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滴答历史 106 0

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位于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红色文化学校。该校利用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确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主导文化精神,并以此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打造德育特色强校。

追溯红色文化教育根源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进入华中地区,王必成将军率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八团挺进郎溪、广德地区,郎广北部地区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新杭镇(原名杭村乡)历史上就在这个中心区内,可以说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红色根据地。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郑大方烈士(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供图)

“杭村一仗打得好,军民抗战逞英豪,鬼子丧命又丢炮,日军从此威风扫”,这便是著名的“杭村大捷”发生地。1944年3月,日军4000余人对郎广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3月29日,日军小林中队100余人和一个伪军大队300多人,带着一门日式九二式步兵炮,到广德杭村“扫荡”。四十八团团长刘别生闻讯后,从长兴温塘赶到杭村。三营抢先占领杭村西南的慈姑山高地,对敌人实施正面攻击。日军凭借优势武器企图抢占山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郑大方挥起盒子枪,高喊“为人民立功,冲啊”,带领七连杀向敌阵,与日伪军展开白刃肉搏,吓得日伪军丢下抢掠来的物资和九二式步兵炮仓皇逃去。郑大方在追歼逃敌时,被一个负伤、躺在路边的日军士兵开枪击中颈动脉。七八个群众用担架跑步将他送到云门寺医院抢救,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3岁。当地横岗村的一个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寿材(当时最好的),当地人民用最隆重的礼节厚葬了这位英雄。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新四军战士操练缴获的九二步兵炮(郑大方烈士亲属供图)

杭村大捷中郑大方和战友们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是一座平射炮,威力无比,是攻打炮楼和城池的重型武器,后来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它一直存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1986年,原中顾委委员江渭清为郑大方烈士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2010年10月,郑大方烈士的亲属们在新杭镇中心小学捐资成立了“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会。当年就开始对学校32名优秀学子、贫困学子进行了表彰和慰问。从2011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夕,郑大方烈士的亲属们就从上海等地来校开展表彰慰问活动,现已连续举行了11届。

构建特色红色文化之思

新杭镇中心小学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其特色红色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分三个阶段梯次推进。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2021年4月21组织学生参观校内“铁军精神”主题文化墙(学校供图)

初级阶段(2019年9月前)——确立特色。确定行动方案,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中级阶段(2021年12月前)——打造特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搭建有效平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扎根课堂,致力于文化精神建设,并以此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让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目标。

高级阶段(2023年12月前)——彰显特色。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追求办学的个性化、特色化。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推动红色文化驻校园

学校努力借助红色文化传统,营造文化环境,让校园处处折射红色之魂、浸润红色精神。

(1)构建教育体系,让红色文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入延伸教育。具体构架:一二年级——学唱国歌、少先队队歌、红色童谣,每年观影一次爱国影片;三四年级——讲红色故事、聆听红色教育报告会、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纪念馆、写一篇观后感;五六年级——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组织红色诵读、参与红色主题征文,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

(2)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为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与红色文化亲密接触。学校采取主要措施有:一是悬挂肖像格言。利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大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如邓小平、张云逸、粟裕、王必成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及生平事迹。人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感受红色的魅力。二是打造红色景观文化。学校于2012年12月在校内建立“郑大方烈士”陈列室,2019年9月开始着重打造“铁军精神”红色长廊和主题文化墙以及爱国教育观影室等。将此做为红色教育主阵地,让热血精神、进取精神深植于心田。三是建好校外德育基地。学校把“郑大方”烈士墓、“郑大方”纪念馆、新杭镇好人街等作为校外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好人街写参观日记,谈参观感受。使孩子们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2012年3月29日郑大方烈士亲属在郑大方烈士墓前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校供图)

(3)丰富活动载体,让红色歌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依托活动载体。为使红色精神教育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学校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将德育工作序列化。利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红领巾向党系列活动。切实加强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二是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播红色歌曲,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舞红色精神,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三是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和红色研学活动。结合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每年一届的“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的颁发等活动,合理安排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劳动实践。2017年开始,每年分别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到当地特有红色资源的广德英烈山、603航天基地等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同时将献爱心活动、助残捐助、敬老爱老等活动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扶危济困,心系天下。

(4)开展校本科研,让红色书香浸润校园的每一颗心灵。红色文化的铸就,需要有坚强的教育科研作后盾。除了订购红色教育教材以外,准备专门组织教师从各种渠道搜集信息,通过编印校刊,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童谣》等三套教材。规定校本教材是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二是认真开展课题研究。2018年10月开始,全校教师以《弘扬铁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课题,开展的红色资源开掘与整合研究,浓厚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教学平台,深化红色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新四军“杭村大捷”逞英豪,新杭小学红色文化永传承

2019年10月,学校学生参加广德市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学校供图)

(5)铸就校园精神,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特色建设,最终归宿是要凝炼为学校的文化精神。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既规范学校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物质层面的建设,也从学校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学生礼仪与行为准则等方面进行完善。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规范,对教师、学生、班级的管理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评比,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学校简介

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位于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始建于1960年。目前占地2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77平方米。现有60名教师,24个教学班,938名在校生。

近年来,学校通过以教研科为抓手来提升教学质量,从2015年开始,该校与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等周边五所学校结成“竹海情”两省六校共同体,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学校目前正在通过以少年宫为主阵地,以郑大方烈士革命事迹为抓手,积极打造“红色传承”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结合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每年一届的“郑大方烈士奖学助学基金”的颁发活动等(现已连续举行了十一届颁发活动),将献爱心教育、助残捐助、敬老爱老等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扶危济困,心系天下。(供稿: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中心小学校长高长征)

作者:高长征

标签: 少先队历史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