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滴答历史 191 0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用兵之道,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立国之本的大事,国家的存立与发展、百姓的安全与福祉,都要靠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孙子兵法》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著作,自成书之日起就受到世人追捧,被称为“古代第一兵书”!

但这毕竟是2500多年前的兵书了,当时的战争还都是冷兵器啊,没有枪没有炮,当然也没有敌人给我们造。而现在呢,各种高科技武器应有尽有,不出国门指哪打哪。我们的时代进步了那么多,世界格局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部有着两千多岁高龄的古书还依然适用吗?

事实证明,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孙子兵法》不仅没被淘汰,反而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国家的军事机构、政府机构甚至会把它当作必读书目。甚至它已超越作战领域,而被更多政治家、企业主、创业者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今天,为大家整理了10条《孙子兵法》中经典的谋略思想,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在这里,孙子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慎战论”,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要根据敌情变化而随机应变,以此取胜的,才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战争中,既要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敌人,胜率只有50%。若是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必输无疑。

这已是一条广为人知的处事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用兵打仗,要懂得“行骗”。因此要做到:有能力,要装作没有能力;要行动,装作不会采取行动;在逼近对方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到很远,当离对方很远的时候,要使对方感已经临近了。

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这几句话道出了战争的本质,在战场上“循规蹈矩”很难胜利,有时候也要学会使诈。换句话说,兵不厌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并非用兵策略中最好的,不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做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

孙子主张要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争的目的。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达到挫败敌人的目的;中策是用外交手段离间敌人的联盟;下策是在非军事手段实在不能奏效的时候,才进攻敌人的军队;下下策是实在万不得已,才可以采用强攻硬拼的方法攻城作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或者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咳咳,柿子要捡软的捏,别硬扛。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人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获胜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产资源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兵力对比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

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敌我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力对比不同的“称”;敌我兵力对比“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结果。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实力强大的胜利者统帅部队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它,这是通过削弱敌军士气而获胜的办法。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嚣,这是通过利用敌军心理躁动而获胜的办法。在离自己较近的战场上等待远道而来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得到充分休息的状态下等待疲惫不堪的敌人,在自己部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等待饥肠辘辘的敌人,这是通过消耗敌军力气而获胜的办法。

可见,军队的士气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打击敌人的士气,动摇将领的决心。趁敌人士气消沉,将帅沮丧毫无斗志的时候去攻击它,才会减少自身伤亡 ,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战争的胜利。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

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否则解决问题就不会圆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中的十个经典谋略

相关阅读

9岁辍学,10岁做童工,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给创业者的一点建议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