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滴答历史 201 0

编者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诸葛亮自述跨越千年解读纷纭。而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联史料浮出水面,草蛇灰线遥相呼应,已经让人意识到,“躬耕于南阳”这段历史,自有其沿革脉络和地域跨度的客观进程。前有山西史料诸葛家族“还归河东”记载面世,后有河南文物“亮携元直碑”出土,这些发现让这段历史的轮廓渐渐清晰——历史,不会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一条条起伏明灭的线,彼此间的关联,绝非偶然。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老照片:平顶山(平山)远眺

原题:诸葛亮在平顶山作者:兰绍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平顶山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古称“平山”。诸葛亮与平山,这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偶然拜读了潘民中老师在《红旗》杂志社上发表的文章,我开始对诸葛亮少年时期在平顶山这一段经历产生浓厚的兴趣。平顶山既指一座山,也可以指一座城市,为了便于区分,下文中平顶山指的是山,平顶山市指是因这座山而命名的城市。平顶山在古代叫平山(注:此地域汉代为南阳郡叶县范围),因山顶平坦如刀削而得名,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平顶山市老城的闹市区,这里有个城中村叫诸葛庙村,该村原属叶县,1956年发现特大煤田之后成立平顶山矿区,后改为平顶山市,该村划归平顶山市卫东区管辖。后因帘子布厂建厂征用该村土地,全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现为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办事处诸葛庙社区。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清《叶县志》载:“诸葛武侯庙在平顶山下稍西。”诸葛庙因诸葛坟墟而建。庙后百余步处,有诸葛亮父、祖的坟墓。又载:“诸葛坟墟在县北平顶山下,有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隋去三国未远,言必有据,今山下稍西有诸葛庙,后有金鸡冢,疑即武侯父祖葬处。”《叶县志》明确记载诸葛亮父祖坟墓在诸葛庙,并非空穴来风。牛凤,叶县人,明代中州名人,大学问家,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明代牛凤《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显示:既而游观山寺,有断石幢在焉,刻文仅数十字。中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再考古幢岁月,盖隋文帝开皇壬寅(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诸葛遗墟”内现存明代牛凤《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一通,碑文记载了修葺诸葛武侯祠的过程:牛凤赴任南京太常寺卿,绕道过家,游观山寺及武侯祠,见祠宇破旧,遂捐金募人整修。以诸葛武侯与刘关张俱面南而坐,有失臣君之分,而撤去刘关张塑像,独祠诸葛武侯。这一段文字显示,远在隋朝此地就已经认定此地有诸葛家族的坟墟,而“高阳华里”则为隋朝在此地设的高阳县,华里则是对诸葛先生故居的赞誉。这篇碑文被收入《叶县志》、《南阳府志》、《中州文献录》、《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记载的隋开皇二年,距诸葛亮仅三百多年,可信度较高。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据诸葛庙一位八十多岁老人介绍:经牛凤修葺过的武侯祠占地十余亩,坐北面南,前有石牌坊一座,四柱三楼,雕工精细,额刻“诸葛遗墟”四个径尺正楷颜体大字。中间两柱正面刻联一副:“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纬旁通三微”。殿内正中塑诸葛武侯坐像,儒冠羽扇,神情平和自若。东西两壁为诸葛亮生平事迹彩色壁画。殿前左右各有配殿三间。大殿后为读书堂。祠内有井一眼,碑刻十余通。坊后为山门三间,额悬巨匾“武侯祠”。中为大殿,建于三尺高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房顶为青瓦覆盖,封檐实山,饰以五脊六兽,殿门额书“名垂宇宙”。老人还介绍:1942年,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战区司令汤恩伯,把配殿拆除用木头,但正殿仍完好。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1956年,这里发现了大煤田,成立的第一个矿井就叫“诸葛庙矿”,现在叫“平煤股份二矿”。当时外地来了很多人,就住在诸葛庙村武侯祠内,冬天天冷,一些人就拆了木头烤火,不久又遇上破“四旧”,这座一千多年的武侯祠就彻底被破坏了,说到这,这位老人痛心不已。

笔者有幸拜访了潘民中老先生,潘老是历史学教授、原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据潘老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祖籍山东的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和弟弟诸葛钧一块跟着爷爷,为躲避战乱,计划和叔父诸葛玄汇合去投靠荆州刘表,他们从家乡琅邪出发,由兖州入豫州,沿着陈宛古道西南行,来到平顶山下。这里属豫州颍川郡昆阳县管辖,是青、徐、兖诸州通往南阳所必经。因当时瘟疫肆虐,再加上长途跋涉诸葛亮爷爷染病在身,被迫在平顶山下暂时居住下来。继而,诸葛亮爷爷病逝,遂葬于此。这一年,诸葛亮九岁。之后,诸葛亮随其叔父诸葛玄按礼制规定的时间为爷爷结庐守墓三年。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又把叔父和爷爷埋葬一起,这段时间在躬耕南阳之前。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历史学教授、原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 潘民中

关于诸葛玄的死因,有两种说法,史书记载不完全一致,但他和父亲,也就是诸葛亮的爷爷都埋葬在诸葛庙村,这是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潘老这席话,揭示了诸葛亮来平顶山并在此停留的原因。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发现红石碑

无独有偶,2006年春,在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发现一通红石碑。该碑高106厘米,宽60厘米,厚19厘米,无碑额碑座,用材是当地常见的红石,碑面粗糙不平,不似今天常见的平整光滑古碑。无额文序文落款,正文只有56个字,汉隶书繁体,刻于石碑正中。碑刻形式符合汉代碑碣的特征。碑文没有标点符号,后经文史学者整理,为:“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亮携元直碑碑文依稀可辨

此碑文,说明了诸葛亮和徐元直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来过张店,表述了诸葛亮对张良(留侯)军事才能的崇拜,为其以后军事理论乃至政治抱负的形成,受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元直就是徐庶,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他是诸葛亮的好友,给刘备举荐诸葛亮的就是他。有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的就是他,张店石碑记载的是诸葛亮和徐庶一起去拜谒张良的情景。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张店村在平顶山北,诸葛庙村在平顶山南,相距不过十公里,山脚下有平坦大道相通,张店和诸葛庙当时都属于颖川郡,史料记载的诸葛亮好友,司马徽、石广元、徐元直都是颖川人,且司马徽和石广元的家在今禹州,离张店仅二十多公里,这段历史言必有据。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卫东区政协副主席、研究会筹备负责人宋战功

2020年12月,平顶山市卫东区诸葛亮文化研究会挂牌,据卫东区政协副主席、研究会筹备负责人宋战功介绍:关于诸葛亮少年时代的记载,平顶山市在全国是唯一的。诸葛亮在平顶山的经历,对其此后不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军事思想,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格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平顶山诸葛亮史迹遗存,对世人研究诸葛亮这段历史有着不可多得的重要意义。

兰绍:中共党员,平煤股份安培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员,诸葛文化爱好者,从师于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历史学教授潘民中。

「史海钩沉」探访诸葛亮在平顶山的史迹遗存

#南阳头条##平顶山头条#

标签: 诸葛亮的事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