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滴答历史 161 0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中国上古史,一半是神话,一半是历史。在黄帝驱使熊罴貔貅貙虎战胜铜头铁额的蚩尤后,又过了三百年。黄帝之孙颛顼和炎帝之后共工氏为了帝位又打了起来。共工战败后非常愤怒,于是撞倒了不周山的天柱,造成了漫天的洪水。在这场洪水中,黄河流域沦为泽国,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国彻底毁灭。山西陶寺的陶唐氏一族,率先建起了城堡。那么,共工到底是谁呢?共工大战颛顼是否又真有其事呢?治水的大禹和共工又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

华夏文明和华夏民族的诞生华夏民族的诞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在经过西周两百七十五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之后,来自诸夏的上古王族和西周封建的新兴贵族一起,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

此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都已形成。而位于中原核心区,以周天子为首的诸夏国,则自称华夏,形成了一个具体“统一意识,共同先祖”的共同体。

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最初主体。

在形成这个主体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华夏文明经历了一次次的冲突和和一次次的融合。战败者的成年男性被毁灭,女性和儿童融入征服者的部落和氏族。

经过几千年的战争和融合,华夏民族终于定型于春秋战国时期。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主要是黄帝和炎帝。除此之外,还有太昊伏羲。按照现如今流行的分子人类学的观点,上古时期的三个农民,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直系先祖。这三个农民,应该就是炎黄二帝和伏羲。

伏羲、女娲和神农氏的年代,延续了5-600年。

如果我们以大汶口文化中期出现贫富分化的公元前3300年左右,看做是三皇时代的开始的话,那么从上一次洪水中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先民们,过了几百年好日子后,又开始了新的战争。

这就是炎黄联军大战蚩尤于涿鹿(獨麓)以及炎黄的坂泉之战了。此事大概发生于公元前2600年前后。

战争胜利后的黄帝,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即后世所谓的龙山文化。

这种以炊具为主陶器性质极为类似的文化,上起陕西关中,涵盖了黄河中游的山西,河南两省,也扩散到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除此以外,河北,内蒙,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受到龙山文化影响的迹象。

黄帝朝前后延续了不止百年。

大约三百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300年前后,得到分封的黄帝十四姓古国逐渐繁衍生息,再加上原有的炎帝神农氏后裔以及少昊金天氏后裔和太昊伏羲氏后裔,四大王族的后人基本上占据了黄淮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满天星斗般的部落古国。

然而,此时虽然看似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却没想到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会延续那么长时期,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的格局和面貌。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共工大战颛顼在黄帝大战蚩尤这场大战过去三百年之后,一场异乎寻常的大风暴再次在神州大陆登陆。

在《列子》中这样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撞不周之山。

这场战争肯定是共工氏失败了。他撞倒不周山的天柱之后,天塌向西北,日月星辰错位。于是引发了大洪水。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列子 汤问》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颛顼,也就是颛顼高阳氏。

熟悉上古史的朋友都知道,颛顼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之子,小时候由少昊氏抚养长大,后来在黄帝仙逝后(请注意仙逝二字)后继位为帝,是为五帝之二。

颛顼之国在哪呢?据说西周时代的卫国,就是颛顼之墟,此地又名帝丘,也就是今天黄河之南的河南濮阳。

“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左传 昭公十七年》

而根据战国晚期《吕氏春秋》的说法:

“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吕氏春秋 古乐》

注:此若水并不是四川的若水,而是河南的汝水(若,汝音同义通)。

那么,另一个地名,空桑又在何方呢?

按古有扶桑、穷桑、空桑三地。扶桑指的是日出之地,穷桑在山东曲阜早有定论,空桑则应该在陈留(今开封)之地。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上古时代的黄河,在今天的武捗折而向北,至河南浚县再转向东,经内黄,濮阳再折向北,在今天津南入渤海。

“距今6000-4000年之间,沙堤连续发育,暗示黄河可能注入渤海。”《黄河入海口的历史演变》

自古以来,号称铜头铁尾豆腐腰的黄河,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浚县到内黄一带。

那么,共工又是谁呢?据《山海经》的说法: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山海经 海内经》

我们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共工之父(或母)乃祝融,他也是出生于江水一带的,恰好和黄帝之子玄嚣同处一地。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史记 五帝本纪》

所以,炎帝之后裔共工氏在黄帝朝时期长期在江水一地和黄帝后裔共处。

则或许共工氏就是祝融氏和黄帝之子玄嚣一脉通婚的后代。所以,在黄帝仙逝后,共工氏也有资格和颛顼争夺帝位。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那么,和颛顼作战的共工部落到底在哪呢?我们先来看看共工之父祝融的所在:

“郑,祝融之墟也。”《左传 昭公十七年》

如此看来,祝融氏大约居住在黄河郑州到嵩山一代,则共工氏居住地应该也离此不远。

而颛顼则居住在河南开封北到濮阳一带,在共工氏的下游。

共工和颛顼的大战,极有可能类似于古代社会上下游农民为了争夺水源发生的械斗!

共工大战颛顼带来了两个后果,其一是颛顼称帝,其二是发生了大洪水。

而共工氏曾经为九州之霸主,其实力非常雄厚: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国语 鲁语上》

"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管子·揆度》

从共工之子后土平九土(治水)和共工时期中华大地陆地仅占十分之三之事来看,是不是共工战败撞倒了不周山的天柱发生的大洪水不可知,但共工时期(颛顼初期),中华大地上一定是洪水泛滥成灾无疑。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4300年前大洪水的考古学证据考古学上,公元前4300年前后,是一个很独特的年代。

大约在此年前后,山西临汾的陶寺文化建起了自己的城堡。

陶寺。。。相对年代晚于庙底沟二期我呢和。绝对年代上限不超过公元前2600年。。。下限约当公元前2000年稍晚。。。大城址属陶寺中期建筑。。。总面积约280万平米。“《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 第六章》

于此同时,陕西神木的石 峁也兴起了修建城堡的高潮。

然而,位于长江下游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却在此时期被放弃,良渚文化陷入灭绝的境地。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史前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展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城市文明的最高成就。“《镜头|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石 峁古城面积高达400万平米,陶寺古城面积也有280万平米,在新石器时代属于规模宏大的巨型城址。为什么此时山西陶寺和陕西石 峁两个古国不约而同的开始建城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果不把同时期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突然毁灭之事结合在一起来看,是很难得到正确答案的。

陶寺古城和石 峁古城的兴起,应该就是抵御洪水和洪水之后形成的战乱而建筑的堡垒。而良渚古城的毁灭,则和大洪水时期的海侵有关。

“苏北。。。距今4600-4000年前,海面高于现在2-2.5米。。。在浙江沿海。。。全新世早中期的海侵使杭嘉湖平原的南缘成为海湾。。。海水沿钱塘江、瓯江等主要河流向内陆延伸数公里至20余公里。”《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从考古学证据来看,5300-4100年之间的黄河下游地区极有可能跟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

由于海平面高于现在2米左右,所以,黄河下游的河北,山东,河南东部一带(地势极地)可能存在大面积的积水湖。共工时代,河南嵩山地区古人眼中,陆地仅为十分之三是极有可能的。

如果此时,再来个气象灾害,连续降水数月,则完全可能造成黄河上游山洪爆发,洪水猛灌的现象。

后来,关于大洪水的印象,就留在了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这也是《尚书 尧典》中尧帝一朝一直在治理洪水的真实情况的体现。

“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尚书尧典》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我们还看到,帝尧朝已经有了专门的治水官员-共工!

它就得名于和颛顼争夺帝位的共工氏:

“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像恭滔天。”《尚书尧典》

夏禹之父鲧,就是共工氏的后裔。他接替共工治水九年,也没有成功。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 舜典》

鲧,实处于嵩山地区,号为崇伯鲧。则:

炎帝-祝融-共工-鲧-禹-启一脉相传,都一直生活在今天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地区。

“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国语 周语上》韦昭注:“融,祝融也;崇山,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郑,祝融之墟也。”《左传 昭公十七年》

"今河南之新郑,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虚也。”《汉书·地理志》

而考古学上发现的河南龙山文化王城岗古城,则是大禹称帝之前方国崇国的都城。也是夏后氏启起兵夺位之前的大本营。

“帝启。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帝归于冀都。”《今本竹书纪年》

钧台之享就发生在此地附近的河南禹县钧台。

大发现!共工大战颛顼不是神话。学者:真相隐藏在陶寺和良渚古城

结语4600年前,以黄帝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古国统一了黄河中下游流域。300年后,持续的降雨和海侵改变了人们和平共处的生活面貌。此时,位于黄河流域嵩山地区的共工氏古国和位于古黄河下游的颛顼高阳氏古国发生了冲突。这就是古籍上记载的共工和颛顼的大战。

4300年前的洪水,毁灭了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国,也使得黄河下游的众多古国遭受重创。因此,位于黄河中游的陶寺古国借势(地势)兴起,建起了强大的城堡,陶唐氏的有唐国就此兴起。到帝尧时代,取得了古国联盟首领的位置,被后人尊称为帝尧陶唐氏。

再往后,共工家族的后裔鲧,禹先后治水。经历了共工,鲧,禹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之后,大禹终于找对了办法,治水成功,并因此获得舜帝的青睐,受禅成功。大禹实际上就是共工氏的后代,大禹家族就是世代治水的共工一族。共工家族历代努力不懈,终于降服了大洪水,这是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也是后来形成华夏民族的关键节点。

标签: 颛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