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滴答历史 128 0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项目通报最新进展,考古工作者新发现6座器物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上世纪三星堆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史特别是古蜀历史,但对其形成和消失的研究还比较初浅,特别是对这些遗物为什么多有火烧和损毁的痕迹,更没有很好的解释。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还原法”对三星堆进行再思考,提出“三星堆起源于大禹,损毁于雷击”的观点,希望有关研究者批评和指教。

“雷击说”是我们第一次提出,依据在于古代没有接闪杆即避雷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前,1752年),古蜀盆地是雷电频发地区,许多建筑、森林、动物、船只等经常被雷击烧毁,因此三星堆文物大多数具有烧毁痕迹。

还原法,就是把思考场景还原到远古时代至少是三千年前的生产力水平、原始生态和交通条件,实际就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跨越漫长的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在此期间,出现了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青铜器等物件。我们不讨论“外星人说”“西洋人说”“战争说”“权力争夺说”,因为这些假说脱离了原始场景,把今天的现代化思维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和上天入海的科技思想强加了上去。古蜀国与夏朝同源,大禹是古蜀第一个国王,也是夏朝第一个统治者。大禹在四川被称为蚕丛,治水走遍西亚、南亚、中亚、北亚,但主要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活动,因此许多地方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三星堆的黄金、青铜器、玉石原料,主要从阿坝和龙门山采集,技术人员来自各地特别是河南二里头(距今3800~3500年)。古蜀盆地动植物极为丰富,盛产水稻、水果、亚洲象、大熊猫、野猪等生物,动物经常被捕杀和雷击而死,因此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都有大量象牙、野猪獠牙等。海贝是当时的货币,与周边地区交换而来。古蜀原始宗教体系完善,政教合一。三星堆金属面具是各种巫师形象,有的是祖先神像。大鼻子、长耳朵、突眼睛的青铜人面像应该是大禹(蚕丛)的神像,运用了艺术夸张手法,千里眼、顺风耳、大鼻子、额穿孔、后脑勺有洞,表示对天地的敏感、警惕、探寻和敬畏,与天神(雷电)的沟通,额孔是“天眼”,绝不是外星人和外国人造型,因为不论古代还是今天在国外都没有这种五官型的人。这些神像要么是低眉睡状要么是惊讶向天,都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可以说,这些面具是川剧变脸的源头和始祖;青铜站立人是“密码箱”,是鱼凫的神像,双手握着船桨(也有人说握的是龙或蛇,但缺乏科学根据),是划船的姿势,身上各种纹饰就是部分巴蜀文字(类似甲骨文、东巴文),表示大地、水波、鱼鸟、太阳、行人、王者等意义;金杖的纹饰双鱼、双鸟、双人头和箭头,是典型的巴蜀文字,说的是捕鱼鸟和捕鱼人,当然是鱼凫的权力象征了。三星堆的手工制造技术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因此可以说三星堆即古蜀国,是鱼米之乡、公园城市,是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古代制造中心、文创中心、宗教中心和时尚之都。

为了揭示三星堆之谜,我们必须研究如下问题。

一:什么人创建了三星堆?

大禹是奠基者

郭沫若先生在1934年指出,在殷代甲骨文中有“蜀”称,武王讨纣时,蜀人协助周王作战。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的《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颛顼,封其支庶子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三星堆的发现证明常璩所记是真的。大禹是黄帝后裔。《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禹兴于西羌”,在龙门山一带。公元前六、七世纪成书的《尚书 ·禹贡》记载 “岷山导江, 东别为沱”,可以理解为大禹治理岷江和沱江。2002年,文物专家考古发现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遂公盨”,记录了大禹治水的第一手资料,铭文开篇即是“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这与古籍《尚书·禹贡》中“禹敷土,别九州,随山浚川”的记载完全吻合。大禹是蜀之西羌人,西羌是夏后氏的发迹之地,夏代是古羌人建立的国家。禹的祖先同蜀山氏通婚,考古学家林向提出“蜀夏同源说”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说,是黄种人裔大禹,创建了三星堆古国。大禹实际就是古蜀国第一个国王蚕丛,也是夏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因为黄帝家族是从青藏高原下到了四川盆地,在中国地理第二阶梯中只有四川盆地海拔是300米到800米,并且有数千条河流,最适合人类生存。在汶川、茂县一带发现大量石棺,在德阳青白江一带发现大量船棺,就是证据。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纵目人与石棺葬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船棺与水有关,是捕鱼民族,从鱼凫时期盛行,到战国后期衰减。成都市商业街大量巨型船棺,可能是鳖灵或开明之墓。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三星堆博物馆外景

为什么要创建三星堆?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为了避寒、避害,为了统治需要,宗教祭祀,政教合一,于是建成最早国家即古蜀国,可能与夏朝同时代,甚至早于夏朝。因为人类祖先可能是先到四川盆地再到中原地区,先到长江上游再到黄河流域。古人演变为现代人,身上没有了厚毛,不能抗寒避风,必须建立城堡、房屋,作为一个根据地,部落集中居住地。四川古代洪水泛滥,是水患最多地方,地震也很频繁。为了避免地震、寒冷、冰雪、洪水、日晒,古人在许多地方建立城墙,三星堆是其中之一。古蜀作为治水示范地、样本,经济很强大,外敌不可轻易侵犯,因此长期繁荣,国泰民安,但自然灾害频繁。据文献记载,古蜀国的先王是蚕丛、柏濩、鱼凫,三代之后是望帝杜宇、鳖灵(蒲泽),其后是开明。这些帝王名号怪异,史料匮乏,正如诗人李白喟叹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又称蚕丛氏,传说中是上古时代蜀国首位称王的人。据说蚕丛的眼睛像螃蟹一样向前突起,纵目人,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成书于晋代、记载我国西南地区历史的《华阳国志》中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按照历史的记述,上古时,西南的大部分民族是居住在古康青藏大高原的古羌族支派。公元前5世纪前后,他们向东南迁居进入岷山地区,依山势而居,垒石为穴。后又循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开始渔猎生活,并捡拾野蚕抽丝。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所生的后代就是古蜀王国的开山鼻祖--蚕丛。蚕丛的家系为支庶,被分封到蜀地作侯伯。据说他巡行郊野时常着青衣,因此被人们呼为“青衣神”。蚕丛之前的古蜀人以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兼营狩猎和养殖。蚕丛见岷江中游和若水流域江边的坝子很适宜桑叶生长,于是到处劝农种桑养蚕。他带领族人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他们经过今茂县与汶川之间的茂汶盆地后,逐渐发展农耕。夏商之际,第三代蜀王鱼凫成为国王,蜀人再次东迁,从茂汶盆地东南而下经过成都平原北端进入广汉平原。这时的古蜀王国已经完成了由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的转变,鱼凫是这个奴隶制政权的第一位统治者。在殷墟和周原的卜辞中,出现了“蜀受年”、“征蜀”、“至蜀有事”的记载。可见,当时商朝与古蜀国之间曾经爆发多次战争,因此商王才会进行占卜,向上天询问吉凶、对策。这说明古蜀国在商代以前就成立了,否者不可能打仗,更不能强大,因此在夏代或之前就有古蜀国,鱼凫执政的时期,正是商王朝接近灭亡的时候。因为与商朝不合,古蜀国参加了周武王讨伐纣王的会盟,在伐纣的洪流中勇往直前。古书《尚书》记载说:“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据说,古蜀国军队出战时,都是载歌载舞,用悠长宛转的嚎叫增添军威,用请神明附体的舞蹈仪式来增添勇气。而这嚎叫与怪异的舞蹈,无疑也是对敌人的一种威慑,这就是三星堆那些怪异面具的来历。到了春秋初期,王位从鱼凫家族传到了望帝杜宇手中。

传说,杜宇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成了蜀国的国王,被尊称为“望帝”。望帝觉得鳖灵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任命他为蜀国的宰相。不久,一场大洪水爆发了。老百姓深受其害,蜀国人口锐减了一大半。鳖灵受望帝的委任,接受治理洪水的任务,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这样水流就从蜀国流到长江,使水患得到了根除。杜宇十分感激,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因此成了新的古蜀王,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然而,鳖灵统治下的古蜀国在鳖灵的子孙手中很快就灭亡了,古蜀国从此消失。望帝杜宇悲伤而死,死后化为杜鹃,整日在林中哀啼。于是,有了“望帝君心托杜鹃”的凄美词句。1929年的春天,沉睡几千年的“三星堆文明”被唤醒,发掘出了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经考证,属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按照规模来看,三星堆曾经是古蜀国的都城。历史上,成都叫“禹都”,是为纪念大禹。秦代李冰建设都江堰,学习了大禹、鳖灵的方法,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存留的历史证据。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青铜器

三星堆所用金、铜、锡、玉石、陶土,主要来自四川龙门山、阿坝,安宁河谷、攀西大裂谷。古代四川有天然铜,锡金属,可以方便制造青铜器(红铜与锡的混合物)。制造技术力量来自亚洲各地,主要是河南二里头。人像采用了巫术、巫师的艺术夸张,并参考了西亚、南亚、中亚等的脸型。龙门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天然界线。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湔山,又名龙山,是一座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天下名山,大禹就出生在龙门山一带。可以说,黄帝后裔蚕丛、柏濩、鱼凫、杜宇、鳖灵、开明,都是三星堆的建设者,统治者,都是治水英雄。大禹是奠基者、开创者,主要处于石器、陶器、玉器时代。鱼凫是兴盛者、主建者,主要处于铜器、青铜器时代。三星堆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跨越时间很长,所以历史文化厚重,内涵极为丰富,不是短期能解之题。

二:三星堆文物表示什么?

原始宗教器物

三星堆出土文物有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另外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据王居中、阙显风主编《三星堆研究》第四辑采集卷(巴蜀书社,2014年12月)报道,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没有下颏,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这些青铜面具,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脸型与现代当地人完全不同。这些人像代表了什么?可以说,这些人像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都采取了艺术夸张手法,都是巫师像或者祖先的神像,现在世界上的神社的思想都来自这里(比如日本神社)。

早在夏代末年,海贝已经成为交换媒介。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贝,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海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那可真是极大的荣耀。三星堆那些被烧焦或者摩擦过的大量海贝,是用作交换的货币,来自古蜀周边地域(如云南、广西)或者国家(如尼泊尔、印度、土耳其等),是蜀王的“小金库”。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青铜铸立人像

青铜铸立人像,穿着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赤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铜像身高170厘米左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青铜时代青铜像。铜像两手一高一低,呈握东西状。但该铜像出土时,手中没有发现握有东西。专家推测,这个铜像的神情和手势,像是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巫师,应是在祭祀中用到的道具。实际上,这是鱼凫的神像,双手握着木质船桨,是划船的姿势。这个鱼凫神像是“密码箱”,包含着许多古蜀信息,身上的饰物、饰纹都是古蜀文字,有些类似甲骨文或东巴文。比如,衣服下边三角形类似甲骨文“王”字,帽冠正中圆圈是“日”字,双层椭圆形是“月”字,底座上有“牛”“蛇”“鱼”等字,在腰部有“目”“水”“回”“舟”“波”等字。说明这是鱼凫捕鱼划船造型。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青铜纵目大面具

还有3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大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这些都是巫师形象,有的是死去的先人造型,有想象和夸张成分,不是真人模制。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显得无比怪诞诡异,这就是上“纵目”的蜀王蚕丛,也是大禹的造型。只是对蚕丛相貌有夸张,意味着蚕丛确实存在。大禹与蚕丛是同一个人,除了能治水、养蚕外,最大本事是能手握毒蛇,能捕杀大象或野兽,“禹”字本意就是能为民除害者。

三星堆文物中还出土了金杖,金杖长达142厘米,上面雕刻有精美、神秘的纹饰,以及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还压有一只箭状物。此外杖上还刻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这说明是鱼凫的权杖,代表权威,有“鸟惊鱼骇”之效果,“鱼凫”本身就是捕鱼的水鸟。青铜神树高近4米,共3层,分为枝,每个枝头上站立有一只鸟,树上挂有许多铃和各种果实。这九鸟(顶上可能还有一只大鸟),是神鸟,能上天入水,也是捕鱼鸟。此神树是古蜀国的国徽或标志,由鱼凫所造,是古代巫师们专用的最大神器,表示捕鱼之王,水陆空一体。青铜神树高350厘米,青铜太阳轮盘,是宗教法器,表示敬天敬地,按照神的意志行动,相当于船只方向盘。古代蜀人采用极其高超的青铜工艺和造型艺术铸造这件充满了神奇想象力的青铜神树,是为了祈求上天风飘雨顺,民众安康。可以想象,当时的三星堆建有最大的宗教场所,祭祀平台。

由于人类起源于喜马拉雅,黄种人是人类共同祖先,大禹到“国外”治水,后代也“出国”交流,因此三星堆是国际化古城。当时没有今天如此严格的国界,都是游牧民,走遍天下无阻碍。在三星堆出土的遗物,有明显的古蜀国文化的痕迹,也有浓郁的西亚和其它地域文化的特征。一些陶器酒杯,极似欧洲同期出土酒杯外形。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物品,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都非常接近。这种带有“杂交”特征的青铜文化与中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有明显不同,是一个独立体系,即巴蜀文明。

从1929年开始发掘,三星堆许多文物特别是石器、玉器、铜器已经散落民间,包括有巴蜀文字的玉器。在陈显丹编著《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记》(文物出版社,2016年5月)指出,三星堆发掘有大量骨渣、象牙、海贝、金器、玉器、青铜器、鸟、蛇、鱼、虎、鸡、铜铃等,玉璋有图文,各种面具有饰纹,还有铜跪人(服务员),二号坑出土的饰件有钓鱼钩、捕鱼工具。这说明这座4800-2800年前的古城,有距今3500前的规模宏大的城墙、大型房屋建筑。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这些青铜器面具只能在本地制造。

三:三星堆象牙和金属原料来自什么地方?

龙门山及其周边地区

当时四川有大量亚洲象和野猪,能捕杀大象和野猪者是英雄,受人尊重。那些象牙也是祭奠祖先神灵的贡品,但有些是被雷击而死,有的是被猎人捕杀。因此金沙遗址也有大量象牙和野猪獠牙。80多枚象牙的来源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和权威的象征。

实践表明,人的智力对个体而言,几千年来没有明显上升,有的反而下降,如体力、记忆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等甚至不如古人,现代社会只是人的集体能力增强。因此,古人的智力不可低估,三星堆人可能比我们聪明,他们能冶炼金属,制造金器和青铜器。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五号坑出土象牙雕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黄金来自四川龙门山、阿坝等地。四川扬子地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等黑色、有色、稀土及贵金属成矿带,以独特的构造演化过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为特征,其中川西龙门山地区一直是国内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彭灌杂岩”是其中出露面积最大的前震旦纪变质-岩浆杂岩,并以产出马松岭铜矿床为地质界所关注。阿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紧邻成都平原。矿产资源己探明矿种60种,矿产地318处,有8个矿种名列全省前列,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铀、铁、锰、钛、锡、钨、铅、锌、煤、大理石、金刚石、锂辉石、石英等数十种,泥炭储量达70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现已探明黄金储量116吨,约占四川省的49%以上。主要有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东北寨金矿、新康猫金矿、漳腊砂金矿等大型矿床。古代天然黄金很多。汶川、茂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褐煤、泥炭、铁、铜、银、砷、铅、锌、锡、金等,阿坝县褐煤储量达20亿吨。只有金属矿与煤炭在一起才具备冶炼条件,要烧煤才有高温。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三星堆青铜来自四川。青铜是铜与锡、铅等的合金,铜锡合金称为锡青铜,铜铅合金称为铅青铜,其他还有铅锡青铜、镍青铜等。青铜最初的颜色并非绿色,而是金黄色,只是深埋地底氧化之后生出一层青绿色的铜锈,故称之为青铜。古代青铜,锡和铜的比例为3:7。从考古遗址分布看,夏商周所在的中原地区及其周边地区铜锡资源十分匮乏,尚未发现有铜矿开采和冶炼遗址,所以中原发达的青铜文明背后,一直存在着一个铜源之谜。《史记》虽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但这些地名已不可考。据研究,中原地区获得江南包括四川铜锡的方式主要有地方纳贡、战争缴获、民间非法贸易、赠送、进献等。《尚书?禹贡》曾记载九州各地区上贡特产给禹,扬州(今东南大部)荆州(今长江中游)进奉的供品都有“金三品”,《周礼?考工记》也盛赞“吴越之金(铜)锡,此材之美者也”。三星堆的青铜器合金成份中没有微量锌,无锌伴生的铅矿在哪里?三星堆的铜源也是一个迷。实际上,古代最初主要使用天然铜,后来才使用冶炼铜。古代在四川龙门山断裂带(阿坝)和攀西大裂谷都有大量天然铜,没有铅锌。铜矿石分为氧化铜和硫化铜,氧化铜矿石的冶炼是用木材制成木炭,在炼炉内用木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就可直接还原出金属铜。大约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皖南就有了硫化铜矿的冶炼。炼出生铜后,一般是制成一定规格的铜锭,再运往各地铸造。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据考证,我国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在埃及的古墓中,也发现有锡制的日常用品。我国有丰富的锡矿,特别是云南个旧市,是世界闻名的“锡都”。此外,广西、广东、江西等省也都产锡。锡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锡具有很好的杀菌、净化、保鲜效用。四川凉山岔河锡矿很有名,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是最古老锡矿床之一。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四川三星堆的金器、青铜器原料都可在四川及其附近找到,并且很丰富,中原地区反而没有这些金属材料。所以,三星堆的金属器物是在本地采购原料,在本地制造,德阳是制造中心。据三星堆研究院等编辑《三星堆研究》第一辑(第164页)报道,在三星堆城内发现了有火烧的泥芯(红砂石),这是浇铸铜器的模具土。

四:什么力量毁灭了三星堆?

夏季雷电烧砸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殿增先生指出,三星堆废弃的原因目前主要有水患说、迁移说、亡国说、改朝换代说等,他本人倾向于最后一种意见,因为在“商周之际或西周前期大约有一次杜宇取代鱼凫、强行改变三星堆文化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变革”,但不好解释器物被破坏的事实,因为这些器物是国家之宝贝,非常重要,新的掌权者不敢烧毁。清华大学范念念、吴保生、刘乐2010年7月在《山地学报》刊文指出,从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 、 雁门沟、 文政沟的纵剖面特征看出,河流曾发生过大的变迁,结合三星堆、 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以及历史文献,他们认为发生于公元前1 0 9 9年的地震引起山崩 、 滑坡堵江, 进而引起河流改道,并导致三星文明的消亡和金沙文明的传承,以及杜宇时代的严重水灾。这是一个重要观点,但无法解释三星堆文物入坑之前被烧毁和砸毁的事实。我们认为,这是雷击并引发燃烧的结果。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编《三星堆研究》第一辑(天地出版社2006年7月)指出,祭祀坑内有大量骨渣,有竹木灰烬,但不见烟熏痕迹,表明这些骨渣入坑前已经焚烧砸毁。坑内器物大都残破变形,显然是焚烧的,有的已经半熔化。数千年来,三星堆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时代,三星堆古人为了祭祖,为了对抗大自然,创造了各种法器、神器。但是,都无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特别是地震、洪水、瘟疫和雷电。有的大象、野猪、蟒蛇、人被雷击而死。远古的恐龙也可能是被雷击而死,因为它们体型高大成为尖端导线。古人没有避雷常识,雷击事件经常发生,三星堆人认为雷电是上天的愤怒,应该敬神,于是运来大量好东西,如象牙、海贝、野猪獠牙、玉器等。

揭示三星堆之谜:“三星堆源于大禹,毁于多次雷击燃烧”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分布示意图

四川盆地是雷电高发高频地区,雷击事件经常发生。就今天而言仍然如此,古代更甚。2006年6月30日凌晨成都市某公交车总站发生的雷击事件造成了五辆公交车被烧毁,7月11日凌晨一次雷暴则造成双流机场四架飞机损伤。2009年上半年四川省因雷击致死事故达10余起,9月6日广汉市小汉镇一居民被雷击身亡。据统计,2013年8月7日12时到18时,四川雷电主要发生在德阳市、绵阳市、成都市、雅安市、泸州市、广元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当日12时至17时54分为止,四川省共发生雷电云地闪击9774次,成都市发生雷电云地闪击2120次。

2014年7月31日13小时内德阳闪电9000余次,罗江鄢家镇景福村一村民遭雷击身亡。2014年3月25日凌晨4时,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寺岭乡麻子梁山发生森林火灾。经现场调查,此次起火原因是雷电击中1条体长近4米的蟒蛇导电引起,遭雷击烧焦的蟒蛇在现场,过火面积约4.8亩,森林受害面积约3.6亩。2017年5月9日晚,四川省凉山木里县因雷击引起两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39公顷。

近年,大象、生猪、牛羊被雷击而死的事件经常发生。据新华网报道,2007年5月4日,在印度东北部城市西里古里以北250公里的自然保护区,五头大象因雷击致死。

2014年7月28日湖南茶陵县枣市镇东岭村养猪户吕青生的171头生猪当场被雷电击倒死亡,另外110余头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30万元。等等。特别是夏季,雷击活动频繁。临时性的棚屋建筑物、古老的大树、游泳、划船,在旷野携带铁锹、钓竿等物体,都容易被雷击。古代的三星堆,这些容易被雷击的因素全部具备,他们是渔民,经常在江上,大型宗教建筑物没有防雷设备,因此,多次被雷击燃烧,只好埋入地下。后来迁移到到金沙,是为了更安全地生活,但青铜器少了,主要是金器、象牙、玉器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可能还有其他没有发现的祭祀坑,都是雷击后将神器埋入地下的原始窖藏。

作 者: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主要内容完成于2018年9月28日。

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翟 琨

编 辑:何丽娟、石维丹、李世芳

标签: 三星堆是谁的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