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哪司杰?

滴答历史 89 0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时期。在当时,

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一个环节的是 被合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650年〜676年)、杨炯(650年〜693年)、卢照邻(634年?〜689 年)和骆宾王(619年〜684年?)。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其诗作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

现了一种阔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王勃《游冀州韩家园序》所说:“高情壮 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这种壮思和气势,在他们创作的较少受格律 束缚的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

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如卢照邻的《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Q昔曰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 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娼家不来折!娼家宝袜蛟龙帔,公子 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一向花娇,青鸟双双将子戏。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珊

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一朝憔悴无人问,万 古摧残君讵知?

诗人从渭桥边枯木横槎所引发的联想写起,言说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蕴含着强烈的历史

兴亡之叹。

  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 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所以此诗的后半部以“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

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 漓尽致。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也写得很出色,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感慨世道之变迁。骆宾王《帝

京篇》的描写内容和抒情结构也是如此,而思路更为开阔。诗人从当年帝京长安的壮观与豪华 写起,先叙述形势之恢弘、宫阙之壮伟;之后叙述王侯、贵戚、游侠、倡家的奢侈无度;但很快就进入了议论抒情,评说古今而抒发感慨: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

  未厌金陵气,

先开石椁文。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桂 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遑回。

  汲黯薪逾积,孙弘 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以浓烈的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之中,从而使诗的抒情深化,带有更强的思想力量,

形成宏大的气势。在诗中,作者还直接抒发了自己沉沦下僚而“十年不调”的强烈不满,这种愤 愤不平,使诗的内在气势更加激越昂扬。

  宫廷诗人应制咏物以颂美为主的写诗倾向,至此完全

转向了独抒怀抱。

卢照邻、骆宾王的创作个性,在七言歌行体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七言歌行是七言古

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 影响。

  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往

往能使全篇的气势为之一振^所以“四杰”中的卢、骆、王等人往往用它来铺写抒情,夹以议论, 篇幅或长或短,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出流宕和气势。不仅实现了描写场景和题材由宫

廷走向市井的转变,而且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力量。

  这是一种更适合于表现他们所追求的刚健 骨气的抒情载体。

相对于歌行体而言,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因追求对偶的整齐和声律的谐调,常表现出

一种感情的相对稳定。但是,“四杰”所写的五言律诗,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 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的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

  “四杰”

的送别诗,于伤别之外,尚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宏大起来,如王勃的《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

  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的孤独,但没有伤感,没

有倜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感情壮阔,有一种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五 言律在宫廷诗人手里,多用于唱和和咏物,而到了王、杨时代,创作题材已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

漠。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

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是当时士人幻想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尽管“四杰”中的王、杨、卢都从未到过边塞,然

而他们在诗中所表现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却显得十分强烈。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 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的内在原因。

  但 “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讲

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 长的诗人,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诗的粘式律,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的追求。

在促成五言律诗的定型化方面,他与杜审言以及沈、宋等台阁诗人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四杰”的名次,向来记载不一。张说的《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骆卢王杨'关于四人风 格及高下,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其

最杰乎?”。

标签: 初唐四杰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