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
成长中的每个孩子,都必须思考周围世界的种种冲突。就如关于战争,不必和孩子避而不谈,毕竟孩子对悲伤的理解不是长大以后某一天才突然开始的。
2022年2月27日,乌克兰利沃夫,乌克兰难民们在利沃夫火车站站台等待前往波兰的火车。
最近几天,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事成为最引人热议的话题。“什么是战争?”“为什么要打仗?”“当地的小朋友会怎么办?”关于战争,孩子充满疑问。如何和孩子谈论战争,推荐几部关于战争的童书,帮助孩子认识世界。
《战争来的那一天》
2016年的春天,英国政府拒绝向3000名举目无亲的儿童难民提供避难所。几乎在同一时间,作者尼古拉·戴维斯听说了一个故事:一位儿童难民因为没有她坐的椅子,而被学校拒之门外。基于这个故事,她创作了这首故事诗,起初发表在《卫报》的网站上,配有艺术家杰基·莫里斯和彼得·霍拉塞克创作的一把空椅子的插图。
在随后的日子里,成百上千人在网络上发布了空椅子的图片,表达他们对那些失去一切、无家可归、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们的支持。作者尼古拉·戴维斯以儿童难民的视角讲述的故事,想提醒大家,善良具有巨大的力量,它能带给我们美好未来的希望。
《安妮弗兰克:密室里的女孩》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女孩,是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曾于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
安妮用13岁生日礼物日记本记录下了她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这本日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安妮一家被捕后,日记被米普·吉斯发现并保存下来,二战之后的1952年再次出版为《安妮日记》,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
这本绘本讲述了《安妮日记》诞生前的故事。从在德国长大到与全家人一起逃往荷兰、在密室中躲避纳粹多年,再到被纳粹从密室带走,讲述了安妮这个平凡的小女孩是如何度过如此悲惨的短暂一生。这本书没有涉及二战大屠杀的可怕细节,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了一段黑暗历史。在困境中勇敢坚强,对未来怀抱着希望,将一位少女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犹如一部围绕战争、家人、亲情展开的少女沉思录。
《阿兰的战争》
作者埃曼努埃尔·吉贝尔(Emmanuel Guibert),在20世纪90年代“法国新漫画”运动中崛起,成为少有的既受广大读者欢迎,又得到专家、评委青睐的漫画家。1994年6月,他与美国退伍老兵阿兰在街头偶遇,二人一见如故。并耗时十四年,用水和中国墨画出了这位老人的“二战”回忆三部曲。
这本书不同于我们见惯的“二战”题材的故事,也不同于我们既定印象中的普通“漫画”:没有浪漫,也没有英雄;高度写实,却诗意盎然。它是一名普通士兵的“二战心灵史”,是一部纪实且有诗意的水墨图卷。
《战地厨子和半个小兵》
网友说,这是一部超越时代和年龄的揭露战争荒诞的寓言。“一位厨艺精湛的战地厨子,巴不得一直打仗,这样他就会一直有工作。直到有一天,一个失去双腿、名叫乔治的小男孩出现在他的厨房里,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也改变了一切……”
荷兰知名童书作家本尼·林德劳夫用一段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讨论战争这一话题,把战争爆发和结束的荒诞性书写得淋漓尽致,既像一则关于人性的永恒寓言,又像一曲哀而不伤的歌,能令读者冷静客观地看到战争的本质,同时更加为战争也无法碾碎的人性之光感动。
不同于其他表现战争的作品对战场的渲染和对情绪的煽动,这部小说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战争中人的样貌,表达利落、克制、直观,冷峻中不乏幽默和温情,让读者既为战争的荒诞震惊,又不仅仅陷于悲伤或愤怒,能够让情绪得到纾解,从而独立而理性地进行思考。
作家许知远的反馈,“离奇的人物、荒诞的事件、架空的历史,组成一座文字的迷宫。小兵乔治和厨子拖拖特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穿越战争的残酷,回归觉醒的良知与温柔的人性。这本书会告诉孩子,战争是冰冷、残酷的,而人,即使外表粗暴肮脏,甚至残疾破碎,内心都有着温暖。”
《孩子们的守护者:雅努什科扎克的故事》
了解战争,是为了珍惜和平。这是波兰著名儿童教育家、作家雅努什·科扎克的传记绘本。雅努什·科扎克因为生活在战乱频发的华沙,他目睹也经历过艰辛与贫困。他自小的心愿就是:守护贫困的孩子,改善他们的生活。
二战爆发,他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同被囚禁在犹太区,在那里,他仍旧为孩子们的生活奔走,还写下了著名的《犹太区日记》。科扎克和孩子们最终死在集中营。他一生致力于保护儿童权利,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1989年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就是在他的理论影响下形成的。
责任编辑:杨思超
校对:徐亦嘉
标签: 四年级讲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