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我是史心可鉴的九之亮,九之亮只做原创内容,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
文/九之亮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力求富国强兵,圣贤学者迎来了绽放才华的时代机遇,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显神通,经世致用的学说甚嚣尘上,仅存的神话人物、神话故事也大多被圣贤学者历史化,甚至谁是上古至高神都悬而未决。纵然是大势所趋,但遗失的神话难免让人感觉些许遗憾,不管怎样,先秦圣贤书中还是为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本文也将在卷帙浩繁的先秦文献中,继续深挖古神事迹,为真正的至高神正名。
在先秦百家学说中,能称得上至高神或创世神的无非就是包戏(伏羲)、女娲、帝俊、东皇太一、昊天上帝、黄帝这六位大神,且看九之亮为诸君一一解读,决出高低。
东皇太一,“不服周”楚人的最高神
东皇太一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信仰和祭祀的天神,屈原用最庄重的仪式表达了对东皇太一的尊崇。何为东皇,有学者认为,楚国祭祀以东为尊,皇又是至高无上之意,因此称为东皇太一。
我们再看下屈原《楚辞·远游》中的论述:“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吾将过乎句芒。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风伯为余先驱兮,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召玄武而奔属。后文昌使掌行兮,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指炎神而直驰兮,吾将往乎南疑。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玄螭虫象并出进兮,鸾鸟轩翥而翔飞。从颛顼乎增冰,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笔者上文在论述黄帝都城时,也提到了屈老夫子这段游历,东西南北神域各有神帝归属,唯独中域没有指明神帝名称。屈原时代已属于战国中末期,那时五帝之说已经盛行,按照经验推理,中域黄帝符合时代背景,这一点屈原夫子应该知晓,但却仅仅用“问太微之所居”了事。而“太微”与“太一”其实是相同的哲学概念,结合《九歌》记载东皇太一为楚国最高神的说法,因此笔者认为:屈原老夫子心目中的中央大帝是东皇太一,而不是黄帝,因此就未直接点明清都主人。
我们再继续分析,《鹖冠子》记载:“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因此“太微”“太一”与“中央”其实也是相同的哲学概念,按照这个思路,笔者大胆认为:东皇太一就是中央神帝,而黄帝正是战国五帝学说中的中央神帝,东皇太一其实是黄帝在楚地的称谓。以楚人“不服周”的脾性,改一个称呼还是大有可能的。
昊天上帝-自然之天、物质之天的掌舵者
昊天上帝也称为上帝、皇天上帝、皇上帝、皇天等,在《诗经》《尚书》《孟子》《左传》《吕刑》《周礼》《黄帝四经》等著作中多有提及。以下摘抄几段,供诸君阅知。
《诗经·商颂》曰:“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尚书·虞书》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左传·成公十三年》:“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由于认识的有限性,古人对神秘的大自然具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古人克服不了自然界中风雨雷电、洪水火灾、严寒酷暑带给他们的伤害,转而认为天空、日月星辰、大地、风雨雷电、五岳河川都是神的化身,各项人类活动都要祭祀膜拜,聆听天意。而冥冥昊天是自然界最不可企及,最神秘莫测的天神,因此尊崇天为上帝。诸君看《周礼》大宗伯的祭祀体系尤为明显,在周王朝邦国体系的祭祀礼中,祭祀对象都是自然物质及自然现象,但是周王朝为什么没有昊天上帝的传说呢,而仅仅是一种虚幻的称号?或许《山海经》中会有解答。
分析完昊天上帝属性,我们就要比较下黄帝与昊天谁才是主宰者?
《黄帝四经》中的记载:“上帝未先而擅兴兵,视之(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箭。不死不生,悫为地。”
意思为:黄帝擒蚩尤后,昭告天下,蚩尤不待上帝天命,擅自兴兵,当替天杀之。
又记载:“力黑对黄帝曰:‘天地已成,而民生,逆顺无纪,德疟(虐)无刑,静作无时,先后无名。'”
意思为:在黄帝派力黑巡查天下回来后,力黑告诉黄帝天地已经形成了,新种族人类也诞生了,但此时是非善恶尚无区分的标准,需要我们为天下百物正名。显然两人的对话有种神仙看待芸芸众生的赶脚,众生需要黄帝去拯救。那么我们判断下这时的时代背景,黄帝平定了四帝,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大帝了,那既然黄帝都是中央天帝了,而且下界新崛起的众生也已经纳入其统治版图了,为啥杀蚩尤时,还要找一个“蚩尤不待上帝”的理由呢?
咱继续看《黄帝四经》,又曰“昔者皇天(昊天)使冯风下道一言而止。五帝用之,以木八天地,揆四海,以坏下民,以正一世之士。”
这段话意思是,面对新种族人类的崛起,黄帝迫切要找到合适的统治制度。这时候力黑告诉他“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曾经皇天也通过传道有过统治其他种族的成功案例。皇天这种级别大神的传道活动,都逃不过黄帝臣属的眼睛,可见黄帝的实力。总之,力黑的言外之意,黄帝可以委托皇天(昊天)派风神再去传一次道。
笔者认为,道法自然,作为自然之天的主人昊天上帝自是感悟道法最深,而且昊天及其所属的日月星辰等物质都是天地间的物质本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时在其他圣贤书中也有相当的笔墨论述黄帝也潜心修道,因此黄帝做重大决定的时候要礼貌性的征询下上帝意见吧。
不管怎样,作为自然之天或物质之天昊天上帝因为有道法的加持,中央天帝的黄帝要让他三分,但“人定胜天”的华夏观念,尤其这些神的传说还出自春秋战国的混战时代,说到底百战黄帝还是主宰,还是天的最高主人。
如果说在以上的文献记载中还不能说服诸君,那我们就需要借助“帝俊”这个山海大神一争高低了。
帝俊,“昊天上帝”的人格化缩影
《山海经·大荒南经》:“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读完以上记载,我们明显感觉帝俊最大的神性是“生日月”,而生日月这种伟大的事业非天莫属,那么帝俊作为自然之天或物质之天主人的属性非常高,毕竟作为天体的日月都是他后代。且《山海经》言:“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而这个播种百物的后稷其实是周王朝的先祖(在《诗经》《国语》《天问》等都有记载),因此帝俊与昊天渊源颇深,可以说昊天上帝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帝俊。明确这个论断后,我们来看看帝俊与黄帝哪个更胜一筹。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山海经·大荒北经》:“妭(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
《海内经》曰:“大皞(hào)攀爬上天,黄帝所为。”
《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海内经》曰:“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zhuó)首、谨耳、人面、豕(shì)喙、麟身、渠股、豚止,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
《山海经.海内西经》:“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夷(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等等。
我总结三个方面说明黄帝更胜一筹。
一是黄帝自身实力强悍。黄帝有下都,帝俊只有“两坛”;黄帝可助大皞升天,而帝俊之子被炎帝后代“夸父逐日”,夸父却被黄帝灵兽应龙斩杀;五彩鸟是帝俊之友,而黄帝控制区域内,五彩之鸟只能跳舞助兴;黄帝还把天之战神斩其首。
二是黄帝后代神级属性强悍。黄帝后代中颛顼“绝地天通”、 禺虢“东海之神”、鲧与禹“定九州”等等。而帝俊后代中,大多平凡无奇,最多“力使四兽”,其后代叔均也为黄帝之臣。
三是帝俊有实力衰败迹象。作为帝俊之臣的羿本应替帝抚恤万民,没成想却成为了屠杀帝俊之子九日的侩子手,原因不得而知。结合《天问》中记载:“羿焉彃日?乌焉解羽?”这时候羿已有射杀九日的传说。
综上所述,黄帝神力远超帝俊,是山海界至高的神王。
上文中已论断昊天上帝与帝俊为同一神祇,故昊天上帝、帝俊、黄帝三神至高神争霸赛落下帷幕,同时东皇太一也只是黄帝在楚地的另一个称谓,至此,东皇太一、昊天上帝、帝俊退出本次至高神争霸赛,黄帝暂时胜出,那么请诸君敬请关注压轴戏,伏羲、女娲、黄帝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各显神通的人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