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棋篓子冒充名手,出风头一子不活
光绪年间,知名学者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曾邀请围棋国手周小松到江阴学署与南菁书院诸生们对弈。
诸生都慑于周的高超棋艺,不敢对局。苏州某生,生性卑鄙,棋艺极差,却非常自负,以名手自居,他以为进学署与周小松下棋是出风头的大好机会,就欣然而往。谁知第一局棋结束,他就全盘皆输,一子不活,只好抱头鼠窜。(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02、文章好坏在用笔,笔价高昂文章妙
一个捐纳知县将要主持县试,问幕友:“文章究竟怎么样才写得好,怎么样就写不好?“
幕友感到很难回答,说:“这没有其他妙法,文字第一要看用笔好坏,用笔好就是佳文,用笔不好就写不好文章。”
县令点点头, 似乎有所理解。临到考试,点名之后,县令把考员集中起来训话,他说:“你们写文章要讲究用笔,用笔好才能写出好文章。”
考员们很奇怪,胸无点墨的县令怎能说出如此内行的话?都点头称是。
过了一会儿,县令又说:“我小时候作文,也最讲究用笔,每支笔不是三四两银子买的我不用。”大家听了,哄堂大笑。(本文摘编自《清代官场百怪录》)
03、八股进士糊涂官,判错案子不认错
清朝有一进士,混到一个县太爷的官儿,但是糊涂昏庸。有一次升堂,一老年人来告儿子不孝,说:“小人世代做裁缝,现在眼目昏花不能做了,儿子不孝,游手好闲,不肯养我,我快要饿死了,求老爷教训教训他。”
县官大怒说:“不孝是大罪,老爷为你做主,我会把你儿子叫来责罚的。”
由于打官司的人多,退堂后,他才想起这件事,叫仆人速去传叫裁缝。仆人以为老爷要做衣服,就喊了平时专门伺应衙门的裁缝来。
县太爷立即升堂,命令用大杖打得裁缝皮开肉绽。裁缝哭问:“小人何罪?”
县官说:“你弃养老父,还说无罪,打你板子是轻的。”
裁缝说:“小人从小就失去父母,哪来的父亲?”
县太爷更火了,说:“有父亲都不认,你这忤逆之徒,岂可轻饶!”
衙吏和差人都跪下来说:“这个人从小就在衙门应差,我等都知道他的身世,他父母确实很早就已死了。”
县官惊讶地说:“那刚才来告状的老人是鬼呀?”
众人说:“他是另一个裁缝的父亲,不是这个人的父亲。”
县太爷才知道自己错了。但他有错不认,强词夺理地说:“做人家儿子,不能为祖上争光,做此下贱职业,是侮辱你父母,没有比这更不孝的了!再敢辩解,立罚重罪!“
那裁缝只好含冤而去。这位县太爷常说:“和写八股文比较,官难做多了。”(本文摘编自《客窗闲话》卷一,《清代官场百怪录》)
04、不学无术害后代,目空一切别字多
宣统年间,学校中的某些教员,雄辩高谈,瞧不起一切。而自己常认错字,贻害学生。
苏州法政学堂某教员某日登台讲课,竟误言孔子是鲁国同冠。某商校教员,则读“颛臾”为“颜叟”,一时传为笑谈。有人赠给他们一对联:
孔子为同冠,可怜法政学堂,偏要讲二千年前故事;
季氏伐颜叟,此等商科教习,还不如三家村里先生。
(本文摘编自《清稗类钞》)
标签: 清朝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