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滴答历史 195 0

大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其文治武功,无与伦比,就连后世的康熙帝都称赞朱元璋和永乐朝“治隆唐宋”,可见这个王朝的功绩多么的卓著。大明总共存在276年的时间,如果加上南明的39年时间,总共有315年的时间。虽然历史上不承认南明为明代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应该加上,虽然崇祯帝在1644年上吊自杀,但是本身明廷的官府设置就是两京十三省,南京随时可以成为都城,崇祯死后,李自成占领北方,南京朝廷另立新君有何不可?由于满清与我民族风俗、发型、服饰皆不同,只要还有一个地方用大明年号,束发戴冠,就意味着大明没有灭,汉风犹存。实际上大明是超过300年历史了,远比其他朝代要长,唐朝289年历史,宋代319年历史,明代315年,清代加关外是296年历史。大明这315年,不论多么艰难,困苦,从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的风骨,我辈当效仿之!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洪武大帝

1、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

小时生活在元朝末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家里四面通风,一无所有,父母,兄弟,相继饿死,小小年纪当乞丐,当野和尚,到处要饭,也是上天眷顾投身于郭子兴的起义军,与旧时好友汤和、徐达等征战沙场,用了15年扫荡南北枭雄,灭掉元朝,定鼎天下。1368年于南京紫金山登基,昭告天地皇祗,建国大明,年号洪武。在位期间,雄才伟略,也好雄猜,治贪肃黑,凡贪官污吏无不闻风丧胆。洪武朝总共31年,官员工资史上最低,贪10文钱者杀无赦,很多官吏都戴着手铐脚镣升堂办公,这是任何一朝所没有的,也是平民天子骨子里对贪官污吏的憎恨的体现。天下平定后,对元勋宿将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其中徐达被烧鹅毒死,刘伯温被赐酒毒死,蓝玉被剥皮处死,胡惟庸被处死,韩国公李善长满门抄斩,吉安侯陆仲亨等皆被抄斩,现状及极其残酷,只有汤和得了善终。1399年,朱元璋驾崩,未曾生育的妃子全部活人陪葬。由于太子朱标早逝,将皇位传给了文弱的皇太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建文帝朱允炆

2、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

太子朱标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宫中,由大学士宋濂等人教育成人,读圣贤书出生的皇帝,在当皇帝后,任由其师傅齐泰和黄子澄摆布,齐泰和黄子澄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削藩,削去各个地方的藩王的领兵权利,控制他们的发展,不料,在削掉周王等几个藩王后被燕王逆袭,燕王不堪重负,打造兵器,聚众造反,天下响应。1402年燕王兵马入南京,宫中失火,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也称作明太宗,此次事件被称为“靖难之役”,明成祖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大明又进入一个高峰。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成祖朱棣大帝

3、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

明太祖洪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初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骑马打天下的战将出身,也是一个有名的马上天子。朱棣登基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生怕后人说他篡位党的皇帝,一辈子为大明兢兢业业,战功赫赫,为大明,为中华民族创下了不朽的功勋,不管是疆域上还是对待汉文化的推广上,无不功勋卓著。明成祖在位22年,编修永乐大典,五征蒙古,经略辽东,设置努尔干都司,远征越南,缅甸,东征海盗倭寇,派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丝绸路,让大明威名远播,大明在永乐时期真正实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朝贡国达到了100多个,远洋贸易直达非洲,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刻。朱棣一生善战,远征蒙古鞑靼部、瓦剌部,兀良哈部,一度打到了斡难河旁,朱棣自嘲说:五百年来,打到斡难河的只有我!永乐22年朱棣在远征蒙古时驾崩,死前依旧在犹豫是将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还是汉王朱高煦,最后还是看到了皇太孙朱瞻基的能干,决定了将皇位传给了朱高炽,朱高炽,明仁宗。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仁宗朱高炽

4、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当太子几十年,唯唯诺诺,可能是由于其父永乐帝太强的原因,总是低着头苦干,就是这种苦干精神得到了朱棣的赏识,朱高炽当太子期间并无过错,可以说是优秀太子了,当太子期间为大明选拔各种人才,执掌科举,各省、道、府的主要官员几乎无一例外的出自太子府,再有一个就是培养了后继人才朱瞻基,若不是朱瞻基的才能,永乐未必将皇位传给朱高炽。洪熙帝在位仅仅只有10个月之久,由于极度发胖,导致身体异常虚弱,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到了极点了,年纪不大就死在了皇位上,皇位理所应当的传给了太子,朱瞻基。也有历史学家考证说是朱瞻基给洪熙帝下了慢性毒药,毒死了洪熙帝,提前登基当皇帝,当然凭借朱瞻基的野心来说不无道理,从后面杀掉汉王朱高煦,除掉赵王朱高燧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也有人说,是朱高煦用慢性毒药毒死了朱高炽,本想篡夺地位,没想到朱瞻基黄雀在后,将他们都收拾了。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宣宗朱瞻基

5、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从小被爷爷疼爱,喜欢,跟随爷爷朱棣东征西讨,练就了一身本领,宣德帝一共在位10年时间,与明仁宗朱高炽一起才10年零10个月,但是就这十年创下了大明朝的有一个盛世,仁宣之治,在这两个皇帝的治下大明政治清明,一片繁荣景象。宣德帝与永乐帝一样,亲征蒙古,彻底收服蒙古各部,敬告天地皇祗,大明与蒙古诸部和平共处,蒙古成为北面的一道民族长城,大明的国策与后来的清朝和之前的汉唐的不一样的,蒙古,西藏等地方承认大明为中央政府,但是仍旧是蒙人治蒙,藏人治藏的政策,这是典型的明代的一国两制。宣德帝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发展经济,出海远洋,为大明的海上贸易的继续扩展又添了一份力,在宣德帝的治理治下,大明盛况空前,其功勋仅次于太祖太宗。宣德帝按照他的能力来说,在明朝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属于佼佼者,堪称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太子,朱祁镇,朱祁镇,明英宗。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英宗朱祁镇

6、明英宗,正统帝,天顺帝,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从小娇生惯养,到了五岁时还不会走路,在地上爬,但是朱祁镇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小时候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宣德帝驾崩后朱祁镇继位,由于年级尚小,大权由孙太后执掌,大明孙太后一生兢兢业业为国事操劳,但是一生未像武则天一样登基称帝,如果孙太后登基称帝,这样的可能性有吗?个人觉得是有的,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孙太后的政治手段不亚于武则天,也许曾经有么一瞬间孙太后想过,但是终究还是没有付诸于实践。比起慈禧来说孙太后也并没有那么专权。明英宗亲政以后,宠信太监王振,最终酿成土木堡之变这样的惨剧,明英宗责无旁贷,太监王振想风光乡里,导致皇帝被俘虏,罪不可恕,被乱棍打死。明英宗被俘虏一年,在这一年里,蒙古也先绑着他到处去讹钱,却到处碰壁,不仅一分钱没拿到而且白白养活了英宗一年,最后无计可施做个人情又放回了朱祁镇,被明代宗奉为太上皇,幽禁在皇宫七年之久。明代宗始终放不下心里的芥蒂,担心害怕这个太上皇逆袭。结果还是被朱祁镇夺了皇位,史称“夺门之变”。经过土木堡的变动,明军损失了主要的精锐力量达50万之多,但是明军的战斗恢复能力之快,让人瞠目,这在后面的成化朝远征东北又打出了大明的威风。明英宗夺门之变后,明代宗驾崩,明英宗却在此时将明代宗踢出了皇帝序列,葬都没有葬进十三陵。明英宗再次为帝,改年号为天顺,由于经历过一年的阶下囚的生活,性情大变,反复无常,到了驾崩时,大明其实已经是个烂摊子了,皇位传给了太子朱见深,朱见深,明宪宗成化帝。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代宗朱祁钰

7、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兵败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明英宗归国后幽禁于南宫,改立其子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辟,软禁其于西苑,改元天顺。二月,明英宗废其为郕王,不久朱祁钰离奇去世,享年二十九(死时尚不满29岁)。明英宗赐谥号曰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宪宗即位后,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景泰帝。 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宪宗朱见深

8、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

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明宪宗成化,在明军恢复战斗力后远征东北女真,汇集努尔干都司几十万人,将女真首领处死,打的满洲一百多年没有恢复过来。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孝宗朱佑樘

9、明孝宗,弘治帝,朱佑樘。

明孝宗年号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 ,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 ,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一辈子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对爱情的忠贞,独一无二。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 庙号孝宗 ,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武宗朱厚照

10、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时称之为"八虎"。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但是明武宗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别看明武宗表面上玩世不恭,实际上没有一天不处理政事,奏折不是交给内阁就是自己亲自处理,甚至直接将奏折送到豹房,国家之事永远至上。明武宗还学习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接待外藩都不用翻译。对欧洲和世界先进的火器非常感兴趣,在明武宗统治期间,百年间没有理清楚的市泊司的税务他给理清了。明武宗在位期间,北征蒙古小王子,南下派王阳明讨伐宁王叛乱,剿灭赣南匪患,巩固了大明的国防。虽然行事比较荒诞,但是手下大臣没有一个知道这个皇帝在想什么,所谓天威不可测吧。皇帝怪诞,国家却没有因此出现颠覆,内阁的作用是关键,内阁首辅李东阳曾说,大明内阁执掌中枢,权利不在皇帝之下,此时的内阁甚至有驳回圣旨的权利,针对皇帝不合理的要求,可以驳回,这就说明了原始的民主制度和内阁议会制度正在形成,只要有一个新的阶级出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议会制!皇帝就成了一个摆设!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世宗朱厚熜

11、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嗣,所以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辈。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四弟兴王朱佑杬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朱厚熙)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即明世宗。朱厚熜,明宪宗之孙,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蠹政,朝政为之一新。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礼议之争。他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是真的不问吗?不是,实际上权利一天他都没放松,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但是他毫不犹豫的整垮了严嵩一党,派人整顿吏治,扫除边患,与蒙古俺答汗修好互市,互市的意义远远胜过军事剿灭。这在后来,蒙古一度成为大明北面最坚固的长城。用戚继光等人剿灭东南倭寇,戚家军成了16世纪东亚甚至世界最强的军队。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穆宗朱载垕

12、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

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传于位朱翊钧。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神宗朱翊钧

13、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光宗朱常洛

14、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廿一(1620年8月18日),皇帝明神宗驾崩,八月初一(1620年8月28日),皇太子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朱常洛登基后,面临着万历遗留下的严峻形势,朝纲腐败,经济凋落,宫内纠纷无休无止,军力日衰,边疆吃紧,女真崛起,封疆残破,大明江山摇摇欲坠。而体弱、孤僻、压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无力挽回即将崩溃的局面。泰昌帝做皇帝仅一个月,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就驾崩,史称"一月天子"。因此时纪年为万历四十八年,所以将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1月至7月定为四十八年,从8月开始到当年末定为泰昌元年,故万历年号依然为四十八年,而泰昌年号仅五个月。九月泰昌帝驾崩之时,万历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天启元年(从1621年1月22日开始)三月(4月22日到5月20日)重新修缮,八月(9月16日到10月14日)完工,九月(10月15日到11月12日)入葬,名为明庆陵。当中陪葬的有孝元皇后(原配,恭靖太子妃)、孝和皇后(太子王才人,明熹宗生母)、孝纯皇后(太子刘淑女,明思宗生母)等三位皇后。崩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明光宗。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明熹宗朱由校

15、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

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传统的历史观点认为,天启帝是个无道昏君,其实真实的天启帝是如此吗?这里面水份很大,天启帝是很喜欢木匠,木匠对于他来说只是个消遣,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在酒足饭饱,处理政事之余谁还没点爱好?但是从他做的几件事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它并非是无道昏君,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就死了?肯定是背后有人希望他死??为什么希望他死?肯定是触及到了某些集团的利益!尤其是东林党人,对天启帝可谓是恨之入骨!可以说天启不死,大明不灭!天启皇帝不光喜好做木匠,他勤奋好学还对军事边防有浓厚的兴趣

在主流历史舆论给我们灌输的是,天启皇帝只会做木匠,但是你翻看《明熹宗实录》会发现,天启皇帝御文华殿讲读的记载很多。从记载来看,天启皇帝头脑非常聪敏,对军事、对用人的许多意见往往比那些大臣更高明!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天启帝

在《孙承宗传》记载:“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一般情况下,皇帝对于边情,听听汇报就行了。但是天启皇帝却对军事边防的兴趣很高,他还派东厂的人员去探听边防情报,这一点难得可贵。在《明史》中记载:“天启元年十二月的时候,内阁首辅叶向高曾经给天启上疏说:“我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但今之尝朝,既是套数具文,无关于政事。而日讲开陈时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于义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天启皇帝的回复为:“朕在宫中,每日批阅文书,览诵经史及祖宗训录,兼时事忧劳,何有多暇?卿为辅弼元老,正赖责难陈善,匡朕不逮。览奏具悉忠悃。”天启感谢叶向高提出的批评建议,还说在宫里,每天批阅文件,或者阅读经史著作。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孙承宗

在军事问题上,天启皇帝的见识比袁崇焕要高明

天启六年十一月,袁崇焕扬言依靠关外修成屯田,能让后金投降。天启皇帝对袁崇焕的批复如下:““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天启皇帝连着发出六个排比句,这次不算完。天启皇帝最后还告诫袁崇焕“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天启皇帝告诫袁崇焕,本本分分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大言不惭。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袁崇焕

天启皇帝为何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

天启皇帝继位以后,面临和万历皇帝一样的问题。朝廷里面的文官,不干正事整天吵吵,导致国家行政效率低,内耗太大。《明熹宗实录》记载:“朕览科道官,屡疏纷器,全无正论。辽左继陷,皆因经抚不和,以致官民涂炭。朕深切惊忧,昨张鹤呜慷慨自请视师,具见忠义为国。江秉谦妄言乱政,已从轻薄罚,今又结党渎奏,各逞已见。不恤国家之急,臣谊何在?尔部院便传与大小各官,以后务要虚心,协力共图宗社大计。将当行事,务着实整理,毋事空言。再有仍前言,涸淆是非的,决不姑息。”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魏忠贤剧照

然而天启皇帝的上谕发出去没有多长时间,那些官员又开始吵吵起来了,天启皇帝只好在训斥:““上谕吏部都察院:朕自御极以来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坠。每见科道各官屡次纷嚣,前有旨,不许擅出私揭。昨览报,又见揭帖,显是不遵。全无为国为民,肆行狂噪,嚣讼弗已,是何景象?其中是非公论难泯,自奴酋发难以来,徽兵转饷,军民涂炭已极,皆因偏见党论,致使经抚不和,故将辽左疆土尽行失陷。未见恢复奇谋,朕深痛恨。新进后辈,遽司耳目,全无秉公,专行报复。逞意妄言,淆乱国政,本当杖泥。姑从轻薄惩,已后科道各官俱要虚心尽职,共襄国事。再有结党排诬的,朕遵祖制宪章决不姑息。”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东林党,虚伪的君子,比阉党还可恨!

当时明朝已经处于战争时期,这样吵来吵去,确实不像话。天启皇帝决定开始整顿,到了天启四年,东林党又开始攻击魏忠贤。天启皇帝不愿意把魏忠贤流放或者处死,天启皇帝救下魏忠贤以后。魏忠贤便开始对东林党进行打压,天启皇帝是为国家和老百姓考虑,采用的不得已的手段。天启皇帝朱由校,任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使得国家正常运转。天启任用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将辽东局势稳定下来。然而清朝推翻明朝以后,便开始丑化和抹黑明朝,所以我们看到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一个被严重丑化的皇帝。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因意外落水成病,又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二十三岁,死后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明熹宗,葬明德陵。

大明十六帝,几乎代代明君

16、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的是他虽然杀掉魏忠贤,但是丧失了制衡文官集团的主力,也没能明白天启帝临终时说的忠贤可用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在魏忠贤死后,文官集团表面上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不干正经事,将国家的财富掠夺的矛盾指向百姓,导致百姓苦不堪言。魏忠贤在世是,最苦的不是百姓,是文官集团的那帮官吏!因为那邦管理贪污腐败,搜刮财产,魏忠贤每当国家需要银子就伸手向他们要,他们恨透了魏忠贤!被文官清流们洗脑的朱由检并不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别,这在后来征集辽响时就知道了,大臣无一人向国家捐赠征集。李自成进京将王公大臣抓起来,严刑拷打,不给钱赎人就杀头,两个月之间就征集了几千万两白银,这与当年崇祯苦苦哀求这帮文官拿钱救国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自此以后崇祯变得多疑,满目疮痍的朝廷,已经无法挽救!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大明十六帝,明君多于昏君,几乎每朝都有中兴局面,可歌可泣,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为大明守国门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唱尽了大明最后的哀歌。

标签: 中国古代皇帝综合能力排行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