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传奇:诸葛亮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滴答历史 103 0

三国传奇:诸葛亮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三国传奇:诸葛亮是被气死的吗?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说到诸葛亮之死,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气死的。历史真是这样的吗?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从陈寿的记载中,诸葛亮是病死的,再从后主刘禅的诏书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遭疾病而死。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诸葛亮的生病,主要是积劳成疾。诸葛亮自己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又如《三国志》说诸葛亮:“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陈寿在评诸葛亮时候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劳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看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关系: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去世于公元234年,年五十四岁;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年七十二岁。诸葛亮比司马懿小两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只有两次提到司马懿:”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间接交锋,是在孟达欲叛曹魏的时候。当时司马懿驻屯在宛,《晋书·宣帝纪》记载:“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孟达“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司马懿知道了诸葛亮的计划,于是快速进军,八天就到了上庸城下。而当时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等到司马懿从天而降,“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这次间接较量,诸葛亮大概认识到司马懿的这个人不简单。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即魏太和五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魏,包围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贾嗣、魏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三国志》记载:“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见《晋书·宣帝纪》),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防御蜀军。司马懿留部将费曜、戴陵率四人守邽(今甘肃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扎雍、郿两地,以作大军后镇。司马懿不同意,他说:“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于是,挺进喻麋。

诸葛亮闻魏大军将至,亦分兵一部继攻祁山,自率主力迎击司马懿。郭淮及费曜等部袭击蜀军,被诸葛亮击破。便亲率蜀军乘势抢先收割熟麦,获得军粮。

至此,史书上对今后的作战却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

《晋书·宣帝纪》记载:“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前者说司马懿大胜,后者则说司马懿败过。而《三国志》中诸葛亮、张郃、郭淮等人的传记中,对此战都一带而过。现在的记载也多以后者记载为准。但两书对战争的总体趋势描述相同,都是司马懿保住陇西粮食,解了祁山之围,最终两军在相持中,蜀军粮草耗尽退兵。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估计诸葛亮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见《晋书·宣帝纪》)。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今陕西眉县北),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见《晋书·宣帝纪》)。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则诸军无事矣”(见《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果然上五丈原。魏诸将皆喜,唯独雍州刺史郭淮,深以为忧,他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见《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见《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堑垒尚未成,蜀军果至,攻而未克,两军遂成对峙状态。

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然后,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遵照明帝“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见《晋书·宣帝纪》)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辛毗到时,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见《晋书·宣帝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见《晋书·宣帝纪》)。

不久,诸葛亮于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诸葛亮计,急忙收军退回。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见《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据此断定诸葛亮已死,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晋书·宣帝纪》)。

辛毗认为,诸葛亮死否尚不可知,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见《晋书·宣帝纪》)。于是,率兵急追。关中地多蒺藜,司马懿派三千士兵脚穿软材料做成的平底木屐,在大军前行走,蒺藜都刺在木屐上,然后大军马步并进。

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处于相持状态,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都不能进,相反,诸葛亮多次主动求战,而司马懿都没有应战,可以看出,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在内心深处还是很畏惧的,认为诸葛亮是天下奇怪才,当有人把谚语“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说给司马懿听的时候,司马懿调侃的地说:“我能料生,不能料死。”《晋书·宣帝纪》记载了司马懿的这件事情: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司马懿之所以“笑”和自我安慰,一方面,为诸葛亮去世自己终于没有敌手而高兴,另一方面,也说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那种潜意识的畏惧。

(本篇完)

标签: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