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诚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孙自法 摄
朱乃诚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孙自法 摄
中新网郑州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乃诚19日提出,五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年代为距今5500-4000年,按不同社会特征又可分为黄帝时期、颛顼与帝喾时期、唐尧与虞舜时期,并分别对应考古学上中华文明发展的“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阶段。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和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暨2019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年会”当天在郑州开幕,朱乃诚研究员做《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主题报告时作出上述表示。
他说,五帝时代是中国传统古史中依据文献记载而提出的概念,学界虽有多种说法,但普遍以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为依据。至于五帝时代的年代,根据先秦文献记载,五帝时代开始的标志是战争,如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以及东汉时期“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的说法,而考古学上迄今发现最早专门用于战争的武器,能够明确的是玉钺,目前出现年代最早的一批玉钺距今5500年前后。据此,大体可将五帝时代的年代定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
朱乃诚指出,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划分为黄帝(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年)、颛顼与帝喾(公元前3000-公元前2400年)、唐尧与虞舜(公元前2400-公元前2000年)三个时期,并分别相当于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三个发展阶段。
而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形成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之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目前,考古学上揭示的可与中华文明进程中“古国文明”“古王国文明”“王国文明”这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考古学文化实体个案,分别以“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为代表。
他认为,红山文明是否代表黄帝时期的“古国文明”、良渚文明是否代表颛顼与帝喾时期的“古王国文明”,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认证。不过,陶寺文明所代表的应该是尧舜时期的“王国文明”,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发现与研究的两方面证据都表明,尧舜时期的陶寺文明是中国“王国文明”的开端,这一中原“王国文明”的形成,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王国文明”,也标志着“中国文明”的诞生。(完)
标签: 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