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末动荡,政权交替,虽有春秋之势,却难有春秋之义。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该时期为“干戈贼乱之世也,三纲五常之道绝”。
01时至今日,距离那纷乱年代已逾千年之久。任谁也不曾想,一场夜宴留下长卷,成为世人赞叹不已的传奇之作。而长卷中的主人公,正是韩熙载。
夜宴,或非夜宴。
不过区区数年间,奢靡之风盛行,南唐风雨飘零。
昔时,韩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
他国人不远数千里,掷金币以求之。
元宗李璟即位时(943年),得任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韩熙载竭尽所能,辅佐君王,奈何宋齐丘、冯延等人妒忌心理作祟,纵使满腹才情,亦苦于难以施展。
适逢后晋末帝石重贵,遭契丹人掳了去,故而北行。
韩熙载意在北伐,遂择机上疏:“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
然,君王不纳。
韩熙载夜宴图(“管乐合奏”)
待君王着手商议北伐之事,时不再来。
韩熙载请奏言明:“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
岂料,君王仍然不纳。
数次进谏,均难如愿,反招来他人诬陷。
渐渐地,韩熙载留恋于宾客宴席之间,亦曾与我亲信谈及:“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
唐末闽中才子黄滔(840-911年)著有《吴楚二医》一文,他在文中比喻道:“吴人有不治之症,但医者不忍其死,竭尽全力救治,最终可能仍无法将其救治;而楚人本来病不至于死,但医者利其钱财,逆其术以治之,反致其死亡。”
读书之人,为官之道,救一国之乱亡,至于行道结果如何,与天命有关,非人事所能预料,我们别无选择,但行其义便足矣。
韩熙载苦读诗书,遵其道,漂泊半生,尽其所能,为在乱世之中谋得君王赏识,以毕生之学,为其效力。
韩熙载亦知祸福有定命,显晦有定时,去留有定数,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
故而小人妒韩熙载,萌生害其之心,亦能坦然处之。
时不我待,哪怕有后主赏识,哪怕几多风雨亦于事无补。何况时局纷乱,人之老矣,心有余而力不足。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02是日晚,于家宴请宾客:令女仆与之相见,或调戏,或殴击,或加以争夺靴笏,无不曲尽,然后熙载始缓步而出,习以为常。
复有医人及烧炼僧数辈,每来无不升堂入室,与女仆等杂处。
翌日,韩熙载收到了君王赐予一幅画,画尽前一夜在宴中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景。君王本想“画之使其自愧”,韩熙载视之安然。
画中韩熙载看不出丝毫喜悦之情,悲怨尽显,所画之人顾闳中懂韩熙载。与君王博弈,亦画尽韩熙载对现实无可奈何。
韩熙载认清现实,明哲保身。
不记得了,彼时战乱,韩熙载预判南唐大势已去。
韩熙载感叹他投奔吴国时,李穀送我到正阳,韩熙载与李穀说:“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李穀笑着回道:“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世事无常,韩熙载几经辗转远赴南唐,无处施展抱负。而李穀得周世宗重用,夺取南唐淮南之地。离别之际,探囊取物一语成谶,毫不讽刺。
年少轻狂,韩熙载亦知自己如读书人那般清高,不愿虚与委蛇。
身处乱世之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听闻韩熙载离去数年以后,南唐已然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03千年飞逝,后人赏画引出无尽猜想。他们或是感叹画作的精美,亦或是感叹韩熙载命运无常。
五代十国,分崩离析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经事之道仍以儒家为主,但已融入佛学、道学,成为宋理学之源。
有学者认为,这个处于“唐宋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都在不断地打破重组,而身在其中之人,亦在不断自省,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后主谓侍臣曰:“吾竟不得相熙载,欲赠平章事,故有是否?”
或对曰:“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故事也。”乃赠右仆射同平章事。
废朝三日,谥文靖,命葬梅岭冈谢安故墓侧。
韩熙载夜宴图,共五段,琵琶演奏、观舞、宴间小憩、轻吹和欢送宾客,为夜宴全过程,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倾情演绎,李煜信了,虚实亦不再重要。
04叨叨的哲思:讲完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故事,我们深刻感受到,任时局变化莫测,韩熙载大智若愚,懂得明哲保身。
韩熙载身居高位,面对南唐屈辱求和,内臣待北周官员又不友好,陛下又宁可错杀不百,绝不放过任何有谋逆之心者,故而危机四伏。
他借着夜宴图挡去锋芒,躲过一劫,后韩熙载夜宴图成屏风,亦有遮挡避祸之意。
标签: 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