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兵圣孙膑,是鬼谷子名下的高徒。他遭遇同门师兄弟庞涓的陷害后,急中生智想出了假扮疯癫的计策,才骗过庞涓,最终得以回到齐国。终于,他在齐国被任命为田忌的军师,并凭借智慧在一次次争战中,屡破敌军,并在马陵之战大举击溃魏军,逼得庞涓自刎而亡。
纵观孙膑一生的计策,他曾用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等招数,而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招“必攻不守”。这一招“必攻不守”,是孙膑一生用兵的最高境界,他屡试不爽,而且战无不胜。
“必攻不守”到底有多大的功力呢?不仅孙膑运用起来如此牛逼,而且,后世的韩信、曹操也曾多次运用这一招,也是每次用起来,都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生活中,人们若能学会这一招,并巧妙运用的话,可谓是试试都能有胜算。
用兵最紧要的是“必攻不守”故事从齐国救出孙膑之后说起,齐国的将军田忌向孙膑问计。
《孙膑兵法》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
——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
用大白话来翻译就是说,田忌问孙膑,“权力、势气、谋略、诡诈,这些是最重要的用兵之术吗?”
孙膑说,“不是。行使权力是为了调派军队;运用势气是为了使士兵英勇战斗;使用谋略是为了使敌人难以防备;诡诈之道,是为了迷惑敌手。这些手段都对取胜有帮助,但,却不是罪重要的。”
田忌有些不高兴地说,“这四方面,都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经常运用的,而你却说不是最主要的,那你说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孙膑说,“分析敌情、考查地形,必须考虑到形式的发展与走向……将帅要遵循的原则,是始终都让军队处于进攻的状态,去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这才是用兵最重要的。”
三个故事巧妙运用“必攻不守”翻开历史的书卷,无论是在《史记》、《资治通鉴》或者《战国策》等史书,都记载着孙膑所经历的“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和“减灶诱敌”等三个故事。细细分析,能够发现,其实在这三个故事说,孙膑都在悄悄运用着“必攻不守”这一招。
在“田忌赛马”中,他先诱敌深入,用“下等马”攻齐王的“上等马”,输了一局,而且是惨败,搞得田忌都很没面子,差点要放弃。没想到,随着,孙膑的布局,局势一下子就倾向了田忌。这时,孙膑用田忌的“上等马”攻齐王的“中等马”,险胜了一局,这时,齐王很意外,以为是田忌的侥幸嬴国一次。紧接着,孙膑又用田忌的“中等马”战齐王的“下等马”,再胜一局。
这样的结局,齐王始料未及,就连田忌也都喜出望外。他们都想不到,同样的马匹,经由孙膑这番调整,真正达到“必攻不守”的目的,终于帮田忌挽回了面子。当然,孙膑也为自己谋得一张漂亮的出场卷,成为齐王的座上宾。
周显王十六年时,赵国面对魏军压境,急忙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率兵去救赵国,田忌正率兵要奔赴邯郸救赵国时。军师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谋略,此计一出,令田忌豁然开朗。于是,齐军进军魏国都城,迫使魏军主帅庞涓不得不班师回兵救援魏国。庞涓班师途中,遭遇孙膑设下的伏兵,使魏军惨败。这更是运用了“必攻不守”的谋略,攻击了魏军耽于守护的都城。
最后,周显王二十七年时,魏国的铁骑进攻韩国,使韩国节节败退。孙膑并没有快速地出兵救援,而是先使魏军耗尽锐气、疲惫不堪的时候,才出兵攻击魏国都城,再次迫使庞涓班师回国救驾。这次,孙膑先采用“减灶诱敌”的计策,让庞涓掉以轻心,并在庞涓回国必经之路马陵设下埋伏,安排了密密麻麻的弓箭手来伺候庞涓,逼得庞涓自刎与战场。
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必攻不守”的策略,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像孙膑之后,楚汉之争时的韩信,也是一步步地诱敌深入,将西楚霸王骗到已经设置了“十面埋伏”的垓下,才得以战胜英勇一世的项羽。而三国的曹操,正是以奇猛的速度,快速地攻击了袁绍疏于防备的粮仓,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同样的,你也可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孙膑这招“必攻不守”,相信一定可以事事逢凶化吉,取得最大的胜算。
标签: 历史上用谋略取胜的故事