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滴答历史 104 0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如果,乱世是男子造就英雄梦的机遇,那么,乱世于女子而言,就是无法逃离的灾难。

出生在汉末三国动荡战乱时期的蔡琰,就是命运多灾多难的代表人物。

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后世惯称蔡文姬,是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邕作为当时誉满洛阳的大才子,除通史学,还善于书法,精于音律。

相传蔡邕出外游玩时,看到一老妇人在用木头生火做饭。闻到放入火中的木头散发独特的香气,以蔡邕对乐器的熟知,便知这是一块做乐器的好木头。

于是不顾已燃起的火,徒手取木。开始老妇人很生气,但听了蔡邕的解释,就慷慨的把木头送给了蔡邕。

后来,由木头做成的琴,果然音色婉转动听,与众不同。

这便是有名的焦尾琴的由来。

而蔡文姬如每一位子承父学的儿女一样,自小便深受其父影响。

史书曾记载蔡文姬辨琴的故事,一日,蔡邕在家中弹琴,忽然弹断一根弦。

此时蔡文姬刚好经过,在房门外说"可是第二根",听到问话的蔡邕仅当女儿碰巧答对。于是,为了验证,又故意弹断了一根,蔡文姬答"是第四根"。

由此可以看出,蔡文姬自小便精通音律。

其父蔡邕承继遗风,本无意官场,天性洒脱,专注于闭门读书。

可以说给蔡文姬营造了书香门第的氛围,然蔡文姬也不负父望,饱读诗书,才思敏捷。

在如此家庭长大的蔡文姬本以为会此生与诗书为伴,音律为友,现世安稳。

不曾想被一个人改变了人生轨迹,这个人就是在貂蝉的故事中,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司徒王允。

王允因蔡邕被董卓重用过,并很受董卓赏识,具有有很高的威望。又恰巧在王允提及董卓时,蔡邕有悲伤之色。

于是心胸狭窄的在杀过董卓后又处死了蔡邕,此时,蔡邕的史事还未修撰完成。

蔡文姬十六岁嫁于河东子弟卫仲道,与其举案齐眉,不料一年后,卫仲道因病去世,没有子嗣的文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父亲被王允定罪关押时,董卓的胡骑散队正在长安烧杀抢掠。

在叩响蔡府大门日,蔡文姬正在闺房之中,胡骑抢完家财,回头看到貌美的蔡文姬。便野蛮的抢了蔡文姬,直奔边塞的匈奴镇地。

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一路向南的马车上,满腹才学,心思敏感的蔡文姬,忐忑不安的心里充满恐惧与无助。

她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此刻,途中扬起的风沙吹乱她的思绪,前进的车轮碾压她的灵魂,无声的眼泪抽离她的激情。

她如行尸走肉般进入匈奴的领地,被献给左贤王,好在左贤王待她不错。

她为其生育两子,自此,一入胡地十二载。

直至,曹操统一北方,因曾与蔡邕有过"管鲍之好",顺时想起了蔡文姬。

几番打听下来,得知蔡文姬在胡地,便派人以重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蔡文姬虽对胡地无所留恋,但对于已育下的两子却是万般不舍。

说不定此去便再无相见日,此别便是诀别。

但蔡文姬胡地十二载的忍辱负重,苟且存活的目的就是回家乡。

这在此后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中有描述,文姬道"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古今注重落叶归根,要死,也要身埋故乡土。

思虑纠结几欲肝肠寸断,蔡文姬最终还是决定回中原。

可是回到中原就真的能找回昨日之前的温馨的家吗?残酷的现实告诉这个极度渴望归家的女子,并没有。蔡文姬回到家中,只看到皑皑白骨,至亲的人早已不复存在,家也荡然无存。

心力交瘁的蔡文姬百感交集,千焦百虑,无所依靠。

此时,曹操出面为蔡文姬定下一门与才子董祀的婚事,这桩婚事是典型的姐弟恋。归汉的蔡文姬已两度嫁人,生有两子,已35岁,而董祀仅20出头,风流倜傥。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想象婚后的蔡文姬的幸福指数,恐怕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

因十二载的胡地风沙早已吹皱蔡文姬的皮肤,十二载的思家忧国势必苍老了蔡文姬的心,就是这样一个内心与外貌都青春不在的人,怎会讨董祀的欢心。

所以,婚后不久,董祀便犯下罪过,曹操扬言早处于死刑。

生活刚稳定的蔡文姬,听此消息,顿时泪流不止,悲痛万分。董祀虽没有那么在意她,但于情于理董祀是她除却远隔千里的两子外,唯一的依靠和亲人。

她便披头散发,心急火燎的去寻曹操,求曹操放过董祀。

而此刻的曹操正好抓住机会,他当初接蔡文姬归汉绝不仅仅只是念及与蔡邕的情分。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行为,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般臭名昭著的话的曹操,只是想找一个精通修史之人,能够框正他些许形象。

一代文史学家蔡邕即已不在,那就寻其女蔡文姬。

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而迫于形式的蔡文姬这时有求于他,也没有了推辞的理由。于是乎,一口气,默写下家中曾有过的古籍400余篇,且一字不错。

曹操也假意卖了蔡文姬这个人情,果断放了董祀,重归家的董祀,也明白了妻子的苦心。从此,也就不再冷落蔡文姬,两人不久便过上了和谐的隐居生活。

在此之前,蔡文姬写下《悲愤诗》两首,一是五言 体,一是骚体。此诗贡献之大,后来的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都被影响。

而蔡文姬作了《胡笳十八拍》更是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派》是古乐府琴曲歌辞,共一千二百九十七个字。

写尽蔡文姬一生的坎坷动荡和心酸悲苦,是那个时代的实录也是蔡文姬悲惨遭遇的见证。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都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蔡文姬作为在深夜里痛哭,在人生中坚强的绝世才女,她的坚毅无人能比。

蔡文姬:乱世才女,一生三嫁,姐弟恋拯救了她

如今,蔡文姬已距离我们有千年之久,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戏剧或话剧。清楚的看到那个穿越千年历史的不朽灵魂,驻足于我们的生活。

这位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为什么会在众多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那是因为她的存在意义,已远超她的时代,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如果悲剧人生只是为了造就旷世奇才蔡文姬,我们宁愿她平安喜乐。

然而,事实是蔡文姬就是蔡文姬,独一无二的蔡文姬。命运赋予她颠沛流离的一生,让她经历多少心上留痕的日子。

仅此让她的才学得以在《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中施展,留给世人绝世名篇,世代回味。

如今,蔡文姬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她名字本身的意义。蔡文姬创造了悲剧形象,她在中国历史中已是根深蒂固的存在,不可替代,自始至终。

乱世才女,几经沉浮,尝尽百味,方得始终。

标签: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