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读懂历史之刘备对诸葛亮(更新)

滴答历史 165 0

看过《三国演义》的,对刘备,对诸葛亮恐怕不会陌生,一个是三足鼎立的蜀国国君,一个是千古以来流传的智圣。后来很多人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指的是三国时代的吴国国君孙权。但我看不然,从刘备的历程来看,他的成功要比曹操和孙权艰难多了,但他能够终成骐骥,实数不易。至于诸葛亮,他的成功既是知识分子的成功,也是伴君如伴虎的成功。

    刘备,字玄德,少时丧父,以致于家境贫寒,全靠叔父资助读书,后靠靠买草席,编制草鞋为生。不过他有一个耀眼的光环,是嫡系的汉室后裔,《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当然由于皇帝们三宫六院,还有众多嫔妃,所以皇家血脉,子孙众多,诸如刘备这样的刘姓子孙多矣,只不过刘备意识到了这样祖宗牌位的价值,并且到处宣传,结果当世及后世均以为刘备为汉室中兴者,反把曹操、孙权作为汉贼,陈寿写个《三国志》,还把刘备称先主,《三国演义》就更不要说了,明显是尊刘贬曹。可见刘备这种宣传带来的效应。

    其实刘备虽是汉室嫡系,但因为属于远支,所获得的权利除了名声之外,基本没有,不过刘备因为祖父、父亲都曾任朝廷命官,也算是出生门第,只不过又是远亲,加上父亲早亡,孤儿寡母日子不好过。好在遇到了一个好叔父,将刘备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据说他的婶娘对叔父的行为颇有微词,叔父则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成大事,半对刘备的资助当作了一种政治投资,没有历史资料说明这位叔父在刘备得势后是否享福,但根据刘备的为人,应该会报答的。不过刘备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好青年,但比较有心计,好施舍,爱结交,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不知道刘备是不是像他的老祖宗刘邦那样,崇尚“刘项原来不读书”,不过刘备也结交了一大批人,包括后来一起出生入死的关羽和张飞。有了进身的资本。其实古代一般人的进身无非几种:一是读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二是习武,考状元;三是世家,世袭;四是军功,当兵立功。不过在乱世,基本上以刘备的实际情况,就只有军功了。

    刘备遇上了需要英雄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说实话,倘若不是汉末乱世,刘备要出头实在是难。不过因为朝廷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战乱丛生,各路义军纷纷接竿,最有名要数当时的黄巾起义。刘备应征,为朝廷平定叛乱。以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势力,他赢了,立了军功,得以获得官职,这一步对于刘备是最重要的,可以讲,自己是驴子还是马,只有通过这样的机会,他才能让人知道,他原来是匹马,而且是匹宝马。他正是通过这样的机会,然后利用自己平时包装积累的人缘,让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扩大,也增加在世人面前的露脸,最终才能真正挤身当世的豪杰中间,曹操后来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这个人,为人有才华,有手段,也向来比较自傲,他要去称赞一个人并不容易 ,所以这句话他是有含金量的,这直接为刘备走向知名人士搞好了权威专家发言的基础。当然曹操不是省油的灯,刘备也决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主,只不过最开始刘备在寄人篱下的时候,投奔过刘表、公孙瓒、曹操。那时侯的刘备势力没有那么强大,再加上他总是装出一副柔弱、仁义的样子,故人家也没有把他当作将三足鼎立的一代枭雄而已,而且刘备在曹操属下的时候,可以说是装聋作哑,极尽示弱之能事,还在自己的居所种菜来掩饰自己,连关羽、张飞都看不下去了,说“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刘备意味深长的说,“此非二弟所知也”,可见刘备城府之深。尤其和曹操讨论天下谁是影响的时候,可以说是经典,刘备的心机尽显矣,可怜当时正气盛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净顾着高兴没有注意,否则梦中都要杀人的曹孟德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刘备逃出手掌去的。

   《三国演义》之第二十一回 “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表现自己无心政事,留恋琐事无大志,免得遭曹操的大忌),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一个惊字表现出刘备的真实心理是惟恐自己的掩饰被曹操看穿。)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这样盛气凌人的一句玩笑话都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可见刘备是如何怕自己在抱负实现之前被曹操杀生的)。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算是松了一口气,这这其实是曹操当时太过于气盛,也想刘备不会跑出自己的掌握,所以没有察言观色,否则短短的几句话,刘备的神情是惊变,一眼就可洞穿)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装聋作哑,惟恐曝露心机)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知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时候,刘备当时吓得手中的刀掉到了地上,然后借雷电开玩笑算是过了关,他其实是以为曹操看穿了他,故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借自己胆小掩饰过去了。其实曹操说这个话的时候,也就是看中了刘备的能力,想器重他,故做了评价,倘若他要是知道刘备会成为他的强劲对手,以曹操的性格,不杀了他才怪。后来刘备是赶快逃跑。其实刘备在遇见诸葛亮,借了荆州这段时间之前,从来就是流离失所,只是沿途以仁义之名,收留一些难民来扩充势力。他实在是没有三国鼎立的能力。这个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身边缺少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他的身边只有关羽、张飞,其他大都是一个摆设而已。于是刘备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包装招揽人才。而当时的曹操与孙权早已经是一方雄主了。曹操不要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身边人才济济,张颌、夏侯渊、曹洪、郭嘉等名士名将;孙权而依靠哥哥孙策的打拼,占据江东,拥有周瑜、黄盖等名将,虽然赶不上曹操,却也不是刘备所比拟得了的,只有刘备是要人没有人,要地没有地。

    刘备其实是一个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缺什么,于是他到处以正统汉室刘姓的名义招揽人才,其中徐庶就是一个,不过曹操可是不想刘备拥有这样的人才而成为对手,他不惜采取掳人母亲的卑劣手段,逼迫徐庶离开刘备。其实说实话,曹操倒并不是想真的用徐庶,他身边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他的目的只是想要徐庶不被刘备所用而已,果然后来徐庶离开了刘备就归隐做了隐士,曹操也没有追杀怎么的,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就是让刘备身边没有人才,只有一个光杆司令。可见在当时,无论从实力还是手段,刘备的确还不够资格和曹操竞争,在招人这一关就失败了,好在徐庶推荐了帮他成就霸业的诸葛亮。

    诸葛亮何许人也,在现在来说就是毕业了没有事做,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而已。当然,这个大学生还有一定名气。但他如果去曹操那,曹操未必就要他,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初为尚书郎荧阳令,后为御史中丞,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后又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曹操那里,未必没有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哥哥,未必,只不过曹操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同样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孙权那里,未必就没有向他的主子推荐自己的弟弟,但不知什么原因,孙权也没有引起注意,活生生把诸葛亮拱手让给了刘备。

    关于诸葛亮的详细生平,史书记载不多,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可见诸葛亮是心有大志,也决不是那种羞羞答答的人,管仲、乐毅都是一代名相,可不是内向的人,诸葛亮自比他们,自然有过人之能,因此肯定会为自己的将来进行谋划。后来有人说,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请他,而是诸葛主动上门找刘备,也不是没有可能,也不影响诸葛亮的评价,反证明此人有主动之能。此不赘述。

  其实我们仔细看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交流,一开始刘备也没有引起重视,把诸葛亮当个人物,很轻描淡写。当徐庶推荐诸葛亮时,刘备的反映就是让徐庶带话给诸葛亮,要诸葛亮来见他,但徐庶说他应该亲自去请才有诚意。刘备此时仍然将信将疑,直到遇见了司马徽,再次推荐了诸葛亮的时候,他才重视,其实重视不重视,反正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万一真的遇见了人才怎么办。刘备运气好,他真的遇见了一匹千里马。

    不过诸葛亮其实也是一直在谋划自己的将来,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诸葛亮没有帮曹操,没有帮孙权,却非要帮助刘备,这个实力最差的选手,而把自己的大好前程放在风险最大的刘备那里呢?其实这正是诸葛的聪明之处。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意思很简单,我宁愿在鸡群里作为头头,也不愿在凤凰群里默默无名。诸葛亮由于没有时间经验,只有理论知识,要到曹操和孙权尤其是曹操的这种大公司里去当一个头,几乎是不可能。其实很多人都笑诸葛亮傻,辅佐了一个能力实力都不怎么样的刘备,还遇到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实在是命运不济,更有甚者想,要是诸葛亮取阿斗而代之,岂不是天下姓诸葛了吗。不过诸葛亮还是有自知之明,他不是当皇帝的料,他给自己定位就是当辅佐名臣,管仲、乐毅。况且事实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想象一个聪明的人做什么就都行,政治不是那么简单。诸葛亮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深谙此道,于是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整个过程应该是诸葛亮一手导演。其实是否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现在尚有争议,一是认为诸葛亮曾主动求见刘备,一种认为是真的。我认为两种并存的可能性是有的,诸葛亮可能是在刘备见徐庶之前见的刘备(具体时间没有史料记载,我也是妄自揣测),刘备没有重视,后来见这么多人推荐诸葛亮,才想起自己错过了人才,于是才有了后来三顾茅庐。诸葛亮也有可能是自己前去毛遂自荐没有被接纳,此次你来请我,那我也要试探你的诚意。于是有了第三次才见刘备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去诸葛亮前一、二次的时候,诸葛亮肯定在。

    不管怎样,最后刘备通过三顾请诸葛亮已经成为礼贤下士的楷模。如今三顾茅庐的佳话已经是耳熟能详。而这个三顾就是诸葛亮为自己职业进行谋划的所布置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下,诸葛固然是最大的赢家,但刘备也没有输。

      可以肯定,刘备一次、二次去请诸葛的时候,他是绝对在家的,只所以不露面,其一,为见刘备做更充分的准备;其二则是借此抬高身价。不妨看看史书的记载。其实所谓的三顾茅庐最开始是诸葛自己说出来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不过这里诸葛亮应该说的是实话:想他那时侯不过是未出世的一介书生,尽管有才华,但毕竟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刘备虽然不是已经称霸天下的人,但毕竟也是一代枭雄,也有一定的势力,更有不错的名声。以刘皇叔的名义维护着摇摇欲坠的汉政权。要他三次登门相请,的确也不容易。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是在谋划自己应该如何出世。其实他和刘备的见面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他选择的当时势力较弱的刘备,这其实是很多人不理解的,这个上面已有说明,此地不再赘述;第二他如何让刘备也选中他。

    诸葛亮是一个谋士,以谋见长,我们历来有个习惯,把坏人定的计谋就叫阴谋,把好人定的计谋就叫阳谋,其实都是谋。诸葛亮出山第一谋,就是为自己而谋,说白了就是把自己买个好价钱。他做了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动用舆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品牌。这个徐庶的推荐,司马徽的说明就是最好的口碑,正是这两个人的联合推荐,才让刘备下决心去亲自见诸葛。

      二是采用先抑后扬的销售策略。比如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见刘备,制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境界,让人摸不着底,让后吊足了胃口后,才在第三次见刘备。

      三是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亮点表现出来。所谓的“隆中对”,实际上就是诸葛自己思想的充分展示。他对于当时局势的明了,精辟的分析都说明了诸葛亮绝对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生。这样的准备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妨来看一下“隆中对”:

      这样的精心准备之下,自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备立即下决心聘用诸葛亮。

    诸葛亮成为了刘备队伍中的一员,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炒作,但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却的确实现了双赢。这个就如同现在高薪挖走或是高薪聘请某某当总裁,过几年,又把人家辞掉,又重新找人的道理是一样的。首先是为了找一个噱头,至于这个人到底适合不适合最开始并不重要,如果能力强,当然是如鱼得水,但如果能力弱,在辞掉就是了.。不过诸葛亮和刘备却携手走到了最后,原因就在于他们双方的目的的达到以及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选择刘备作为进身的阶梯的目的达到了,刘备营造字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的目的也达到了。

      诸葛亮靠的是通过隆中对纵论天下,而赢得刘备的欣赏。那么隆中对到底说了些什么?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大意就是曹操已经通过打败袁绍等人,又加上挟制了当今皇帝成为了一方诸侯,和他斗是搞不赢的。而江东的孙权也经过三代谋划,形成了势力,想要和他斗,也不是时候,还不如和他结盟,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的实力现在能打的可能是刘表了,他本身没有什么实力,还有张鲁等,只有把他们所占领的地方夺过来,我们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您现在有的是名声,需要的就是立足的地盘,现在荆州、益州就是最好的立足的地方,可以做到进退有据。

      诸葛亮在这样的一个答复中表达了几个意思:一是为刘备量身定做了一套销售策略,详细分析了对手的情况,和自身的优劣势;二是既顾忌了刘备好名声的面子,又在捧起刘备作为汉室的嫡系的时候,给了出兵攻打弱小的理由;三是提出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概念。那就是曹操、孙权,和打败刘表、张鲁后的刘备。同时也清醒地提出了要联吴抗曹的观点。

      关于隆中对很多人认为不一定有,况且鲁肃也和孙权有一个类似隆中对的谈话。几乎可以肯定,隆中对是绝对有的,如果没有隆中对或是类似的谈话,刘备也绝对不会把诸葛亮招进自己的队伍中来的。刘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说他是枭雄毫不为过。表面上是和和气气,但下起手来,决不手软。没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会有一个买草鞋的成为一方诸侯。况且刘备的发展就是按照隆中对的路子来走的。至于鲁肃也有类似言语,并不奇怪,这正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实刘备能够称霸的核心是两步,一步是抢占荆州、益州,二步是联吴抗曹。在一步实现之后,二步的实施也是有条不紊,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而刘备和孙权事业开始滑坡,就在于两人把联手战线破坏了,而有的事情却并不是诸葛亮所能控制得了的。

      诸葛亮的强项是谋,而不是执行者。

标签: 诸葛亮的资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