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大禹这个人吗?

滴答历史 130 0

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在中国学术界莫衷一是,从古到今经过了肯定到否定又肯定几次反复的过程。

一、古代文献多处提到大禹的存在,大禹形象经历了从写实到神化的过程。

从文献记载来看,西周早期就有了大禹的相关描述。早期的时候,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实实在在的治水英雄,其治水的过程非常辛苦。《尚书》、《庄子》《诗经》《商颂》《逸周书》等文献都记载了大禹治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的情况:“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放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

后来,大禹被逐渐放大为神的形象,成了人们心中信仰的神,大禹在治水过程的形象变成了驾驭神龙,如《绎史》卷十一引《抱朴子》: “禹乘二龙,郭支为驭”。再往后,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组织都有因为大禹是神而能保佑自己,流传对其进行祭祀等崇拜活动,遍布各地的禹王庙就是一个明证。

二、五四时期在古史辨运动中,大禹的存在被否定。

20世纪20年代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古史辨三君”顾颉刚、钱玄同、胡适以《古史辨》为主要阵地,大量考证古代伪书,对中国传统古史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考辨质疑。1921年,胡适提出“东周以上无史”论:“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顾颉刚说:“现在所谓很灿烂的古史,所谓很有荣誉的四千年的历史,……精密的考来,都是伪书的结晶。”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也就说是我们的文献记载经过后世的各种篡改,是层叠编造出来的,于是顾颉刚提倡把篡改的内容一层层地剥皮,由此怀疑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大禹只是九鼎上的一个动物(1923年顾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提出“禹为动物,出于九鼎”)。他对大禹的质疑和否定受到了丁文江、胡适等人的呼应。

其实顾颉刚并不是最早怀疑大禹的,最早质疑大禹存在的是日本学者那坷通世、白鸟库吉师徒。白鸟库吉发表《中国古传说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尧舜禹抹杀论”,认为尧舜禹乃儒教传说,“绝不是真实的人物”。得到不少日本学者的认同,流传到中国,对中国学界影响不小。

然而,顾颉刚也有不少反对派,这其中最著名的是王国维先生。他在《古史新证》里反对否认尧舜禹,并举了春秋时代秦国的秦公镦和齐国的镈钟铭文,说里面都谈到了大禹——“咸有九州,处禹之堵”,所以他认为春秋时代两个大国都承认有禹的存在,那么禹就是真有其人。比起纸质文献,铭文被篡改的可能性较小,王国维用更早的铭文来证明大禹的存在,显然比顾颉刚进了一步。由此,王国维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一代古史研究的先河。

三、到了当代,越来越多的学者经过研究承认大禹存在的真实性,只是在神话传说中被夸大了而已。

2002年北京保利公司从境外购回的一件商代青铜器名为燹(xiǎn)公盨,是上面有一段九十八字的铭文,其内容涉及大禹治水的如下:

历史上真的有大禹这个人吗?

天命禹敷土,掘山浚川。乃奉方执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飨,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久,贶(kuàng)唯德,民好明德。

这段话的白话译文为:

天命禹治水,开山浚川。奉旨征伐,降服下民,监行德政。(禹)亲自举行祭祀,民称其如父母。供奉我王,作臣子时间久长,赏赐唯以此种德行为准,这种明明白白的德政得到了民众的拥护。

这段铭文是关于大禹治水最早最完整的铭文记载,补足了王国维引证铭文的片段性,成为目前国内学界公认的关于大禹治水的权威文献。

历史上真的有大禹这个人吗?

此外,当代学者通过各种方式查证了史前洪水的存在,也为大禹的存在提供了旁证。如沈长云《论禹治洪水真象兼论夏史研究诸问题》认为大禹治水具有历史真实性。他从夏朝时的环境气温、地理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洪水泛滥的地点应在中原地区,位于河、济之间。

周述椿《四千年前黄河北流改道与鲧禹治水考》认为四千年前的洪水暴发是黄河河道由南向北改道导致的。而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用息壤堰塞黄河南流故道,导致治水之后黄河北流地区的洪水泛滥,引发了氏族战争,接着分析了治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李岩的《大禹治水与中国国家起源》认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水患威胁人类,大禹接受治水任务,通过多方协调努力治水,最终取得了成功。

张华松《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认为我国北方的确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大约 200 年之久的洪水期。大禹治水的重点地区是在兖州,大禹平治水患的方法是疏九河。认为在大禹治水和随后的禹征有苗、画九州、合诸侯、杀防风氏等事件推动下,历史上有了夏启建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从而认为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史的曙光。

标签: 大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