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都是源自历史没有历史原型的神话是不存在的。由于时间的流逝、记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性在传达信息时候的“失真”,导致了历史事件的“神化”“宗教化”。下面说几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里的真实人物。这里面都表达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抗争的精神。
1、精卫
出自《山海经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因为好奇心强,独自出海,溺亡在大海中。她的哀怨、不平化作“精卫鸟”,发誓要把东海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用小石子,小树枝填入大海。
不信命,辛勤、抗争,一定要实现目标的精神就是精卫的神话给予我们的财富。
勤劳的化身,寄托人们对部落首领小女儿不幸溺亡的哀思。
2、大禹
无论是中国古典神话,西方宗教文化等等,都提出过大洪水的概念。中国古典神话大禹治水传达了华夏文明中人定胜天的精神,这一点跟西方文化中祈求宽恕、逃避的理念不同(诺亚方舟)。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和父亲鲧都是为了部族的存亡而治理天灾(水患),用人的智慧和力量赢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延续了文明,禹的故事带给了我们人类的智慧可以战胜天灾的案例以及大公无私宝贵品质的开端。
3、姜尚--姜子牙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被大家熟知的是神话小说《封神榜》,师承道家三清之一原始天尊,手执打神鞭,“兴周伐纣、顺应天道”,封禅365路正神,保周700年中兴。
封神榜---姜子牙剧照
标签: 历史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