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位于江西鄱阳湖畔,古称天子障。庐山群峰环耸,连绵起伏,号称有九十九座。苏东坡笔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庐山真实的写照。庐山最高的山峰要数汉阳峰了。
汉阳峰海拔1474米,相传在风清月朗之夜,在峰上隐约可见汉阳的灯火,故名汉阳峰。说在汉阳峰上可以看见汉阳灯火,可能有些夸张,但伫立峰顶,确实可以纵览寥廓江天。滚滚长江如同天边的一条白练,五百里鄱湖一览无余,苍翠的群山在脚底连绵起伏。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描述汉阳峰:“南瞰鄱湖水,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
相传,大禹他来到庐山,站在汉阳峰上,俯瞰山下九条纵横捭阖的江河,苦思治水良策。现在,汉阳峰上还有一块巨大的突出山体之外的石崖,被称作“禹王崖”,传说当年大禹就是端坐在崖头观察水情。古籍《图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离庐山汉阳峰禹王崖不远处有一个山洞,传说就是大禹晚上歇息的地方。山洞的石壁上还存有模糊不清的石刻,据说是大禹留下来的,尚能依稀辨认出“洪荒漾予乃撵”等字,大概意思是:洪水四处荡漾,我要想办法撵走(治理)洪禹在此思量治水之策相吻合。此山洞现在不知在汉阳峰的什么地方,直到现在,每年仍有不少有心人、有志者在禹王崖四周披荆斩棘,攀岩踏壁,细细寻找,或许那个意义非凡的山洞有一天会重现人世。
大禹是否来过庐山,有很多人表示怀疑,认为是后人出于对大禹的敬仰而编造出来的。但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却相信,司马迁以治学严谨、从不轻信道听途说而称著,特别是要写进《史记》中的人和事,一定要经得住事实的考验。为了确保不失误,司马迁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登上汉阳峰,仔细查看与大禹有关的遗迹,最后确信大禹曾来过这里,进行与治水有关的活动。经过实地考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河渠书》里郑重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标签: 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