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扇不离手”?

滴答历史 102 0

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可谓是深得人心、家喻户晓。

但为什么不论盛夏严冬,他总是拿着一把扇子呢?坊间版本众多,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1、扇中有领兵布阵和治国安邦的良策,扇不离手方便随时查看小羽扇,大乾坤。

诸葛亮为什么“扇不离手”?

有传说,扇子里记载着行军打仗和治国安邦的计谋策略。

所以诸葛亮才扇不离手,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战况或相应问题查找对策。

诸葛亮的这把扇子比普通绣花扇大一点不假,但扇子里能记下那么多东西实在是匪夷所思。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扇子里记载着千计万策,行军打仗时,实况变幻莫测。

俗话说将在外,军令还有所不受呢,更何况敌情有变,临时去看计策的话,恐怕早被敌军攻进城了。

2、鹅毛扇是岳父或先生送的,扇不离手时刻提醒自己谨慎心细也要当机立断岳父黄承彦为了让女婿忠心报效汉室,并提醒诸葛亮行事谨慎机灵,特意把自己的一把鹅毛扇亲自送给他,可谓用心良苦。

因为鹅是最谨慎机灵的禽类,它守夜时,一有动静,立刻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同伴撤离。

诸葛亮谨记岳父的教诲,扇不离手,提醒自己时时都要学习鹅的精神,做到谨慎机灵行事。

还有一种说法,这把羽毛扇是水镜先生送的。

诸葛亮开始跟随水镜先生读书时,很久没能悟出先生的真谛。

先生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竟把自己半辈子写的书全给烧了,并将诸葛亮赶下了山。

但他又不甘心眼见一个有才之人就这么废掉,就让夫人给诸葛亮送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

诸葛亮再返回山上求师后,遇到难题而烦躁时,只要拿起羽毛扇轻摇两下,就会感觉神清气爽。

边扇边想,终于慢慢悟出了水镜先生讲的深奥精髓。

后来,他带兵布阵,只要羽扇一摇,就会计上心来。

3、扇子是妻子黄月英送的,扇不离手表示对妻子的思念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离开父亲黄承彦时,父亲送给她一把扇子,上面有“明”和“亮”两个字。

诸葛亮为什么“扇不离手”?

黄承彦告诉女儿,她未来的女婿名字中有这两个字。

后来,黄月英嫁给了字孔明的诸葛亮。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黄月英把这把扇子给了诸葛亮。

在以后背井离乡的峥嵘岁月中,诸葛亮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对妻子的思念。

4、扇子是古代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扇不离手有意衬托自己的文人气质当时,文人雅士用扇子也是一种潮流。周瑜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杨修与曹操也曾闹出“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

直到清朝的纪晓岚,也常摇着扇子吟诗做对。

而文人诸葛亮拿把扇子摇出了《出师表》和《诫子书》等传世佳作。

综合来看,如果扇中真有治敌神策,就不会有后来的六次北伐中原,皆无功而返;

若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他呕心沥血治理的蜀国也就不会灭亡。

有书君认为,诸葛亮扇不离手,主要是随当时的潮流,同时也是对妻子的一种想念。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的诸葛亮,除扇不离手不值得提倡外。

他知天文,通地理,思维敏捷,运筹帷幄,最重要的是他不因才识渊博而妄自尊。

用兵上注重稳重,公务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

标签: 诸葛亮的鹅毛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