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中,这段描写栩栩如生。只论文学性,周瑜堪称是小说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他狭隘、嫉妒、自负,最终被诸葛亮和刘备活活气死。
其实,正史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曾与老将程普不睦,“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周瑜却反复避让,最终程普都服气了,说:“与周公瑾(周瑜字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是武将,在赤壁之战中曾率兵冲锋,却突然患病身亡,只活了35岁(《三国演义》称36岁,可能是虚岁)。历来对此说法不一:
其一,被孙权暗杀;
其二,周瑜患有心血管病;
其三,死于结核病或流感;
其四,死于血吸虫病;
其五,周瑜患有家族遗传病。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病死的,可在《三国演义》中,却说周瑜是气死的。把周瑜黑到这种地步,还真不能怪罗贯中。
▍《赤壁之战》连环画
周家当了百年高官
周瑜生于175年,庐江舒人(今属安徽省合肥市)。
周家是官宦世家,高祖父周荣在汉章帝时入仕,曾任尚书令。东汉自汉成帝(前51年-前7年)起,政务均归尚书台,尚书令总揽事权,直接对皇帝负责。汉代朝会,各官均接席而坐,只有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被称为“三独坐”。但在行政序列上,尚书令属少府(负责管理皇室财务、生活的机构),年薪只有千石。后宦海沉浮,周荣几度被贬,去世时,汉和帝赐20万钱,荫其子周兴为郎中(尚书令的属官)。
周荣的孙子周景、曾孙周忠曾任太尉。太尉是秦汉时最高武职,属三公之一,只负责监察,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周家出任高官,前后长达百年。
周景、周忠均出自周瑜伯曾祖父一脉,而周瑜曾祖父一脉属弱支,在史籍中,甚至未记周瑜的爷爷和曾祖父的名字。周瑜的父亲周异当过洛阳令,去世亦早,周瑜“十余岁”便成一家之主。其实,周瑜还有一个哥哥,可能是庶出,史籍也没留下他的名字。
周瑜与孙策同年,少年时便交好。15岁时,周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共通”,就是把自己家的宅院给孙策住,与他结成通家之好。可见,此时周瑜已主家事。
刘备与孙权结盟时,刘备曾给周瑜“上眼药”,对孙权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显然,刘备不知道周家与孙家的关系有多铁。
小乔只是周瑜的妾
周瑜结交孙策,因为他坚信当时的一条谶语:“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自秦代起,此说便已萌芽,据《史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所以不断东游以厌之。
谶纬是秦汉时主流的观念,尤其是东汉末年,谶纬学大盛。
孙策后投袁术,袁术派他征江东,当时周瑜的叔叔周尚在丹杨(今属安徽宣城市)当太守,周瑜率丹杨军来投,孙策收下粮草、兵马,却让周瑜暂回。《三国志》称“丹杨山险,民多果劲”,民众“好武习战,高尚力气”,是当时的“精兵之地”。
不久,袁术派表弟袁胤接任丹杨太守,周瑜和叔叔被袁术延揽至寿春(今属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袁术非常欣赏周瑜的才干,周瑜却不看好袁术,自请去偏僻的居巢(一般认为是今巢湖市,今由安徽省合肥市代管)工作,以便逃归。
建安二年(197年),孙策自立门户,第二年,23岁的周瑜投靠孙策,孙策“亲自迎瑜,授建卫中郎将”,高于老将程普,致二人产生矛盾。
此后,周瑜攻皖城(今属安徽省潜山市)、伐寻阳郡(今属湖北省黄梅县)和江夏郡(今湖北中部)、平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和庐陵郡(核心区大致在今江西省吉安市),稳定了江东局势。
攻皖城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但《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中根本没提大乔,可见非正妻。时周瑜应已婚,小乔也只能是妾。孙策与周瑜并非连襟。
被大儒看成“小人”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共掌大权,辅佐孙权。孙权当时“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曹操大军南下时,张昭主降,因张昭是江北人,曾被汉朝举为孝廉,坚辞不就,后因战乱逃到江东。在孙吴政权初期,诸葛瑾、步骘、张纮、薛综、严畯等都来自江北,倾向中原政权。随着江东集团崛起,特别是鲁肃、蒋钦、周泰、陈武、丁奉等,都是武将,且都是庐江附近人,他们更倾向于孙家。
晋代大儒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说:“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这是史上首次称周瑜、鲁肃为小人。因二人兜售“秦始皇说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最卖力,在他们的帮助下,孙权后来果然称帝。但离秦始皇说才430年,不到500年。
鲁肃曾劝孙权:“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孙权非常信任周瑜、鲁肃,而张昭终生未能任相。
后代有学者怀疑:曹操实力最强,刘备是汉室宗亲,是不是孙吴没借口称帝,才拿秦始皇说事?
在称帝告天文中,孙权称:“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孙权称帝后,曾说:没有周瑜,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可见,周瑜最大的功劳在扶正孙权。
赤壁战后,周瑜进攻益州,如取胜,孙吴可对曹魏形成夹击之势,不幸周瑜猝死。孙权虽“性多嫌忌,果于杀戮”,也不
至于此时下手。
▍明蒋乾绘《赤壁卷》
杜牧只夸他运气好
直到唐代,主流对周瑜仍持赞赏态度,李白在《赤壁歌送别》中写道: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在唐人赞美中,渐多功利因素,即:只赞功绩,不关注道德。随着唐朝科举发展,平民阶层崛起,世风转向“物态浇漓,稔于世禄”。
读书人渴望建功立业,可在现实中屡遭挫折,所以杜牧在诗中不服气地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要不是东风帮了周瑜,大乔、小乔早被曹操抢走。
其实,赤壁之战并非只有火攻,曹操的部队在多处驻扎,与孙刘联军反复激战,只是从杜牧起,人们开始倾向于认为:周瑜运气好,不算真正的名将。
北宋初年,吴起、孙膑、廉颇、韩信等都被贬出武成庙正殿,改到庑下,关羽、张飞也在其中,周瑜仍在殿上。
北宋初期,出现了正润之争,欧阳修在《正统论》中提出:“自古王者之兴,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泽被生于民,或累世积渐而成王业,岂偏于一德哉?”主张曹魏是正统,孙吴、蜀汉不算国。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亦奉曹魏正朔。到朱熹时,“帝蜀寇魏”影响渐大。
南宋偏安后,为强调天命仍在,立蜀汉为正统。此后,诸葛亮的地位渐超越了周瑜。
▍清晚期《群英会》
罗贯中其实没黑周瑜
元代时,《三国志平话》开始流行。作者称,曹军压境,周瑜却“每日与小乔作乐”,孙权送他“一船金珠缎疋”,周瑜收下后,却按兵不动。诸葛亮、鲁肃反复请求无效,诸葛亮只好说:曹操征东吴,是为了大乔小乔。周瑜才大怒出山。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不断排挤诸葛亮,战后又和张飞冲突,屡战屡败。最终向刘备借道伐益州,却遭诸葛亮偷袭,气病而死。
这些情节可能是宋代“说三分”的评书艺人编造的。宋代城市化发展,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开始分途。在精英文化中,魏、蜀较受关注,是唐诗、宋词中的常见题材,写孙吴的唐诗、宋词明显较少,给平民文化留下空间。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依据史料,修改了一些泼污处,将周瑜杀诸葛亮的动机变成“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从嫉妒的私心,转为护主的公心,但保留了诸葛亮屡次戏耍周瑜等情节。
明嘉靖本《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较正面,清代毛宗岗点评本时,情况大变,关羽被拔高,周瑜则成了诸葛亮的正衬(写周瑜是为衬托诸葛亮)。据学者韩放《周瑜形象生成史》中统计,嘉靖本以周瑜命名的回目有12个,周瑜作为正面人物的有5个;毛宗岗本以周瑜命名的回目仅5个,周瑜作为正面人物的仅1个。毛本还刻意隐去“凤雏”庞统曾在周瑜手下任职的经历。
毛宗岗本即后来的通行本,文学性更强,周瑜的公众形象至此无法挽回。
周家三代短寿
周瑜病逝于210年,在遗嘱中,他说:“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周瑜一向健康,头天患病,第二天便知必死,未免太快,很像心血管疾病。
周瑜十多岁时,父亲周异就去世了,应属早逝。周瑜的大儿子周循有儒将风范,孙权把嫡长女嫁给了他,可至迟到229年,周循便病死了。周瑜的二儿子周胤因罪免官,239年被赦免,诏书未发,便病死了。寿仅三十多岁。
周瑜还有一个女儿,嫁给孙权的长子孙登。孙登只活到33岁,周瑜女儿寿命如何,未见记载。
周家三代短寿,但东汉末、三国初疾疫流行,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死亡率之高,前所未有。郭嘉寿仅38岁,吕蒙寿仅42岁,诸葛乔(诸葛瑾的次子,过继给诸葛亮)寿仅25岁,陆延(陆逊的长子)寿不足20岁……在当时,周瑜短寿并非特例。
认为周瑜死于血吸虫病,也有一定道理,从出土吴简看,“腹心病”患者多达上千例,长江流域发现的汉代尸体中,大多有血吸虫病。但血吸虫病引发暴亡的病例,却不多见。至于说周瑜患了结核病、感冒等,皆非暴亡之症。
在《三国志》中,留下周瑜两篇《时局论》,见识近于《隆中对》。
周瑜临终时写下:“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慷慨激昂,足可震古烁今。(责编:沈沣)
来源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蔡辉
编辑:白杏珏
流程编辑:王梦莹
标签: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