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九年(1883年),京城的官场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动荡,连光绪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首先是军机处,凡三品以下官员,纷纷找吏部请求调离工作岗位,其他如户部、工部的一干人员,也请求调离。吏部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好言相劝,并努力调查为什么出现干部集中申请调动的事儿,可大家谁都不开口,只是强烈请求调离,吏部只好上报给光绪皇帝。
折子很快到了光绪、慈禧那里。光绪也很纳闷儿:平时都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这么多人要调离?就批示要彻查此事。但慈禧看到折子后却默不作声,既不表态,也不批示,这让光绪有点摸不着头脑。
第二天早上,光绪去给老佛爷请安,顺便探一下她的态度,因为他感到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光绪有一搭没一搭地提起了这件事,慈禧听后“哼”了一声,说:“京城里的这些官儿,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尤其是军机处那些人,有几个公心一片为我大清的?他们看到阎敬铭来了,以后捞不到油水了,要过苦日子了,都想跑,没门儿!”
光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朝廷刚刚下旨,阎敬铭从山东巡抚任上,调任京城军机处。
这个阎敬铭是谁呢?为什么能让众多官员怕成这个样子?
阎敬铭是陕西大荔县人,进士出身,在湖北任职时,胡林翼称其为:“公正廉明,实心任事,为湖北通省仅见之才。”
湖北巡抚严树森也对他非常欣赏,称赞道:“才可救时,湖北贤能第一。”
其实,阎敬铭除了能力出众,他的清廉耿介更是名震一时,凡是在阎敬铭手下干的,没有一个敢贪污。因此,当听说阎敬铭要来军机处,很多官员都想避而远之,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不过,俗话说“千里为官只为财”,阎敬铭断了大家的财路,自然也难免被人嫉恨,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事。
有一次,内务府上折,说库房杂乱,为便于规整,需要购置100个皮箱,每个皮箱上报的费用是60两白银。单子到了阎敬铭那里,他眼睛一瞪,京城市场各种物品价格他都了如指掌,皮箱最好的也不过六七两,你们怎么报60两?这不是明显吃回扣吗?
第二天,阎敬铭就把这事向慈禧作了汇报。慈禧听后也很气愤,立即责成阎敬铭去办,按照最高标准7两白银买,半个月办妥。慈禧还说了:买回来后,一定要严厉收拾内务府那几个蛀虫。
阎敬铭领旨后,第二天便到市场去采购。可不成想,他到了箱包市场后却发现,这里的店面全都关门了,走了几个来回,愣是一家开门的都没找到。
阎敬铭很奇怪,就差人去问,不一会儿,下人悄悄地递话说:“大人,这里的人说昨天就有太监来吩咐,半个月内整顿市场,任何店都不准开张,否则,必严惩。”阎敬铭一听这话,明白怎么回事了。
这里买不到,那就去别的地方买,阎敬铭立即安排一名下属去了天津。
可不成想,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采购的人还是迟迟不见回来。
这天早上,慈禧召集人员开会,内务府在开会前向慈禧请示:皮箱是否买回来了,好规整库房。
慈禧原以为阎敬铭已经买好了,便想借这个机会收拾收拾内务府,于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内务府虚报假帐,说阎敬铭只花了7两银子就买一个皮箱,你们为什么要报60两?!
还没等她说完,旁边的阎敬铭慌忙跪下,向慈禧请罪说,皮箱还没买回来。
慈禧一愣,竟然一时语塞,好不尴尬,最后甩袖而去,丢下一句话:“阎敬铭罚俸一个月!”
那么,阎敬铭派去的人都半个月了,为什么还没买回来呢?很简单,因为那个人走到半路就被内务府的人截下了,给了他1000两银子,不准他再回京城。
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老爸临终遗言说:“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怎么斗得过那些坏人啊!”说的太对了!
可怜阎敬铭,一心为公,却被内务府一帮人倒打一耙,被“罚俸一个月”,太冤了!
当然,公道自在人心,阎敬铭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仍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这又岂是内务府的蛀虫能比得了的?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标签: 清朝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