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滴答历史 165 0

我们读《三国演义》,会发现在每一次军事较量中,首先谋士的智慧是最管用的,往往可以不费兵卒,就可轻松取胜。其次就是大将的战斗力,两军对战谁的武将气势高昂、武力值高,获胜的几率就大。你看张飞,站在桥上大喝几声就可以把曹军的大将吓si;关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凭的都是气势和武力。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除去以上两点之外,还有一种较量很重要,那就是唇舌之战。最经典的要数诸葛亮骂si王朗那一次了,两军阵前,诸葛亮轻摇三寸之舌,就可以将魏国军师司徒王朗骂下马来,成为一段佳话。可相反的是,对于王朗来说,却毁掉了一世的英明。

什么?王朗还有一世英名?您可能不知道,实际上王朗本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三国初期也曾是割据一方(会稽太守)的诸侯,经常身冒矢石、冲锋陷阵。曾经与孙策交锋过,并与孙策手下大将太史慈交战数个回合不分胜负。随着年迈,不能征战沙场,就在曹操帐前做了一名军师。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后来诸葛亮率军北伐,王朗不自量力,主动请缨,试图以言辞说诸葛亮归降,结果却反被诸葛亮一顿痛骂,跌落马下,成了千古笑谈。

要说这王朗也算是一代枭雄,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却为何经不起诸葛亮几句骂呢?其实您如果继续往下读的话,作者已经借司马懿的口说出了答案。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当时司马懿在宛城,正赋闲在家,看到儿子们练武不用功,就教育他们说:你们年纪轻轻,一遇挫折就松散懈怠,日后怎成大器?你们可知道那司徒王朗,七十六岁还任军师出征,正如曹公所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儿子听后窃笑不止,说:“那王朗,在两军阵前被诸葛亮一顿痛骂,栽于马下,气绝身亡了”。司马懿一听此事,先是默不作声,随后仰天大笑,发了一通感慨:“有大度者,成大器也。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王朗空有满腹经纶,却是鸡肠鼠肚之辈,区区几句恶语都容不下,合该有此下场?”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司马懿的这番话就是对王朗最正确的评价。王朗之所以会被诸葛亮骂si,并非是诸葛亮的“舌箭”有多么厉害,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朗缺乏肚量,更缺乏司马懿的那种应变之术。其实,要来比“肚量”,可以说三国中无人能在司马懿之上。在诸葛亮数次北伐中,司马懿也没有少与之交手,却都是败多胜少。但司马懿从服输,而是一直隐忍应变。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有一次,司马懿战败之后,高悬免战牌,闭门不出。诸葛亮就派士兵分批轮番在门外叫骂,战士们骂破了嗓子,累得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司马懿安之若素,毫不理会。无奈之下,诸葛亮就使出了一个不太光彩的手段,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用来羞辱他,可是司马懿却把衣服穿起来给下属们看。

面对诸葛亮的羞辱和痛骂,司马懿甘之如饴。因此,司马懿被“厚黑学”奉为一代宗师,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氏最终能成为三国时代胜利者的原因。

三国:从司马懿评价王朗的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毫无办法

当然,也许是之前王朗在诸葛亮面前的不堪一击,提醒了后来的司马懿;对付诸葛亮要多加防备,不能逞匹夫之勇,还一定要提防诸葛亮的心理攻击。谋不过不出、战不过就退,等待时机,让对方着急,方可反败为胜。您以为呢?

文/读中玉

标签: 诸葛亮王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