守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诸葛亮率领各军向曹魏帝国发动了第四次进攻,包围了祁山(甘肃省礼县东北),制造“木牛”运输军用物资。

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衣赐履说:老实说,木牛、流马这两样东西,陈寿言之凿凿,但我们始终不知所以。我不想探讨木牛、流马是车还是船,是独轮还是双轮,是人力的还是机械的……我只知道,用了木牛、流马搞运输,蜀军缺粮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此时,魏国大司马曹真病重,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在长安,统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雍州(陕西省中部及甘肃省南部)刺史郭淮等抵御诸葛亮大军。

三月,大司马曹真去世。

衣赐履说:诸葛此次北伐,可能与曹真病重有关。曹休、曹真先后去世,之后,曹家再没出现什么杰出人物。这回,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交手,诸葛对司马,尚摸不清底数。

司马懿命费曜、戴陵率精兵四千防守上邽(甘肃省天水市),其余的士兵全部出动,向西援救祁山。张郃建议分出部分兵力驻守在雍县(陕西省凤翔县)、郿县(陕西省眉县),司马懿说:

按照将军的说法,大军需分前后。如果前部能够抵挡蜀军,将军的意见当然正确;但如果前部挡不住蜀军,我们却分散了力量,这就是楚国三军所以被英布击溃的原因哪。

衣赐履说:英布叛变项羽,归附刘邦。楚国出兵阻截,分为三军,打算一军败时,其他二军可以支援。结果,英布击溃一军,其他两军随即瓦解。司马懿以此反对张郃分兵的主张。

关于诸葛亮带了多少兵,司马懿带了多少兵,张郃想分多少兵驻扎雍县、郿县,司马懿下命令时,是在长安、雍县、郿县,还是已经到了上邽?我们一概不知。因此,张郃和司马懿的意见,孰对孰错,不好判断。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张郃对司马懿的指挥,并不是十分心服。

关于张郃分兵雍、郿的建议,我倾向于理解为,他想从此两处出发,袭取汉中,给诸葛亮来个围魏救赵。我们在《诸葛北伐:斩王双,夺二郡,诸葛丞相官复原职》那一回中曾经讲过,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张郃前往救援,但并没有进军陈仓,而是出兵南郑(汉中郡治所)。我认为,是同样的作战思路。

司马懿兵临上邽,诸葛亮留下一支人马继续进攻祁山,亲自率大军到上邽迎战司马懿。郭淮、费曜等迎击诸葛亮,被诸葛亮击破。诸葛亮收割了上邽的麦子,随后,与司马懿在上邽东面相遇。

司马懿收拢兵众,据险防守,拒绝交战,诸葛亮率军后撤。

诸葛亮一后撤,司马懿即尾随,一路跟到了卤城(甘肃省天水市西北),但就是不与诸葛亮交手。

张郃对司马懿说:

诸葛亮远来攻击,当然想跟我们决战,但是我们不跟他打。那么,诸葛亮一定会认为,不打对我们有利,我们打算拖死他们。目前,祁山方面已经得知大军到了,人心自然安定。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些条件,以大军驻屯此处,却分出一支奇兵,抄袭蜀军的后路。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只敢尾随,不敢逼进,让民众失望诶。如今,诸葛亮一支孤军进入我们的地盘,而军粮也不足,恐怕快要撤军了。

司马懿没有采纳。

衣赐履说:此时,司马手下的张郃,有点像诸葛手下的魏延。提什么建议,都被Pass掉,呵呵。

另,有一点我颇不太理解。祁山究竟有多少守军?城墙究竟有多坚固?蜀军为什么打不下来?讲真,诸葛北伐以来,从史书记录上看,除武都郡和阴平郡之外,一座城都没啃下来过,而武都、阴平也未必是硬啃下来的,很可能是迫于形势归降的。

司马懿继续尾随诸葛亮,就跟一狗皮膏药似的,你不动,我也不动,你一动,我就追上去,追上了,也不打,而是上山扎营,严防死守。司马懿这套作战方针,把诸葛亮气笑了,把魏军将领气哭了。将领贾栩(读如许)、魏平多次请求出战,司马懿不许。哥儿俩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对司马懿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老大啊,您看到诸葛亮就像老鼠看到猫,这不是要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吗!

司马懿颇为不爽。

手下将领群情激昂,纷纷请战。司马懿实在顶不住了,五月十日,派张郃攻击围祁山之南的无当监军王平(诸葛亮平南中地区之后,将当地青羌万余家迁徙到蜀郡,组建部队,分为五部,极为骁勇,所当无前,号为飞军。王平是“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本人亲自据中路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命魏延、高翔、吴班迎战,魏军大败,士卒死亡三千余人,司马懿退军守卫大营。

六月,诸葛亮因为粮尽退军,司马懿命张郃追击,张郃进兵到木门(甘肃省祀县东北),与诸葛亮交战,蜀军利用高地,布下伏兵,万箭齐发,张郃右膝中箭而死。

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衣赐履说:好,诸葛第四次北伐结束。诸葛一共五次北伐,这一次的战果最为辉煌。按照《汉晋春秋》的说法,诸葛亮大破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退回大营坚守。有材料分析,甲首三千级,可不是只斩杀士兵三千人,因为能穿甲的,都是地位比较高的官兵,那些没资格穿甲的,死伤更是不可计数。再加上五千领玄铠,三千一百张角弩,说诸葛亮把司马懿打成猪头不为过也。此外,蜀军还把征西将军张郃给干掉了!张郃是什么人物?是当时曹魏帝国最能打的大将,几乎没有之一。《三国志·张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公元219年,刘备和曹军争汉中,大破魏军,斩魏军主帅夏侯渊。刘备当时说了一句话,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思是,唉,应该干掉的是张郃啊,杀个夏侯渊有毛用啊!也即,在刘备心目中,张郃比夏侯渊要厉害多了。

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既然二出祁山大破魏军,又斩杀张郃,这么大的功劳,蜀汉政府照理说应该举国同庆,大肆表彰,敲锣打鼓,广为宣扬啊。但是,诸葛回军之后,蜀汉将领竟然没有获得封赏。

对,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封赏!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蜀汉政府没有封赏的习惯?

当然不是。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诸葛北伐的一些赏罚情况。

第一次北伐,街亭战败。诸葛杀了马谡等数员将领,又贬了一堆将领,并自贬三级,从丞相降为后将军。然而,裨将军王平,由于向马谡提出过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且保全了自己手下的一千多士卒,还做了一些收拢败军的工作,颇受封赏,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第二次北伐时,诸葛虽然没能打下陈仓,但是在退军时斩杀了魏国将领王双;第三次北伐则是拿下了被魏国视为鸡肋的武都郡和阴平郡,后主刘禅认为诸葛有功,下令恢复孔明的丞相职务。

随后,曹魏对蜀军发起进攻,主力部队因天降大雨而撤军,但偏师还是打了一下的。魏延、吴壹大破雍州刺史郭淮和后将军费曜,魏延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吴壹升为左将军,封高阳乡侯。

你看,蜀汉封赏功臣,出手也是相当阔绰的。

那么,这次大破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还干掉了张郃,居然没有人得到封赏。

为什么呢?

因为,上面所记录的不是事实,至少,不是全部事实。

就连司马光在编写《通鉴》的时候,都觉得恐怕不太实,只说斩杀三千人,什么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大爷都没取。

既然如此,我们就来看看——

《晋书·宣帝纪》记录

公元331年,诸葛亮进军天水郡,包围祁山,祁山守将是贾嗣(应该就是上文中的贾栩)、魏平。明帝曹叡召见司马懿,说,西边的战事,除了你,没人能搞得掂啊。于是,下令司马懿屯驻长安,都督雍州、凉州军事,统率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即上文戴陵)、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伐诸葛亮。张郃建议分军到雍县、郿县,司马懿没有同意,进军隃麋(陕西省千阳县东。隃读如鱼)。诸葛亮听说魏军将至,下令收了上邽的麦子。魏军将领都很惊惧,司马懿说:

诸葛亮这个人,想得很多,但下决心却很难,他一定会安营自固,然后收麦子。我们只需两天急行军就可以赶到了。

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这个气质还是有点像的】

于是,大军昼夜行军,赶赴上邽。诸葛亮望风而逃。司马懿说:

我军兼程而进,将士疲劳,知晓军事的人都知道应该利用这一点。而诸葛亮不敢占据渭水,可以看出,蜀军容易对付。

魏军进至汉阳,与蜀军对阵。司马懿派将军牛金以一支轻骑引诱蜀军,两军一接触,诸葛亮就率军后退,牛金追至祁山。诸葛亮屯于卤城,在南北二山之间,堵水加强防卫。司马懿攻破围护,诸葛亮于夜间率军逃遁。魏军追击,大破蜀军,连俘虏带斩杀万余人。明帝曹叡派使者劳军,增加司马懿的封地。

军师杜袭、督军薛悌说:

明年麦子熟了,诸葛亮一定还要侵犯,陇右没有存粮,我们应该在冬天加以储备。

司马懿说:

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全都失败。即使他再出兵,一定不会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作战方向必在陇东,而不会在陇西。这几次侵犯,诸葛亮都受制于军粮,回去后必然倾力筹集粮草。依我看,没有三年时间,他是不会再出兵的。

于是,司马懿向曹叡上表,从冀州迁徙农民到上邽种田,在京兆、天水、南安兴办冶铁业。

衣赐履说:显然,《通鉴》和《晋书》虽然讲的是一个事儿,但是,结果完全相反。我参阅了不少材料,可以说都认为《晋书》不实。比如,《晋书》说司马大获全胜,诸葛望风而逃,就让人怀疑,再加上压根儿没提张郃的事儿,进一步给人感觉,通篇都是假的。

但是,我觉得不一定。

我有理由。

与蜀汉政府相反,曹魏政府对将领们给予了封赏。如果真如《汉晋春秋》所说,司马懿畏蜀如虎,魏军连吃败仗,不但损失大量士卒、军用物资,还死了一个车骑将军,曹叡有什么理由给将领们封赏?

摆几个例子:

《三国志·明帝纪》载,秋七月,诸葛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即,诸葛亮退军之后,曹叡依据军功,对将领们该封爵的封爵,该升官儿的升官。

《三国志·杜袭传》载,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率军抵御,任命杜袭为大将军军师。曹真死后,司马懿接过曹真的担子,杜袭再次担任军师,增封三百户。

《三国志·郭淮传》载,蜀军进犯卤城。这时,陇右无谷(“陇右无谷”这四个字,《三国志》和《晋书》里都出现过。这句话透露出,蜀国即使拿下这些地区,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大家商量着从关中运粮。郭淮恩威并济,从羌、胡等少数民族搞了不少粮食,使得军中不再缺粮,转扬武将军。

《三国志·张郃传》载,张郃死后,被谥为壮侯,儿子张雄继承爵位。因张郃前后征伐有功,曹叡把张郃的封地拆分,封四个儿子为列侯,小儿子为关内侯。

从魏国的封赏来看,如果司马懿被诸葛亮打成猪头,就不合逻辑了。但如《晋书》所言,司马懿斩杀俘获蜀军万余人,似也有吹牛的嫌疑。

《三国志·诸葛亮传》正文中,对此役只有一句话: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具体战况,一个字儿都没写。但,张郃死于此役,当为事实;曹叡给将领们封赏,也是事实。

因此,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大概率是,打得并不是很激烈,互有伤亡,诸葛缺粮,打算退军,张郃追击,中了埋伏,阵亡。然后,司马懿继续追击,大破蜀军。《晋书》说万余人,可能有夸张。但斩杀个几千人,是可能的。

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我喜欢这个演员,看起来谁都不像,但演谁像谁】

对魏国而言,诸葛出祁山是赤足金的侵略行为,司马赶跑了诸葛,就是功劳,因此,有所封赏。对蜀国而言,虽然射杀了张郃,但本身损失也不小,更何况,诸葛回军之后,立即发动了李严事件,这是诸葛亮主政时期最让后世迷惑不解的政治事件,动静儿搞得相当大,此时封赏,颇显不合时宜。

最后讨论两个问题

问题一,张郃是不是司马懿害死的?

很多人都持此论,理由主要是两个。一是司马懿作决策,张郃总是唱反调,让司马懿很愤怒,有害死张郃的动机。二是张郃是被司马懿逼着去追诸葛亮的。《三国志·张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诸葛退军,司马懿下令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上讲,围城不能围死,得给城中留一条出路;敌人主动退军,不宜追击。司马懿不听。张郃不得已,只好追击,中了埋伏,中箭而死。

论者认为,司马懿吃了败仗,都是因为没听张郃的,而张郃又是当时曹魏军界的老资格,如果不害死张郃,说不定曹魏西部统帅的位置,会被张郃抢了去。

这种论调有几个问题无法解释。

一是谁能保证张郃去追诸葛亮,就一定会死?如果只是打败了,没死,司马懿怎么处理?难道王双在陈仓追诸葛死了,张郃就一定也会死吗?立不住脚。

二是魏国的纯军事将领们,从来没有人成为某一方向的最高统帅。担任某一方向最高统帅的,都是夏侯家的,曹家的。现在,夏侯家、曹家人才凋零,司马懿才熬出来了。而司马懿不但是曹操后期的重要谋臣,更是曹丕的“四友”之一,是曹叡继位时的托孤重臣,文官出身,又能打仗,并且,此前就已经督豫州、荆州军事了。在西部军事最高统帅这个职务上,张郃作为一个纯军事干部,根本没可能和司马懿竞争。实际上,张郃也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公元219年,夏侯渊战死,魏军西线群龙无首,夏侯渊的军司马郭淮力挺由张郃暂时接替夏侯渊,这才稳住了阵脚。但张郃只坐了几个月,曹操就把曹真调到西边儿了,第二年,曹丕继王位,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

三国战争 | 诸葛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交锋,究竟谁胜谁负?

【一生征战,马革裹尸】

张郃这样的非嫡系军事干部,你再能打,也不可能让你全权主一方军事,这一点,张郃自己应该也很清楚。所以,司马懿担心张郃取而代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那司马懿为什么非要派张郃追击诸葛亮呢?

我的看法是,鉴于诸葛上次从陈仓撤军时,曹魏将领王双追击,中伏而死,司马懿当然知道诸葛退军,必有埋伏。但还是要让张郃追击,张郃失败几乎可以肯定,但张郃会不会死,人家司马懿根本不在乎。司马懿的真正意图是,张郃兵败的那一刻,他就亲率大军再次追击,必大破蜀军。

我凭什么这么说?

张绣打曹操的情景,历历在目啊。

当年,曹操征张绣,打到一半,后方有事,曹操撤军,张绣追击,大败而归。刚一回营,贾诩说,将军现在再去追。果然,这次大破曹军。贾诩说,曹操第一次撤军时,担心将军追击,所以,一定亲自断后;曹操击败将军之后,必然迅速北上,剩下的将领,都不是将军你的对手,所以,一定大破之(详见拙文《曹操征宛县,得了一个女子,死了一个儿子》)。

司马懿岂能不知此事?

问题二,上邽的麦子到底是谁收的?

一般认为,诸葛亮割了上邽的麦子。但是,《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诸葛亮出兵,魏国朝臣认为,诸葛亮辎重少,粮食肯定跟不上,不击自破,魏国不用派很多兵;还有人建议,把上邽附近尚未成熟的麦子割了,防止蜀军割麦。明帝曹叡不同意。然后,曹叡多次给司马懿增兵,又派军保护麦田。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魏军就是靠上邽之麦才确保军粮充足。这个记录与《汉晋春秋》完全相反。孰对孰错,读者自辨吧,呵呵。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诸葛亮北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