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总会出现不一样的女性,或温良恭谦,或才华横溢,或英雄气概。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洪流中是一笔不一样的浓重色彩。
每个时代都不缺故事,但一个好的故事,确实能经久不衰,让后人总是茶余饭后的回味再回味,创作再创作。她们的故事总是一再被重演。但她们是一个时代甚至后人永远无法复制的独立个体。
最近看到迪士尼翻拍,由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的预告片,不禁想起了几个关于中国古代女性英雄的故事。这几个女性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却都令人印象深刻。
一,来自《木兰辞》的木兰,特别的女性
这首《木兰辞》。作者不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有的说“木兰”是复姓,不是名字。有的说她是鲜卑人。也说这首《木兰辞》是历经几个朝代揉杂出来的作品,最后定型于唐代。也说历史上无木兰此人。明代全能鬼才徐渭创作的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从此她的身世,家庭背景,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花木兰”。
不过在古代,没有数字记录,英雄故事若没有记载正史,好像都比较像神话。
这首《木兰辞》讲述的是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十二年后归来,拒绝封赏,归隐田园的故事。木兰展现的是一个普通农家女,为了忠孝,不顾自己生死与性别的的形象,感动不少人。我总觉得事出必有因,代父从军这事肯定有的。谁是那“木兰”就不得而知了。
诗结尾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几句是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描写,基调是雀跃的。女子征战多年,依然爱红妆。这是一个女性角色的强调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性别未被识破的原因句。作为英雄,女性性别让木兰更为特别,更为激励人心。
二,樊梨花,胸有韬略的女性
樊梨花是大唐贞观年间人,天下都招讨、征西兵马大元帅,薛家军的灵魂人物。因西征,功勋威赫,后加封一品诰命镇国夫人,威宁候。
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艺术形象很是丰满,故事也特别多。有句歇后语,樊梨花下西凉------马到成功。可想而知,樊梨花是骁勇善战之人。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爱恨情仇,有个“三休三请”的故事。樊梨花的聪慧,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让她不计前嫌,与薛丁山共同对抗敌军。从侧面反应出,樊梨花是个将才。多方战役都需要她的出面,才能收获大捷。樊梨花若是胸无韬略,何须薛丁山的“三请”。当然这里也是有艺术加持色彩的。而且薛丁山原型是薛仁贵之子薛讷。
在辽东有座历史名城叫威宁营,说是取自樊梨花的爵位称号“威宁候”。她的点将台就在威宁营城北墙下,用青砖垒砌,里面用黄土夯实,长25米,宽14米,高2米。
哈密市北45千米的焕彩沟沟口立着长33.2米、宽3米、高2米的方体天然石头。因为从这里越往山里走,天气会越凉。所以樊梨花在此换装,并为死难将士在这里准备了棺木,人们见此情景,便叫棺材沟。后因沟内斑斓夺目的众多的鹅卵石,改为焕彩沟。
还有个沙山藏营的典故。一说是,樊梨花西征,一营女兵在鸣沙山一带遭遇突厥铁骑,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大军赶来打败敌军后,将女兵遗体埋葬在沙山之下。另一说是当年樊梨花带兵路经沙山时,一营兵马扎营沙山下,没想到一夜之间狂风大作,到第二天,大部分营帐和兵马深埋在黄沙之下。从此沙山上能听到战场争斗的声音,擂鼓声声,兵戈相撞,悲壮惨烈,热血澎湃。
樊梨花传奇色彩很重,只要她西征过的地方好像都有她的故事和足迹。历史中她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存在。她官至大元帅,也是古人对她的高度认可。
三,风尘女梁红玉,足智多谋的女性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后人起名梁红玉。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家道中落,她也沦为京口的营妓。据说梁红玉是先为韩世忠的妾。
梁红玉非一般的风尘女子,最出名的当属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
黄天荡之战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梁红玉向韩世忠献计策,由韩韩世忠率领小队兵舰诱金兵深入黄天荡死港,大队宋兵埋伏。梁红玉以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金兵中计后,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无数。梁红玉又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黄天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故事。故事凸显梁红玉的机智多谋。她有胆识,果敢。宋高宗赵构曾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她的故事真实性更多些。
此战中,梁红玉击鼓只是其中一小段,实际上金兵还是突围逃走了,宋兵也损失惨重。
古代女性的故事有很多,但英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女性的魅力有时不止于闺阁刺绣,诗情才华,有时也在战场中。英姿飒爽,文韬武略的女性,文人墨客总是爱多渲染下的,故事精彩就好。
标签: 历史人物故事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