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滴答历史 222 0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心昭日月的诸葛亮 剧照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用一个故事来说说“愚忠”吧。

豫让的故事让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愚忠。话说当年晋国有好多个家族,其中实力最雄厚的就是范氏、智氏、魏氏、赵氏和韩氏五家。这五家中,以智氏最为无赖,先是想方设法灭了范氏,抢了人家的地盘,接着又向魏、韩、赵索要土地。结果魏、韩给了,赵氏不肯给。于是智氏假借晋国国君的旨意,胁迫魏韩一起围攻赵氏的基地晋阳城。结果,被魏、赵、韩三家联合起来,把智氏灭了。这应该算是恶有恶报了。赵氏的族长赵襄子深恨智氏的族长智伯,将智伯的头骨做成盛酒的器具,每逢重大宴席,便当众展示。可想而知那个智伯是何等得受人憎恶。

智伯有一个叫豫让的家臣,一心要为智伯(并不是自己的族长)报仇。他先是改名换姓,装扮成服过刑罚的下人,躲在赵襄子家的厕所里准备行刺,结果被发现了。赵襄子见他有义,没有杀他。他剃净眉毛胡须,用漆涂抹全身直到腐烂成为癞子,假装在晋阳城中行乞,准备伺机再行刺杀之事。他以为自己这样不会有人认得出来,结果被一个老友听到他的声音认了出来。于是他吞炭把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躲在一座桥下准备行刺。无奈天不绝赵襄子,豫让又被发现了,这回赵襄子再没有放过他。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士为知己者死的豫让

这就是《史记 刺客列传》里的故事,用以宣传豫让忠心事主。我们不否定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豫让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忠义之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愚忠而已。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他不能尽忠一主。豫让其实是范氏的家臣,在范氏被智氏灭了之后才投靠智伯的。所以说智伯其实不是他的族长。他为什么不刺杀智伯为范氏报仇?而却侍奉仇人?如果他觉得范氏不够重用他,为什么不早早离开去别的地方?范氏被灭后,为什么不去其它家族,偏偏就要去仇人那?这是不忠。

其次,不管原因。智伯被杀是什么原因?一个让别的家族恨,害自己族人改名换姓(智果全家因他而该姓辅,也因此才保留了智氏家族的血脉),死了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好事的坏人,有必要为了他而作出这样的行为吗?

最后是不计后果。剪发剃须涂漆吞炭,这些都是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属于不孝的行为;行刺别族族长,那是无礼的行为。为了一个坏人,不惜把自己搞得身败名裂,置自己于不孝无礼之中,有必要吗?

不忠、不孝、无礼的豫让,完全就是愚忠的典范。

所以,人们对“愚忠”的定义就是:愚昧地固执于自己狭隘的“忠心”思想,不管原因、不计后果地去实施所谓的“义”。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运筹帷幄的诸葛亮 剧照

那么,诸葛亮属于愚忠吗?我们就根据上面的定义来分析分析吧。首先,诸葛亮的”忠心“思想并不狭隘。他很早就成名了,并不是因为辅助刘备才出名的。当时的他,是经过考虑才选择了刘备作为主公的,刘备的“三顾茅庐”,只是增加了一点戏份而已。更多的还是源于诸葛亮自己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当世所有英雄的思量。要知道象他那么智慧的人(这个应该不会有人否定吧?)如果不愿意追随刘备,刘备就是“三十顾茅庐”也不一定能见着诸葛亮。

在《隆中对》里,我们能看到,诸葛亮在刘备还没来拜访之前就对天下做了分析。绝不是刘备来了之后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

他从天下的局势说起:”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然后评价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并得出结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再说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提出荆、益两州的地理优势:“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最后给出了战略:“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对于刘备的邀请,诸葛亮是有准备的。他的忠心,是源于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并不是简单的“只忠于汉室”的狭隘忠君思想。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心怀天下的刘备 剧照

其次,诸葛亮忠于刘备,是因为刘备值得他尽忠,而不是因为“刘备是主公”。刘备之所以值得尽忠,也并不完全是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是刘备有一颗关怀天下的善心。个别事例,可以说刘备不守信用、比曹操还奸诈,但总体来说,历史对刘备的评价还是与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是一致的(《三国志 蜀书九》):

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而刘备,除了心怀天下让诸葛亮甘于服务于他外,他对诸葛亮的态度,也回报了诸葛亮的忠心:国家层面是丞相,实权上录尚书事,地方上领益州牧,成都方面领司隶校尉,个人方面封琅邪之县侯。而那时,诸葛亮还很年轻。

刘备将自己与诸葛亮的关系比喻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这不仅仅是说自己得到了诸葛亮“如鱼得水”,胡三省指出了这句话背后的真意:“所谓鱼有水则生,无水则死。”

君臣之间无比的信任,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原动力。这是在同一个梦想下的忠心,是有原因的忠心,而不仅仅是“必须的”忠心。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后主刘禅 剧照

最后,诸葛亮忠于刘备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出于对蜀汉有利的战略需要,而不是不计后果的报效行为。

他的忠心,主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治国上。《中国通史:诸葛亮治蜀》里说,法治有三种境界:①百姓怨声载道,沸反盈天,这是法治的最低层次;②百姓道路以目,敢怒不敢言,这是法治的次低层次;③百姓口无怨言,依法守法这是法治的最高层次。诸葛亮依法治蜀,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百姓口无怨言,心有服意,受罚者刑之而不怨,诛之而不怒。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为国效命,完全不会因为主公换成了只有十七岁的刘禅而懈怠。这说明诸葛亮效忠的是一种理想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刘备刚好就是与他理想相同的人。

有人说,诸葛亮是架空刘禅的权臣,他只忠于刘备而不忠于刘禅。这样说的人应该是属于“瞎子摸象”式的论断。诸葛亮早在刘备称帝时、甚至是在刘备称帝之前就已经总揽政务了,而刘禅继位后传承老爹的做法,继续为诸葛亮行使职权提供支持。

诸葛亮对于这位幼主,也一样地忠心耿耿。《三国志·先主传·裴注》记载,诸葛亮亲自为刘禅抄写前人智慧之书,帮助幼主学习成长。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这不是忠心是什么?不是为了国家难到只是为了取悦主公?抑或只是为了报答刘备知遇之恩?

诸葛亮可不是豫让那种一昧无知不计后果的效忠主人之徒!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一代明君李世民 剧照

结论,诸葛亮不属于愚忠。诸葛亮对汉室忠心耿耿,是历史上“忠臣”的典范。唐太宗对诸葛亮评价甚高,在他弥留之际,他召来褚遂良与公孙无忌,对他们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他希望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能象诸葛亮一样,忠心于大唐帝国。

然后转头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任何时候,诸葛亮这样忠心于天下的人,都是国之良善!

诸葛亮属于愚忠吗?为什么?

羽扇纶巾的孔明

历史很有趣,司马光迁来叙叙。欢迎朋友评论区留言沟通,感谢阅读!

本文参考书籍:《旧唐书》《三国志》《史记》《中国通史》

标签: 诸葛亮孔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